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压电作动器驱动的无人直升机机体振动主动控制

发布时间:2020-07-25 12:43
【摘要】:结构响应主动控制是解决直升机机体振动的有效办法,具有控制效果好,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压电叠层作动器由于轻质、高效、布置便捷等优点,作为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的作动元件更具优势。本文从压电材料本构方程出发,结合压电材料叠层结构特点,将压电叠层作动器理想化为力发生器,推导其力学模型,结合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的某型无人直升机有限元模型,推导机体/压电叠层作动器耦合动力学方程。以机体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振动主动控制状态空间方程,基于频域最优算法推导压电作动器最优控制电压。采用混合优化算法,对不同激励情况下的作动器安装位置进行优化,以得到控制电压约束范围内的最优控制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优化的作动器位置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基于前馈滤波Fx_LMS算法,在Simulink中构建了时域内的多输入多输出振动主动控制仿真系统,对不同激励作用、不同作动器安装位置的情况进行时域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在不同激励情况下均能取得较好的减振效果,收敛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构建无人直升机机体结构振动自适应控制实验系统,完成单输入单输出、两输入单输出和两输入两输出的振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测点加速度响应得到大幅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79;V214
【图文】:

示意图,直升机,受载,振动载荷


有关的周期振动载荷,振动载荷在经过桨毂后变为主通过频率 N 的谐波激振力激振力( N 是旋翼桨叶片数, 为旋翼转速),激励机体结构引起机体振动。图在前飞过程中振动载荷的示意图。图 1.2 是某型直升机机体结构的振动载荷频频率为 pN 的振动响应较大,其中 p 1,2,3,,也是振动控制主要关注的部分

频谱图,机体振动,直升机,频谱图


图 1.2 某型直升机机体振动载荷频谱图振动问题相当严重,机体结构的剧烈振动主要是由旋引起的,另外由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振动引起的机体结水平一直是直升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无

示意图,高阶谐波,示意图,桨叶


高阶谐波控制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晓利;祝长生;;砂轮不平衡振动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2 闫政涛;丁少春;楼京俊;;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J];机电信息;2014年09期

3 翟彬;石秀华;杜向党;孟祥仲;;小型化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机械与电子;2009年02期

4 王永,董卓敏,李红征,孙德敏;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传感器/执行器位置优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5 吕鑫;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6年03期

6 王思远;黄健;张大勇;;桥梁振动主动控制[J];北方交通;2006年07期

7 蔺玉辉;靳晓雄;肖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J];上海汽车;2006年07期

8 孙长任,聂景旭,赵长占;智能平板叶片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6年02期

9 林海波;林君焕;杨国哲;;卧式车床车削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年06期

10 朱保兵;;抗弯刚度对拉索振动主动控制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攀;吴杰长;刘树勇;刘冶;;混合自适应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进展[A];2017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李凤明;陈照波;黄文虎;;锥壳结构的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和振动主动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永志;李明强;王国胜;马小艳;;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特性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强度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朱海潮;何琳;姜荣俊;;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A];湖北省声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6年

5 张佳琪;赵爽;陈磊;张晓慧;;基于减振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6 殷学纲;李宾;黄尚廉;;点式压电智能板的振动主动控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吕秀秀;李凤明;;点阵夹芯复合材料梁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马驰骋;罗亚军;荆栋;刘灿昌;;附加变质量的轴向运动梁的横向振动主动控制[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9 张蒙;张亚红;张帅;罗亚军;张希农;;曲壳的弯曲与扭转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10 黎壮声;王帆;王生利;郭守春;;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研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良;微制造平台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张葆;动载体成像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周星德;柔性框架结构智能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4 胡红生;移动质量激励梁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孙红灵;振动主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李洋;柔性航天器在轨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江浩;铣削加工振动主动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石慧;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9 李生权;基于前馈补偿的压电智能结构复合振动主动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高志远;基于前馈与混合自适应算法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仕鹏;压电作动器驱动的无人直升机机体振动主动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罗顺安;参考信号在线估计的齿轮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3 张佳琪;双层隔振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4 罗智;基于改进滑模变结构的加筋板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5 孙龙飞;压电陶瓷在锥形圆筒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孙长乐;桥梁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7 张磊;迭代学习控制在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8 安国;人体-座椅-船体-水波耦合系统振动主动控制及动态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9 范振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弯曲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陈晓宁;基于神经网络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69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69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