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TC11电脉冲改性研究的飞机压气机叶片疲劳寿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3 01:45
【摘要】:电脉冲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绿色的金属材料改性技术,研究该技术对我国材料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进意义。本文对航空用TC11钛合金材料进行电脉冲处理,研究脉冲电流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探讨电脉冲的作用机理,然后对TC11钛合金材料制造的压气机叶片进行疲劳寿命仿真,在构件层面验证脉冲电流的改性效果。首先利用红外热像仪观察电脉冲处理时试样的表面温度变化情况;接着利用拉伸试验机和高频疲劳试验机对电脉冲处理前后的标准TC11试棒进行拉伸和疲劳性能测试,并用P-N图法验证应力625 MPa下的TC11钛合金疲劳寿命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金相显微镜、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阻率测试仪、显微硬度计分别观察和测量电脉冲处理后TC11钛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疲劳和拉伸断口、电阻率、α相显微硬度的变化情况;再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结合拉伸试验中测得的参数对由TC11钛合金制作的飞机压气机叶片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取叶片危险点;最后利用疲劳分析软件,结合静力学分析结果和疲劳试验所得的S-N曲线,采用名义应力法和Miner累积损伤法则对叶片进行疲劳寿命计算,得到电脉冲处理前后叶片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TC11钛合金经电脉冲处理后塑性提升11.3%,S-N曲线整体上移,疲劳极限提高了19.3 MPa,而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保持不变。脉冲电流处理使TC11试样温度迅速升高,导致局部再结晶产生细小晶粒,从而改善材料拉伸性能。经电脉冲处理后的TC11钛合金拉伸断口韧窝少且深,疲劳断口上裂纹传播纹路清晰规则,疲劳裂纹源内移,α相显微硬度值提高14.9 HV,电阻率降低了0.433 mΩ·mm。电脉冲引起的材料内部局部温差场作用于微观缺陷,使缺陷与基体间产生压应力,促使微裂纹愈合,杂质与基体间啮合程度更高,减少TC11钛合金在受力作用时内部微裂纹的萌发概率,并且使材料内部应力集中部位发生应力松弛,微观组织转向更加均匀稳定的状态,力学性能也随之得到改善。由疲劳寿命仿真结果可知,与未处理材料制造的压气机叶片相比,由电脉冲处理的TC11钛合金制造的叶片的疲劳寿命增加了280500次。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15.5
【图文】:

拉伸试样,钛合金,形状,尺寸


机盘、叶片等关键零部件[53-54]。表 2-1 TC11 钛合金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Ti Al Mo Zr Si Fe C Others88.042 6.763 3.064 1.412 0.265 0.210 0.082 Balance2 试样制备TC11 钛合金原始材料为棒材,在进行机加工之前先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双重退火:950℃1-2h,空冷;530℃6h,空冷。拉伸试样和疲劳试样都状,制备参考国家标准[55-56],拉伸试样直接在车床上经粗车后半精车加工平行段直径为 8mm,而疲劳试样半精车后还经抛光处理,使圆弧表面更,最小处直径为 5 mm,其具体形状尺寸分别如图 2-1、2-2 所示。

示意图,疲劳试样,钛合金,脉冲电流处理


图 2-2 TC11 钛合金疲劳试样形状和尺寸3 试样脉冲电流处理拉伸试样与疲劳试样制备完后,将两类试样再分别分成两组,一组试样保,另外一组在脉冲电流处理装置上进行电脉冲处理,脉冲电流处理装置由开发制造,其示意图如图 2-3 所示。

示意图,脉冲电流处理,疲劳试样,试样


图 2-2 TC11 钛合金疲劳试样形状和尺寸 试样脉冲电流处理伸试样与疲劳试样制备完后,将两类试样再分别分成两组,一组试另外一组在脉冲电流处理装置上进行电脉冲处理,脉冲电流处理装发制造,其示意图如图 2-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海涛;王臣;熊冬庆;王庆;房永刚;张跃;孙造占;;压水堆核电站冷却剂环境对核设备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J];核科学与工程;2014年04期

2 黄威;谢晋镇;;塔式起重机结构疲劳寿命的研究[J];科学家;2017年05期

3 王放;陈志谦;吕世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机械疲劳寿命影响参数研究[J];船舶力学;2010年07期

4 么亮;冯蕴雯;;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疲劳寿命分散系数确定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6期

5 王春民;;既有铁路钢板梁桥剩余疲劳寿命评估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3期

6 汤清洪;王兴贵;马吉胜;陈明;;自行火炮履带板多载荷疲劳寿命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7年01期

7 许湘;黄建文;宋顺成;;厚壁园管疲劳寿命的数值计算[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7期

8 张永乾,张崇高,段天慧;孔隙对陶瓷球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J];陶瓷学报;2002年02期

9 王威,王文,陈子辰;汽车设计中的疲劳寿命估计方法及其最新发展[J];机电工程;1999年05期

10 冯振宇,诸德培,林富甲;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的估算[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经纬;徐新生;周震寰;;一种延长含裂纹薄壁结构疲劳寿命的新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胡明清;宇慧平;刘跃华;;超高强钢焊点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李宴宾;张茂;;载荷加重对疲劳寿命分散系数的影响研究[A];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5年

4 乔扬;陈海波;;高频噪声激励的结构声振疲劳寿命预报[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杨德林;张铮;;应力释放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6年

6 张伟;卢芳云;杨凯;魏东;;飞机结构损伤光固化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研究[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群志;刘小冬;张蕾;王春斌;;典型飞机结构腐蚀修理前后疲劳寿命研究[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雷;徐兴平;张辛;;海底管线悬空疲劳寿命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王瑞杰;尚德广;刘泓滨;;两级加载下两点拉剪点焊接头的损伤[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梦成;温清清;;腐蚀时间、温度和应力水平对钢材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于治民;球化碳化物对轴承钢疲劳寿命的作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2 李英 蔡燮鳌 周群;我国特殊钢发展历程与方向[N];世界金属导报;2015年

3 慧子;减振器用高疲劳寿命铁系合金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6年

4 虞明全;连铸与模铸轴承钢的冶金质量及其接触疲劳寿命比较[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5 郭汉杰;高速铁路轨道用钢关键问题分析[N];世界金属导报;2015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付永;几十年来,有人花钱满足我的设计“嗜好”[N];深圳特区报;2011年

7 邵立勤;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轨道交通关键材料[N];科技日报;2003年

8 崔影;锰系磷化涂层提高钢丝绳疲劳寿命原理分析[N];世界金属导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龙;BGA封装焊点可靠性及疲劳寿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贵龙;低周循环下金属细观变形不均匀性演化与疲劳寿命的关联[D];广西大学;2018年

3 崔闯;基于应变能的钢桥面板与纵肋连接细节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及其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4 刘志成;不同载荷模式下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5 亓海全;20CrMnTi钢成分优化对组织及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翔;48MnV退役曲轴剩余疲劳寿命测评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翟建明;金属材料经硫化氢腐蚀后的疲劳可靠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罗明军;汽车后扭力梁振动疲劳数值分析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9 张正伟;搅拌摩擦焊接构件残余状态和疲劳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奚蔚;缺口件疲劳寿命分布及参数敏度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玺;基于流固耦合的混流式转轮叶片疲劳分析[D];西华大学;2016年

2 郝建松;基于质量等级的含平面缺陷承压设备疲劳寿命快速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3 彭晨晨;按摩椅机芯的机构设计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4 宋进林;基于TC11电脉冲改性研究的飞机压气机叶片疲劳寿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耿春丽;螺杆泵定子橡胶疲劳寿命模拟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梁蔚;加载应力和频率对固体推进剂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7 李潇潇;动车水箱焊缝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8 侯晓丹;撕裂型点焊件的非线性累积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9 董龙;某航空无刷直流电机轴承疲劳寿命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10 来亚南;基于仿真分析的C_(80B)型车动态车钩力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1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91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