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外场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8-28 03:26
【摘要】:在无人飞行器试验过程中,为了满足外场试验中提出的机载测试系统的便携式、多功能等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外场试验系统,来实现机载设备在外场试验环境中的各项数据采集任务,验证外场试验中无人机机载设备装机前的正确性。本文根据系统的的性能和功能需求,找出试验系统的设计关键点。结合硬件搭载,搭建试验系统的总体框架和软件方案,并对主要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其中包括多线程管理、通信管理、缓冲区管理、数据处理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模块。以VC++6.0来作为开发环境,使用Measurement Studio库来作为试验系统主界面的按钮控件来进行管理操作。本文通过搭建多通道外场试验系统的平台。在软件层面上,首先设计试验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完成以下三大部分:采集器数据的实时显示和按类分发。由于传输速率过快,每一帧数据都进行实时显示显然不切合实际,因此只显示当前最新的数据,即抓取缓冲区最新的200帧数据,其余的进行后台存储操作。并运用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有效处理速度不一致的难点,对输入和输出作了足够的解耦,而且解耦使系统各个单元的调度更加直观合理,同时解决了不同板卡中多路通道的数据采集引起的并发问题。异常数据的检测。机载设备组装联调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故障,如电缆损坏、绞线干扰、器件损坏等问题出现的异常数据源;或者针对调试人为加入异常数据值,通过建立的点异常数据检测模型和帧异常数据检测模型,判断出异常数据源的产生机制。实现了外场测试中对机载设备的有效检验。存储数据的再处理。实现数据帧的格式重构、数据源码的物理值解算、分发数据对应的曲线绘制等功能。其中数据解析换算后的曲线绘制操作采用双向链表环形缓冲区,降低了曲线绘制中遇到的滞后问题。经过外场试验的测试表明,实际测试任务表现出来的功能完善,功能和性能方面能够较好地满足测试人员的设计要求需求,并在现阶段投入实际使用当中。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79;V217
【图文】:
找到1 1 3 外异常数据的批次nT(1) ,其中1P、1 分别为检测样本空间的均值与方差。步骤 3: 所代表的数据既判定其为异常数据,检测出后进行相应地处理。3.3.3 帧数据异常检测仿真结果帧异常检测的数据源挑选应变电阻数据,其中应变电阻数据在传输采集的过程中包含若干条应变电阻数据帧 ,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 50ms,检测窗口大小设置为一帧,由于本文所使用的原始序列中没有异常,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实现异常检测效果,在原始数据 50 帧中随机加入部分异常数据帧,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段,保证该算法在数据处理和检测时的合理性。最终序列模式的分配如表 3-3 所示。表 3-3 帧检测模式划分模式 所有 异常上升 异常下降 伪正常 伪异常 其他异常 正常数量 42500 1500 1000 2000 2000 3000 33000第一阶段粗分类仿真结果分析如图 3-3 所示: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0.4%,伪异常数据所占比率是 3.05%,伪正常数据所占比率为 3.52%。但是异常数据检测中漏检数据 400 个,非异常数据错检 1200 个,伪异常数据漏检 700 个,伪正常数据漏检 500 个。如图 3-4 所示,造成 DP 值仅达到 87.37%,FPR 值却有30%。
图 3-6 第二阶段帧数据异常检测效果3.4 点异常数据检测模型3.4.1 检测模型设计思想点数据异常检测分析如图 3-7 所示,采集器数据的异常处理一般包括两大步骤:1、异常数据源码的判别。按照某路通道内传输的数据,根据检测模型进行正常/异常数据的校验;2、异常数据分析。根据识别出的异常数据源码,按照实际协议来解析对比出异常出现的缘由。采集器数据 数据异常检测 外场控制器 异常原因输入 异常数据源输出图 3-7 点数据异常检测流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79;V217
【图文】:
找到1 1 3 外异常数据的批次nT(1) ,其中1P、1 分别为检测样本空间的均值与方差。步骤 3: 所代表的数据既判定其为异常数据,检测出后进行相应地处理。3.3.3 帧数据异常检测仿真结果帧异常检测的数据源挑选应变电阻数据,其中应变电阻数据在传输采集的过程中包含若干条应变电阻数据帧 ,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 50ms,检测窗口大小设置为一帧,由于本文所使用的原始序列中没有异常,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实现异常检测效果,在原始数据 50 帧中随机加入部分异常数据帧,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段,保证该算法在数据处理和检测时的合理性。最终序列模式的分配如表 3-3 所示。表 3-3 帧检测模式划分模式 所有 异常上升 异常下降 伪正常 伪异常 其他异常 正常数量 42500 1500 1000 2000 2000 3000 33000第一阶段粗分类仿真结果分析如图 3-3 所示: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0.4%,伪异常数据所占比率是 3.05%,伪正常数据所占比率为 3.52%。但是异常数据检测中漏检数据 400 个,非异常数据错检 1200 个,伪异常数据漏检 700 个,伪正常数据漏检 500 个。如图 3-4 所示,造成 DP 值仅达到 87.37%,FPR 值却有30%。
图 3-6 第二阶段帧数据异常检测效果3.4 点异常数据检测模型3.4.1 检测模型设计思想点数据异常检测分析如图 3-7 所示,采集器数据的异常处理一般包括两大步骤:1、异常数据源码的判别。按照某路通道内传输的数据,根据检测模型进行正常/异常数据的校验;2、异常数据分析。根据识别出的异常数据源码,按照实际协议来解析对比出异常出现的缘由。采集器数据 数据异常检测 外场控制器 异常原因输入 异常数据源输出图 3-7 点数据异常检测流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惠;外场试验结果张榜 3大标准各得几分?[J];通讯世界;2004年12期
2 闫跃龙;3G外场试验渐近尾声WCDMA今年井喷?[J];通讯世界;2004年10期
3 许晓东;张平;;面向LTE-Advanced的CoMP试验系统及外场试验网[J];信息通信技术;2013年02期
4 吴智勇;高鹏;于新;朱海波;;HD Radio小规模外场试验[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年06期
5 刘启诚;全球3G市场步入增长期[J];通信世界;2005年11期
6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圆满完成TD-LTE杭州规模外场试验网第一阶段测试[J];电信网技术;2011年10期
7 王西锋;宋虎;陈建军;;基于Matlab的雷达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J];雷达与对抗;2006年03期
8 肖秋,肖跃德;一种基于仪器的3D雷达信号仿真设计方法[J];火控雷达技术;2005年01期
9 唐;TACJAM-A完成了初期外场试验[J];电子对抗技术;1995年01期
10 鲁义轩;;4G外场试验系统正式对外开放 明年标准有望形成[J];通信世界;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光智;徐祥德;王继志;杨元琴;陈联寿;;外场实验目标登陆台风黑格比与黄蜂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申宜运;朱
本文编号:2807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0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