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悬停多翅扑翼样机设计与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76
【部分图文】:
开微型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姿态控制等领域的研究。1.2.1 国外研究现状自从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微型飞行器的概念之后,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微型飞行器的重要性,开始对微型飞行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随着扑翼飞行空气动力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微型扑翼飞行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美国作为微型飞行器概念的提出者,在微型扑翼飞行器样机结构设计、飞行控制及气动特性研究等方面明显领先其他国家。Nano Hummingbird 是由美国 Aero Vrionment 公司于 2011 年研制成功的一款微型扑翼飞行器[16],如图 1-1 所示。其外形酷似蜂鸟,总重量19 g,翼展16 cm,采用柔性膜作为翅翼材料,其扑动机构为四连杆、滑轮与绳线的组合结构,依靠电池提供动力,续航能力最长可达 20 分钟,可携带微型摄像头进行室内外侦查。Nano Hummingbird 代表了当前可悬停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最高水平,该飞行器通过模拟蜂鸟的飞行方式,利用翅翼的扭转对飞行姿态进行控制,可实现机动飞行和精准悬停。
开微型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姿态控制等领域的研究。1.2.1 国外研究现状自从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微型飞行器的概念之后,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微型飞行器的重要性,开始对微型飞行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随着扑翼飞行空气动力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微型扑翼飞行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美国作为微型飞行器概念的提出者,在微型扑翼飞行器样机结构设计、飞行控制及气动特性研究等方面明显领先其他国家。Nano Hummingbird 是由美国 Aero Vrionment 公司于 2011 年研制成功的一款微型扑翼飞行器[16],如图 1-1 所示。其外形酷似蜂鸟,总重量19 g,翼展16 cm,采用柔性膜作为翅翼材料,其扑动机构为四连杆、滑轮与绳线的组合结构,依靠电池提供动力,续航能力最长可达 20 分钟,可携带微型摄像头进行室内外侦查。Nano Hummingbird 代表了当前可悬停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最高水平,该飞行器通过模拟蜂鸟的飞行方式,利用翅翼的扭转对飞行姿态进行控制,可实现机动飞行和精准悬停。
在空气动力学、仿生结构、飞行姿态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出了一款重约21 g,翼展约16 cm,无尾翼可控仿昆扑翼飞行器KUBeetle,如图 1-5 所示。该飞行器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通过 PD 控制,可实现垂直起飞,并在大约0.3 m直径范围内悬停和漂移。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自 2005 年开始相继研制出 DelFly I、DelFly II、DelFly Micro、DelFly Explorer 等多种型号的微型共轴双扑翼飞行器,如图 1-6所示,并在空气动力学、机翼设计、实验等方面[23-25]做了大量研究。飞行器采用 X 型扑翼布局,可实现前飞到悬停的转换,三代样机的尺寸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轩;;基于连杆齿轮机构的仿生扑翼飞行器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01期
2 筱敏;;鸟儿中的理想主义[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7年05期
3 付强;陈向阳;郑子亮;李擎;贺威;;仿生扑翼飞行器的视觉感知系统研究进展[J];工程科学学报;2019年12期
4 王文健;王胜超;;扑翼飞行器气动力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计测技术;2017年04期
5 丁浩;宋保维;田文龙;;水下仿生扑翼推进性能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郭劲言;姜栻崧;;扑翼式飞行器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20期
7 周骥平,武立新,朱兴龙;仿生扑翼飞行器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年06期
8 刘笑;张艳辉;冯伟;范科峰;莫玮;;基于双环滑模变结构的扑翼姿态控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9年12期
9 孙泽江;郝永平;李伦;;仿生扑翼飞行器设计新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03期
10 周超英;朱建阳;汪超;谢鹏;;柔性扑翼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强;;一款扑翼飞行器的高效率放大器概念设计[A];2014(第五届)中国无人机大会论文集[C];2014年
2 胡明朗;魏瑞轩;;扑翼飞行器振荡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霖霖;邓林红;;扑翼鸟自主推进飞行的数值模拟与控制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4 杨艺;;微型静电扑翼驱动器的结构设计、加工与力学测试[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5 刘懿;张艳来;;扑翼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与能耗研究[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6 吕建刚;;仿生扑翼机械实验研究及应用展望[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7 王泽玉;魏榛;周昌球;邹寄为;;考虑翼面变形的四自由度扑翼飞行器设计方法[A];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8年
8 徐连超;屈秋林;郑云隆;刘沛清;;悬停状态下单扑翼绕流机理与气动力特性数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汪超;朱晓蕊;周超英;;扑动轨迹对悬停扑翼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C];2019年
10 李晗;吴江浩;张艳来;;一种多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吴德强;扑翼飞机翅膀能像鸟样扇[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单文杰;小飞行器的“大时代”[N];中国航天报;2014年
3 弥一纶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溪;新型飞行器繁花似锦[N];解放军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超;微型仿生扑翼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陈亮;仿生扑翼机器人气动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魏榛;扑翼非定常气动力实验研究及相关应用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余春锦;柔性扑翼微型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周新春;扑翼微型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丁浩;仿生扑翼水下航行器推进特性及运动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朱保利;多自由度扑翼微型飞行器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肖天航;低雷诺数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方法及其在微型飞行器上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宋书恒;微型飞行器相关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8年
10 彭松林;基于曲柄摇杆机构的扑翼微飞行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祥;可悬停多翅扑翼样机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振;扑翼尾迹中侧向自由的柔性细丝水动力效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3 王钊;扑翼式发电装置设计与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4 孙宇;翅翼运动方式及几何特征对扑翼气动特性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胡建强;微型扑翼飞行器建模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张庆勋;柔性翼仿生扑翼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王朋远;微型扑翼飞行器扑翼运动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修星晨;仿生扑翼飞行器机构设计与仿真[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宇星;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李卫;仿生微型扑翼飞行器的结构设计与研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3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1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