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面对快速响应任务的星下点轨迹机动优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4:08
   近年来随着快速响应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空间任务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对现有在轨航天器进行任务规划,使其在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去实现更大的剩余价值,或将在轨航天器应用于应急响应任务以减少地面组装发射的响应时间。本文主要针对快速响应对地观测任务,通过对在轨航天器的星下点轨迹进行调整,实现任务重调度,完成对指定地面目标点的应急观测任务。根据航天器机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方面:对于脉冲机动,主要研究脉冲幅值约束下在轨航天器星下点轨迹的可达范围,并在现有的燃料最优解析解的情况下,研究以响应时间为优化指标的脉冲解析解;对于连续小推力轨道机动,结合目前热门的形状拟合法,分别以燃料消耗和响应时间为优化指标,求解小推力星下点轨迹调整最优控制问题。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对于星下点轨迹可达范围问题,在J_2摄动的影响下,基于高斯变分方程,通过轨道参数的变化和星下点经纬度之间的关系,将初始的星下点可达范围问题转换成了求解在同一纬度下经度差的可达范围问题,并通过求解机动轨道和初始参考轨道之间运行时间的差值,得到了经度差的变化范围。最终根据共面脉冲限制条件的不同,分别利用黄金分割搜索法和牛顿迭代法求解了星下点轨迹可达范围。对于燃料约束下的单脉冲时间最优星下点轨迹调整问题,在考虑J_2摄动的影响下,通过时间方程得到了施加脉冲最佳机动位置的近似解析解;进一步,在脉冲幅值的约束下,基于高斯变分方程近似估计脉冲分量和轨道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联立由目标点纬度信息得到的时间方程和由目标点经度信息得到的时间方程,最终得到了脉冲矢量的近似解析解。对于小推力燃料最优星下点轨迹调整问题,以初始轨道平面为基准建立了极坐标系,并通过改进原有的傅里叶级数拟合法,避免了优化过程中动力学方程的等式约束,使其适用于多圈转移的星下点轨迹调整问题,针对最终轨道形状固定和自由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优化求解。对于小推力时间最优星下点轨迹调整问题,以初始轨道面为基准建立柱坐标系,将轨道面外位置分量表示成为关于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变化量之间的函数,使得转移轨道始终处于初始轨道和终端轨道面之间,并通过对边界条件进行改进,求解了多圈时间最优星下点轨迹调整问题。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448.2
【部分图文】:

坐标系,空间,轨道,航天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2-1 空间常用坐标系2.3 动力学模型2.3.1 状态向量转换为轨道六根数航天器的在轨状态可通过轨道六根数和位置速度向量两种方式进行描述,二者之间亦可相互转换。现已知某一时刻航天器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分别为r 和v ,相应的轨道六根数 oev [ a, e, i , , , f]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如下:图2-2 轨道六根数轨道角动量向量为:h= r v (2-5)定义升交线矢量:=in z h (2-6)离心率向量为: 21= vr e r r v v (2-7)式中 =398600.4415为地心引力常数,r r ,v v 。

轨道,地心引力常数,向量,线矢量


速度矢量分别为r 和v ,相应的轨道六根数 oev [ a, e, i , , , f]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如下:图2-2 轨道六根数轨道角动量向量为:h= r v (2-5)定义升交线矢量:=in z h (2-6)离心率向量为: 21= vr e r r v v (2-7)式中 =398600.4415为地心引力常数,r r ,v v 。

航天器,星下点轨迹,幅角,目标点


不超过指定的精度时,即可认为航天器经过用户指定地点,可以对其进行观测。图2-3 星下点轨迹航天器在到达与目标点相同纬度处对应的参数纬度幅角为 1sin sin sintu i (2-27)根据开普勒时间方程,2J 摄动下航天器从初始时刻运行到与目标点临近圈相同纬度处的时间为:22 2032=/tJJ JM M Nrta M (2-28)式中tM 可由公式(2-27)中的参数纬度幅角得到,圈数 Nr 可由轨道平面和目标点位置之间的关系得到。根据航天器动力学方程,即可得到2Jt 时刻航天器的位置速度信息,根据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地心固联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公式(2-25),即可得到对应时刻星下点的经纬度,由此可得到航天器初始轨道和指定目标点在同一纬度下的最小经度差。2.5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航天器进行星下点轨迹调整所需要的动力学基础,首先简要介绍了在航天中常用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彤;刘朝军;彭剑;;基于OpenGL的卫星星下点轨迹可视化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6年03期

2 范剑峰;人造地球卫星星下点轨迹近似为圆的条件及其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6年02期

3 侯文才;李志武;张润宁;李国军;;面向星下点轨迹自主维持的星载软件算法与实现[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6年06期

4 范剑峰;逗留轨道的特性和应用[J];宇航学报;1984年02期

5 崔鹏;傅忠谦;;LEO卫星星下点轨迹保持策略优化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8期

6 陈金勇;彭会湘;张学庆;;星下点轨迹有限范围照相目标的快速计算[J];无线电工程;2007年02期

7 盛靖;张刚;耿云海;;J2摄动下脉冲推力星下点轨迹调整解析算法[J];宇航学报;2016年08期

8 崔海英;佘明生;;航天器的一种轨道维持方法[J];航天器工程;1995年04期

9 朱仁璋;卫星循环轨道与覆盖轨道的设计[J];宇航学报;1984年03期

10 王玉梅;;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强;;太阳同步、星下点轨迹回归轨道的轨道保持策略[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杨庆;于小红;苏宪程;;地基激光器清理空间碎片的部署研究[A];空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晓锋;空间快速响应任务中的轨道设计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洋;面对快速响应任务的星下点轨迹机动优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盛靖;应急观测小椭圆轨道设计及轨道机动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宋立波;飞行器运控模式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0年

4 冯玉康;空间科学实验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张润;基于重访周期的对地侦察小卫星星座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文敦;热点区域覆盖小卫星组网设计与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谭振华;卫星轨道扫描覆盖仿真程序功能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李冬;星地与星间链路时间窗口快速计算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邢禄;卫星通信易配置干扰源仿真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李栋栋;倾斜轨道同步卫星跟踪系统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7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17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a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