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反作用轮实现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

发布时间:2020-09-14 16:15
   为了验证以反作用轮为执行机构实现姿态机动,完成微纳卫星对运动目标跟踪的可行性,设计了基于单轴气浮台的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系统。首先,为提高物理仿真系统的性能,分别对反作用轮和气浮台的干扰力矩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反作用轮存在的干扰力矩和加、减速时间常数不对称的问题,设计了增益调度和力矩补偿相结合的反作用轮控制策略;再其次,采用双闭环-速度前馈的控制结构,完成了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系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为了验证仿真系统的跟踪性能,对作正弦运动的一维靶标进行跟踪。实验表明:对于跟踪最大速度为9 (°)/s、最大角加速度为4.5 (°)/s~2的正弦运动靶标,物理仿真平台的跟踪精度达到0.4°,从而说明以反作用轮为执行机构实现姿态机动,微纳卫星可以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跟踪。
【部分图文】:

示意图,物理仿真系统,光电跟踪,卫星


瓿晌锢矸抡嫦低车南低匙?成设计;其次,分析物理仿真系统的干扰力矩;然后,针对扰动依次设计飞轮本体控制策略、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系统的控制系统;最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1物理仿真系统组成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系统是地面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验证反作用轮作为执行机构来调整卫星本体姿态实现星载光学载荷对目标跟踪与瞄准的可行性。在该物理仿真系统中,不考虑三轴耦合效应,认为三轴间是相互独立,只研究某一轴的姿态跟踪。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系统示意图Fig.1Diagramofphotoelectrictrackingphysicalsimulationsystemformicro-nanosatellites单轴气浮台在该系统中既是微重力模拟装置,又是物理仿真的支撑平台与整星模拟平台。通过单轴气浮台的转动,来模拟整星在空间的姿控状态。气浮台的台面水平以及台面平衡调整的精度决定了物理仿真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9]。反作用轮是执行机构,输出动量和通过加减速输出反作用力矩。假设整星系统不受外部力矩或者所受合力矩为零,某时刻t0、整星角速度和反作用轮角速度关系可表示为:Jsωs0+Jwωw0=C(1)式中:Js、Jw分别为整星转动惯量和反作用轮转动惯量;ωs、ωw分别为t0时刻整星角速度和反作用轮角速度;C为常数。

示意图,反馈力,飞轮,控制系统


沟牡ブ崞釱√ǎ噱艿接善鈅逭承?引起的粘滞阻尼力矩[16]为:Md=πμθ夦r412δ3r2r1幱幱4+4lr1-幱幱3(11)式中:μ为气体粘性系数;δ表示的是气膜的厚度;表示气浮台转角速度;r1、r2分别为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的外径;l表示径向轴承的长度。公式(11)表明,粘滞阻尼力矩仅与气浮轴承的几何参数和转动气浮平台的转速有关。3控制系统设计3.1反作用轮控制系统设计为了抑制反作用轮内部干扰力矩的影响,使输出力矩更好地复现指令力矩,采用速率反馈对干扰力矩进行补偿。基于速率反馈力矩补偿飞轮控制系统组成图[17]如图2所示。微纳卫星跟踪需要反作用轮通过加、减速输出图2基于速率反馈力矩补偿飞轮控制系统示意图Fig.2Sketchofflywheelcontrolsystembasedonratefeedbackfortorquecompensation力矩驱动,所以在本物理仿真系统中更着重于反作用轮的动态响应特性。其中,反作用轮的加速、减速系统时间常数τ越小,输出力矩越大;飞轮的加速、减速系统时间常数τ的正、反转对称性也是一项重要特性。反作用轮的工作区分为正向加速区、反向加速区、正向减速区、反向减速区四个象限。反作用轮输出力矩特性如图3所示。针对反作用轮加速、减速过程系统时间常数τ不对称问题,采用增益调度控制方式来提高控制精度。增益调度控制如图4所示,在反作用轮的四个工作区间分别设计四个校正网络,四个校正网络根据调度策略进行切换。(a)理想输出力矩特性(b)不对称输出力矩特性(a)Idealcharacteristicof(b)Asymmetriccharacteristicofoutputtorqueoutputtorque图3反作用轮输出力矩特性Fig.3Outputtorquecharacteristicsofreactionwheel

示意图,增益调度控制,方法,示意图


红外与激光工程第10期www.irla.cn第48卷1013003-5图4增益调度控制方法示意图Fig.4Schematicdiagramofgainschedulingcontrolmethod将基于速率反馈的力矩补偿和增益调度相结合,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反作用轮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既补偿了干扰力矩,同时也解决了反作用轮加减速时间常数不对称问题。图5反作用轮控制系统方框图Fig.5Blockdiagramofreactionwheelcontrolsystem图5中,L、R分别为飞轮电机的电感和电阻;KT、K赞T分别为电磁转矩系数及其估计值;Ke为反电动势系数;Jw、J赞w分别为飞轮的转动惯量及其估计值;α、β分别为电流环的反馈系数和速度环的反馈系数;T*、TR、Te、Tf分别为反作用轮控制系统的输入指令力矩、反作用力矩、电磁转矩、飞轮内部干扰力矩;ω*、ω分别为速度环的给定角速度和实际速度;I*、I分别为电流环的指令电流、和电枢电流;uc、ue分别为电枢电压和反动电势;Gv(s)、Gi(s)分别为速度环控制器的传递、电流环控制器传递函数;S(·)为增益调度策略。若采用飞轮速度ω及其微分ω夦做调度变量,则S(ω,ω夦)是关于ω和ω夦的函数。根据图5可以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TRT*=-Kw(J赞ws+K赞TGvn(s))Gi(s)LJws2+(LRJw+αJwGi(s))s+βKTGi(s)Gvn(s)+KeKT式中:Gvn(s)为速度环第n(n=1,2~4)个控制器的传递函数。Kw为:Kw=JwKTJ赞wK赞T3.2微纳卫星光电跟踪物理仿真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反作用轮驱动的气浮台模拟微纳卫星,其跟踪控制系统采用速度前馈补偿的双闭环控制结构设计。其控制系统框图如图6所示。图6模拟微纳卫星整星控制系统方框图Fig.6Blockdiagramofanalogmicro-nanosatellitewhole-starcontrolsystem图6中,θs*、θs分别为姿态跟踪系统位置环给定角位置、输出角位置;ωs*、ω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胡以华;王恩宏;蔡晓春;;星载光电跟踪关键技术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2期

2 苗用新;张X;郭劲;;机载光电跟踪设备减震系统设计[J];红外技术;2008年08期

3 李季苏;牟小刚;张锦江;;卫星控制系统全物理仿真[J];控制工程;2003年01期

4 张新邦;曾海波;张锦江;李季苏;牟小刚;朱志斌;;航天器全物理仿真技术[J];航天控制;2015年05期

5 周伟敏;祖立业;朱庆华;;一种基于大力矩飞轮的敏捷卫星路径规划的姿态机动控制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年02期

6 刘永绩;董素君;王佩广;宁献文;王浚;;高空高速飞行器飞行环境物理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2期

7 李季苏,牟小刚,张锦江;卫星控制系统全物理仿真[J];航天控制;2004年02期

8 李季苏;牟小刚;孙维德;杨天安;李通生;;大型卫星三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系统[J];控制工程;2001年03期

9 金梁;利用反作用飞轮阵实现飞行器大角度姿态机动的非线性快速控制[J];宇航学报;1988年03期

10 金梁;具有角动量存贮挠性飞行器大角度姿态机动的非线性控制[J];宇航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胡以华;王恩宏;蔡晓春;;星载光电跟踪关键技术研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旺;刘培玲;张伟;向明江;;卫星大角度俯仰姿态机动导引控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四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祝乐梅;王青春;刘玉丽;方秀珍;;带柔性附件充液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的复合控制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刘望;李东旭;;快速姿态机动状态卫星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石忠;李波;胡庆雷;高庆吉;;基于鲁棒自适应反步法的轮控航天器姿态机动动态控制分配[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岳宝增;祝乐梅;宋晓娟;吴文军;;充液航天器姿态机动高精度控制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刘国华;戴正升;姚小松;王政伟;刘琦;;高分微纳卫星安全模式控制设计及在轨验证情况[A];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8 曹登庆;刘伦;魏进;;基于解析模态的柔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结构振动耦合控制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9 宋晓娟;岳宝增;吕书锋;;三轴稳定充液多体航天器姿态机动自适应控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蔡伟伟;朱彦伟;曾璞;;多约束条件下空间飞行器姿态机动快速规划的微分平坦方法[A];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以色列首颗高通量微纳卫星将升空[N];科技日报;2019年

2 记者 殷学兵 邓露洁;南信大计划发射12颗微纳卫星[N];南京日报;2019年

3 记者 郑晋鸣;国内首颗“环保型”微纳卫星搭载发射成功[N];光明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国微纳卫星迎来“黄金岁月”[N];科技日报;2018年

5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副主任设计师 刘旭辉;微纳卫星急需“强劲推力”[N];中国航天报;2017年

6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刘东庚;“沈阳太阳翼”为中国微纳卫星提供光动能[N];沈阳日报;2017年

7 记者 黄海华;宽幅高光谱微纳卫星填补空白[N];解放日报;2017年

8 王海英 贲勋;航天员释放卫星:徒手摘“星”不再是神话[N];中国航天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衣春翔;哈工大 中国航天领域的龙江印记[N];黑龙江日报;2017年

10 记者 付永文 通讯员 章飞钹;“吕梁一号”微纳卫星成功发射[N];吕梁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志立;卫星快速姿态机动过程中SGCMG奇异规避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余臻;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抑振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3 胡庆雷;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的主动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史毅龙;微纳卫星星座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8年

5 赵乾;考虑力矩陀螺奇异与饱和的空间站姿态机动控制策略与路径规划[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辛星;敏捷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与稳定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宋晓娟;液体多模态晃动柔性航天器姿态机动复合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武晓雯;敏捷卫星姿态机动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9 章胜;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的空间站姿态机动路径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钟晨星;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的鲁棒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雅兰;双体卫星快速姿态机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宋超;视频卫星对地面目标跟踪观测姿态控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陈林;小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算法及气浮仿真平台搭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查理;卫星大角度快速姿态机动控制系统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谢逸轩;微纳卫星电磁连接及分离机构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姜炳强;卫星快速姿态机动的轨迹实时规划与跟踪控制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延杰;卫星姿态机动非线性建模与分力合成振动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孙向宇;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的侦察卫星快速姿态机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李日和;微纳卫星高可靠星务计算机容错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0 张寒冰;晃动与微振动全物理仿真试验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8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18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