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飞机电作动器散热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0:37
   多电飞机是未来飞机发展的趋势,其目的为将部分次级能源替换为电能,借此提高燃油利用效率及飞机可靠性、可维修性。最适用于多电飞机的作动机构即机电作动器(以下简称电作动器),这种作动器完全由电动机驱动,经减速器与滚珠丝杠带动作动机构,实现舵面升降等功能,但其所处环境较为封闭,常遭受短时间大功率的热流,面临较为突出的散热问题。若能通过高效的方法解决电作动器的散热问题,将有利于提高电作动器的性能及其可靠性,同时减少飞机的燃油消耗,实现飞机能量优化。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电作动器加载及传热特性实验,明确电作动器在各典型工况下的产热及传热特性;随后通过电作动器高效散热实验,使用热管对其进行散热,进而明确使用热管散热时电作动器的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作动速度及出力的工况下,电作动器产热量保持恒定,随着作动速度及出力的提高,产热量持续升高,稳态温升可达30 K,若作动速度及出力进一步提高,其温升将威胁电作动器安全工作;在典型飞行任务循环实验中的高作动速度、大出力阶段下,电作动器产热最明显,在作动速度50 mm/s、出力4 kN的工况下,发热量可达130 W。随后在电作动器高效散热实验中,在发热量已由前述实验测定的基础上,搭建模拟电作动器实验台,通过电加热模拟其热源。引入热管对模拟电作动器进行高效散热实验,通过冷却水温度289 K、流量0.18 m~3/h的稳态实验,模拟电作动器温升最多可减小20 K;在模拟飞行任务循环实验中,模拟电作动器温度有小幅下降,各部件温度更易受冷却水温度影响,温度稳定更快;在产热最明显的工况下调整冷却水流量,其稳态温度变化很小,表明单方面增加热沉流量不可取,但热沉温度对电作动器各部件温度影响较大;所有实验中测得的流动阻力基本可忽略不计,又因其散热效果较好,证实了电作动器用热管散热的可行性,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42
【部分图文】:

机电作动器,美国,公司


作动器是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最初的作动器为操纵连杆系统,整个系统完全由飞行员用手或脚扳动连杆,控制飞机的俯仰、滚转与偏航;随着飞行速度、高度与飞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单纯通过手动已无法满足飞行控制需求,进而出现了液压作动系统、气压作动系统等机构,帮助飞机安全、高效地正常运行[1]。在 21 世纪开始的十年中,随着空客 A380、波音 B787 以及第四代战斗机 F-35 的先后升空,开启了航空飞机的多电化时代。多电飞机用功能相同且仅消耗电能的系统替代原有各系统,次级功率中大部分以电功率的形式进行传输,使得大多数机载设备和操纵系统都由电能驱动,取消了飞机液压系统、发动机引气装置、气压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的液压系统等大量占用空间大、自身重量大的部件。多电飞机是飞机技术发展的一次革命,其经济性、可靠性及易维护性都有巨大的优势,是未来飞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6]。在多电飞机中,飞行控制系统中的电作动机构[7]取代了传统的液压作动机构。电作动机构的执行机构包括机电作动器(EMA)和电静液作动器(EHA)。机电作动器主要由永磁电机、伺服驱动器及滚珠丝杠构成,是伺服电机和机械机构的再集成,如图 1.1;电静液作动器主要由伺服驱动器、电机及其驱动的液压泵、液压作动器件、独立的液压油箱构成,是伺服电机和液压机械的再集成[8,9],如图 1.2。

静液,作动器


作动器是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最初的作动器为操纵连杆系统,整个系统完全由飞行员用手或脚扳动连杆,控制飞机的俯仰、滚转与偏航;随着飞行速度、高度与飞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单纯通过手动已无法满足飞行控制需求,进而出现了液压作动系统、气压作动系统等机构,帮助飞机安全、高效地正常运行[1]。在 21 世纪开始的十年中,随着空客 A380、波音 B787 以及第四代战斗机 F-35 的先后升空,开启了航空飞机的多电化时代。多电飞机用功能相同且仅消耗电能的系统替代原有各系统,次级功率中大部分以电功率的形式进行传输,使得大多数机载设备和操纵系统都由电能驱动,取消了飞机液压系统、发动机引气装置、气压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的液压系统等大量占用空间大、自身重量大的部件。多电飞机是飞机技术发展的一次革命,其经济性、可靠性及易维护性都有巨大的优势,是未来飞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6]。在多电飞机中,飞行控制系统中的电作动机构[7]取代了传统的液压作动机构。电作动机构的执行机构包括机电作动器(EMA)和电静液作动器(EHA)。机电作动器主要由永磁电机、伺服驱动器及滚珠丝杠构成,是伺服电机和机械机构的再集成,如图 1.1;电静液作动器主要由伺服驱动器、电机及其驱动的液压泵、液压作动器件、独立的液压油箱构成,是伺服电机和液压机械的再集成[8,9],如图 1.2。

原理图,作动器,传热特性,实验系统


作动器加载及产热特性实验验原理动器中包含的能量形式有以下几种:电能、机械能、热能;其中,电能为消耗的电能,包含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两部分,有功功率可转化为机械能功率是为建立交变磁场而消耗的电功率,这部分功率既不转化为机械能也使电机正常工作,必须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以产生磁场;机械能为电作动力而向外输出的功;热能为永磁电机及其驱动器在输出机械能的同时发出摩擦产生的热。由能量守恒定律,即可获得各主要组件的产热量。国内航空用电作动器产品较稀有,本实验采用伺服电机及其配套驱动器搭并在其外加装环境控制舱,借此模拟用于航空器的电作动器。缺乏气动载荷模拟条件,鉴于电作动器是将电机转动变为直线运动的执行出轴后用液压缸进行直线加载,并由电磁阀控制加载压力,借此模拟舵面的气动载荷。系统原理图如图 2.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阳阳;尹成斌;邢继峰;;机电作动器系统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4年06期

2 邱献双;;先进的作动器技术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3 张卫华,梅桂明,黄丽湘;摆式列车机电作动器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龚孝懿;马显超;;作动器饱和振荡原理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14期

5 姜晶;岳洪浩;邓宗全;TZOU H S;;新型光电作动器产生的非均匀力矩对板的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6 张乔斌;张阳阳;彭利坤;;新型电动作动器控制精度及机液耦合性能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5年02期

7 陈文;丁丹烨;窦忠谦;;返力连杆作动器在某型民机颤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01期

8 夏立群;朱明君;胡逸雪;;紧凑型灵巧作动器的伺服控制[J];机床与液压;2016年08期

9 杨佳迪;彭利坤;陈军奥;许文奇;;用于阀门启闭的一体化作动器的仿真及优化[J];机床与液压;2016年14期

10 习仁国;刘卫国;陈焕明;;电静液作动器的建模仿真与试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红;谢石林;张希农;;层叠式PVDF作动器在大变形梁上的作动特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洁;潘长鹏;赵红超;;部分作动器故障情况下高超声速飞行器自适应容错控制器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3 马小艳;李明强;王国胜;;主动式作动器性能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强度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毛伯永;谢石林;张璇;张希农;;介电弹性作动器动态驱动特性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5 夏立群;谢增荣;;民机作动器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亚红;张希农;王朋朋;牛红攀;严博;;双曲面层叠式PVDF作动器作动特性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振动与噪声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陈勇;马阅军;夏立群;尹子栋;张伟;熊峻江;;飞机舵机作动器局部应力与疲劳寿命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晓旭;孙宜强;徐鉴;;电磁作动器的非线性动力特性研究及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9 刘永光;陈建;张磊;;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陶思钰;;多电飞机中电传作动器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商飞北研中心总体论证研究部研发工程师 杨勇;未来驾驶员用什么控制飞机[N];大飞机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基于旋转激励作动器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韩广才;机械作动器在船舶减振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王滨庆;基于机械作动器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姜晶;光控作动器本构建模及板壳结构振动模态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阮德玉;车辆主动悬架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来飞;基于电磁作动器的车辆主动悬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池维超;基于电磁作动器的整星主被动一体化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杨柳;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纳米定位与跟踪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9 张洋;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及多维隔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0 高峰;流动矢量主动控制的微射流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灵矫;飞机电作动器散热特性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李宇阳;面向变体飞行器应用的双压电叠堆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王振宇;基于主动阀配流的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4 金珊;大型挠性空间结构作动器/传感器布局优化与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王亚飞;用于航空作动器的精密行星传动装置设计及误差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6 朱斌;轮式阀配油的双向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7 任全;车辆直线电机式主动悬架作动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8 刘健;基于惯性作动器结合PID控制器实现结构振动主动控制[D];南昌航空大学;2017年

9 孙桂兰;基于光致伸缩作动器的柔性板壳结构非接触精密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岳广照;车辆悬架用电磁作动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1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21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