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热塑性短纤维复合材料力学行为与性能表征

发布时间:2020-10-10 00:56
   航天航空装备超高性能和轻量化的不断需求,促进了热塑性纤维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纤维复合材料的重要特点是非均匀性、材料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等,尤其是微观结构错综复杂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对短纤维复合材料宏观等效性能的预测提出了挑战。纤维的长度、取向、分布状态等微观组分参数对短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围绕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表征与宏观性能预报和短纤维微观组分参数设计两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改进的随机顺序吸附法,基于空间几何思想发展了快速判断两纤维相交方法并建立周期性代表体积元;建立了高效计算等效性能的并行均匀化方法,算例表明本方法保证等效性能预报精度的同时,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分析了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微观组分参数对宏观等效性能的影响规律,宏观等效性能与纤维长度、纤维体分比、纤维弹性模量、基体弹性模量均呈正相关,与纤维直径呈负相关;(2)基于取向分布函数改进了随机顺序吸附法,建立了基于取向张量重构纤维取向分布函数的数学模型;针对传统随机顺序吸附法存在模拟的长度分布状态与预设长度分布函数不符的问题,通过改进随机顺序吸附法,建立考虑纤维长度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重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随着代表体积元尺寸的增加,纤维长度分布与Weibull分布函数符合程度越来越高,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3)建立了考虑离散变量的加点准则并搭建了相应的代理模型优化框架,采用离散变量遗传算法优化Expected Improvement(EI)函数最大值,避免了归整误差,经数学函数算例验证,与文献方法相比,本方法与理论最优解相差很小且运行目标函数次数比文献方法少一半,验证了本方法的高效性;提出一种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微观组分参数优化模型,以纤维长度、直径、纤维与基体弹性模量为设计变量,并采用离散变量代理模型优化方法获得的最大等效弹性模量较初始值提高62.4%。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V258.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效性能表征研究现状
        1.2.2 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组分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热塑性短纤维复合材料等效模量表征方法
    2.1 短纤维复合材料等效模量预测方法
        2.1.1 Mori-Tanaka方法
        2.1.2 Halpin-Tsai方法
        2.1.3 均匀化方法
    2.2 热塑性短纤维复合材料均匀化方法
        2.2.1 并行均匀化方法
        2.2.2 改进的随机顺序吸附法
        2.2.3 短纤维取向描述
        2.2.4 周期性边界条件
        2.2.5 算例验证
    2.3 组分参数对等效模量的影响规律
        2.3.1 代表体积元尺寸对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
        2.3.2 短纤维微观参数对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考虑取向和长度分布的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微观重构方法
    3.1 考虑取向分布函数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微观重构方法
        3.1.1 基于取向张量的取向分布函数重构
        3.1.2 考虑取向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微观重构
    3.2 考虑长度分布函数的热塑性短纤维复合材料微观重构方法
        3.2.1 问题描述
        3.2.2 考虑长度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微观重构
        3.2.3 算例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热塑性短纤维复合材料微观组分优化方法
    4.1 离散变量代理模型优化方法
        4.1.1 动态代理模型优化方法
        4.1.2 考虑离散变量的加点准则
        4.1.3 数学算例验证
    4.2 热塑性短纤维复合材料微观组分优化
        4.2.1 优化模型
        4.2.2 优化结果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超;许希武;严雪;;纺织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的一般性周期性边界条件及其有限元实现[J];航空学报;2013年07期

2 刘保臣;刘春太;上官林建;申长雨;;闭合近似模型对短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力学性能预测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11期

3 李敏,刘秋云,刘晓宇,梁乃刚;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1年03期

4 余雄庆,丁运亮;遗传算法在含连续/离散变量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5 李地红,王荣国,李兴和,戴成琴,李秀玮;复合材料组分优化[J];纤维复合材料;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征;高聚物成型工艺的系统优化设计及其并行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侯玉品;复合材料层合板铺层设计与离散结构选型优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4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34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