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舱体环境下SDR-TR-MIMO无线通信系统建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10-10 09:16
   近些年,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航天器舱体内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愈加迫切。而传统通过有线电缆传输信息的方式占据宝贵空间、增加额外重量、加大了航天舱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等缺点,逐渐成为航天器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寻航天器内无线通信方案,替换传统数据电缆总线,并在太空舱内复杂多径信道下进行大容量、高质量数据传输是航天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MIMO-OFDM技术是当前主流的通信技术,其利用空域与频域资源进行空时编码,从而在不增加发射功率或频谱资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减少误码率,增加了通信系统容量,十分适合应用于太空舱体内多节点,大容量通信。但太空舱体内电磁波传输路径复杂多变,由此导致多径时延大大增加,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弱效应明显,影响了MIMO-OFDM系统的性能。时间反演(Time Reversal)是一种电磁领域新技术,其独有的“超分辨率聚焦”、“空-时同步聚焦”等特性,能有效应用于太空舱体内复杂电磁环境,极大地压缩信道时延拓展,十分适用于太空舱体内的无线通信。将其与MIMO-OFDM技术相结合,能够显著提升通信系统容量,减少系统复杂度。本文具体研究如下:首先,回顾了空间舱体内无线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太空舱内有线通信传输体制的缺陷,提出了将TR技术结合MIMO-OFDM技术应用于太空舱内无线通信方案,并通过公式推导论证了其可行性。随后,通过仿真分析,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对比,论证了其性能优势;并研究了调制阶数,信道时延等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后研究了TR-MIMO-OFDM系统的信道容量。其次,根据太空舱体内丰富多径环境,提出了一种舱体环境下基于时间反演的低复杂度、高传输速度空域聚焦TR-MIMO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其能在密集多径环境下实现良好的通信性能。最后,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对TR-MIMO-OFDM系统进行了模型构建,在介绍本文使用的PicoSDR平台的开发流程和平台参数的基础上,应用Simulink模块搭建了其收发通信链路模型。搭建了密闭舱体内TR-MIMO-OFDM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TR-MIMO-OFDM系统的优势。利用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TR-MIMO-OFDM系统为走向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2;V44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TR-MIMO-OFDM无线通信基本理论
    2.1 OFDM原理与技术
        2.1.1 OFDM的调制解调
        2.1.2 循环前缀和保护间隔
        2.1.3 同步技术
        2.1.4 信道估计模块
    2.2 MIMO技术
        2.2.1 空时分组码
        2.2.2 V-BLAST编码
    2.3 时间反演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R-MIMO-OFDM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
    3.1 TR-MIMO-OFDM系统模型建立
    3.2 TR-MIMO-OFDM系统性能分析
        3.2.1 不同调制方法的TR-MIMO-OFDM系统误码率分析
        3.2.2 不同最大多径时延下的TR-MIMO-OFDM系统误码率分析
    3.3 TR-MIMO-OFDM系统信道容量分析
        3.3.1 收发天线数目对TR-MIMO-OFDM系统信道容量影响
        3.3.2 子载波数目对TR-MIMO-OFDM系统信道容量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R-MIMO空间聚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
    4.1 TR-MIMO空间聚焦无线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4.1.1 TR-MIMO空间聚焦无线通信电磁原理分析
        4.1.2 TR-MIMO空间聚焦无线通信系统模型
    4.2 TR-MIMO空间聚焦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4.2.1 TR-MIMO空间聚焦无线通信电磁仿真
        4.2.2 TR-MIMO空间聚焦系统信号传输仿真分析
        4.2.3 TR-MIMO空间聚焦无线通信判决算法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舱体环境下SDR-TR-MIMO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研究
    5.1 软件无线电平台架构
    5.2 TR-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开发设计
        5.2.1 TR-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开发设计流程
        5.2.2 TR-MIMO-OFDM通信链路设计与建模
    5.3 TR-MIMO-OFDM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期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畅;;浅谈无线通信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9年08期

2 马玉忠;;无线通信航标灯系统的结构、原理、运行及管理[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5年03期

3 张奎昭;;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年10期

4 张奎昭;;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年11期

5 张然;;试论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J];电子世界;2019年01期

6 万伟;;论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年02期

7 方旭;伍尚轩;;无线通信工程的特点、现状、发展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年02期

8 王莹;牛晓妍;王建敏;付兴;;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农家参谋;2019年08期

9 黎云杏;全健;谢培全;;无线通信工程和维护的研究方式与分析过程[J];科技资讯;2019年15期

10 梁加健;;无线通信工程和维护的研究方式与分析过程[J];中国新通信;2019年13期

1 席亚飞;;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分析[A];2017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2 ;四川学会召开2015年无线通信学术交流会[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简讯:四川学会无线通信专委会召开换届及学术交流会议[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李冰琪;;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浅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关于四川省通信学会无线通信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调整和换届有关情况的通报[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王化磊;潘成康;;绿色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加强数字化 信息化 现代化建设 切实提高水上应急无线通信与指挥能力[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明亮;王聪;;传输速率为10Gbps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刘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10 张雯;杨延嵩;;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多路数据传输中的天线技术研究[A];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8年第二十二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 本报记者 遥歌;企业无线通信步入2.0时代[N];人民邮电;2017年

2 本报记者 徐姗姗;华为引领企业无线通信2.0时代[N];通信产业报;2017年

3 ;上海邮通加紧介入无线通信[N];中国证券报;2002年

4 卿晰;快乐着新一代无线通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记者 范毅波;亚太无线通信高增长[N];网络世界;2000年

6 周晓娟;光载无线通信铺路全国性物联网[N];通信产业报;2009年

7 李宝杰 崔静 文涛;手机之父:手机应回归通信,回归便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对无线通信发展的展望(二)(待续)[N];科技日报;2000年

9 ;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对无线通信发展的展望(六)[N];科技日报;2000年

10 ;全面加强公安无线通信建设[N];人民公安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方超;能量采集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2 沈梦魁;无线通信中的室内中继技术及其关键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刘思明;毫米波光载无线通信系统链路优化及其信道均衡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4 谢志鹏;基于光子信号处理技术的高性能光载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5 武刚;多入多出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空时编码及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静;低信噪比无线通信信号非合作接收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陈鹏;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8 李凡;无线通信中的混合ARQ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金江;多入多出无线通信系统优化发送与接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董立珉;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蛮实;穿岩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2 韩烁;舱体环境下SDR-TR-MIMO无线通信系统建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潘琳;基于TD-LTE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综合业务承载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李晨;混沌理论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鹏;专网无线通信在煤矿中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庄晓燕;高可靠性的工业现场无线通信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7 任帅;无线通信衰落信道建模及其在信道仿真器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8 沈琛;60GHz脉冲无线通信系统多址资源分配方案研究[D];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8年

9 李蓬勃;光伏电站中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谭锴;基于能量采集的中继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分配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5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35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