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室扩压器性能优化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V231.2
【部分图文】:
3.多通道扩压器??气动扩压器为了达到足够的扩张角,需要增加扩压器的长度,否则会产生气流分离??现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学者们提出多通道扩压器的设计理念。图1.6为多通道扩压??器的示意图,简单来说,多通道扩压器是在气动扩压器的基础上,使用导流板将扩压器??分割为多个通道。如图所示,从压气机出口流出的气流经过1处被中间两个导流板分割?I??为2、3、4三个通道。此时在一定的扩压器长度下,总扩张角达到了?27°,每个通道扩??张角仍较小,能够保证通道内流动不会产生气流分离。这一创新设计简单便捷的提升了??气动扩压器的总体性能。?|??I??5??
?i=mzir3?9,??图1.6多通道扩压器示意图??导流板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由导流板分割形成的每个通道都为一小型的气动扩压??器,保证内部流场平稳顺畅,不产生流体分离。同时各通道组合能够得到更大的扩张比。??而且在同样扩张比下,多通道扩压器长度比气动扩压器的小很多。二是可以提前引导气??流分为多股,流入火焰筒及内外环通道内,减小总压损失。??4.涡控扩压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扩压器而言,防止扩压器内部发生流体分离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1960年,Ringleb[5]指出旋涡可以抑制气流发生流动分离,并提出气流??在旋涡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大幅度的拐弯。在此理论下,1975年Adkins[6]提出了涡控扩压??器
?i=mzir3?9,??图1.6多通道扩压器示意图??导流板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由导流板分割形成的每个通道都为一小型的气动扩压??器,保证内部流场平稳顺畅,不产生流体分离。同时各通道组合能够得到更大的扩张比。??而且在同样扩张比下,多通道扩压器长度比气动扩压器的小很多。二是可以提前引导气??流分为多股,流入火焰筒及内外环通道内,减小总压损失。??4.涡控扩压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扩压器而言,防止扩压器内部发生流体分离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1960年,Ringleb[5]指出旋涡可以抑制气流发生流动分离,并提出气流??在旋涡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大幅度的拐弯。在此理论下,1975年Adkins[6]提出了涡控扩压??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艳娜;毕明树;周一卉;赵晓敏;沙嵬;;旋流作用下突扩燃烧室内冷态流场的PIV分析[J];实验流体力学;2015年06期
2 徐磊磊;阮灿;方骁远;邢菲;赵传亮;;前置扩压器几何参数对突扩扩压器性能的影响[J];推进技术;2015年07期
3 颜应文;李井华;徐榕;邓远灏;徐华胜;钟世林;;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旋流流场特性PIV分析(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2年04期
4 何跃龙;邓远灏;颜应文;李井华;赵坚行;;大涡模拟模型燃烧室燃烧性能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12年09期
5 李昊;林明;张玉山;沈继奎;陈春德;;中心突扩燃烧室PIV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04期
6 郭延;;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成品油计量技术[J];仪器仪表用户;2007年01期
7 杨义红,尹协振,陆夕云;二维波动板流动显示方法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2期
8 程勇,汪军;旋流燃烧室内湍流流动的PIV实验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何小民,毛军逵,谈浩元;相对突扩间隙影响压力损失的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2年02期
10 何小民,毛军逵,谈浩元;突扩扩压器突扩间隙与压力损失间关系的研究[J];推进技术;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源;单通道短突扩扩压器流动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3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5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