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起降运载火箭动力软着陆轨迹优化方法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448.1
【部分图文】:
2000Blue?OriginVTVLRLV,??主要定位是提供私人太空旅行服务。该公司早期研发了两个飞行验证平台Charon??和Goddard进行低空VTVL飞行试验。Charon于2005年3月成功完成了?VTVL??测试,Charon飞到96.3?m的高度后下降完成垂直着陆。Goddard于2006年11月??也成功进行了?VTVL飞行试验。Blue?Origin的第一个亚轨道VTVL火箭是采用??BE-3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新谢泼德”火箭^1,“新谢泼德”火箭由助推级和一??个太空舱组成。2015年4月进行的第一次发射中,太空舱成功通过降落伞回收,??而助推级则由于液压故障,导致不受控的下降和坠毁。2015年11月逬行第二次??发射,并在飞到高度100.5?km(超过卡门线)后,成功实现助推级的垂直软着陆,??这标志着世界上首次完成亚轨道VTVL?RLV箭体的垂直软着陆回收。2016年1??月首次实现箭体助推级的复用,并再次成功回收。2016年9月,BlueOrigin公??布正在研发的重型VTVLRLV“新格伦’’(NewGlenn)火箭。“新格伦”火箭具有两级??构型,一级火箭由7台BE-4液氧/甲烷发动机提供动力,通过垂直着陆回收[42]。??
(a)?(b)??图1.4?(a)“新谢泼德”火箭和(b)“新格伦”火箭??2002年创立的SpaceX研发了’’猎鹰”系列VTVL?RLV和“龙’’(Dragon)系列飞??船,主要提供地球轨道发射服务。公司旨在降低航天运输成本和实现火星移民,??多年来以其低廉的发射成本、高可靠的飞行性能和多项创新技术成为国际航天发??6??
的焦点[53]。??VTVL运载火箭在返回着陆过程中需要经历姿态调整段、动力修航段、高空??滑行段、动力减速段、大气减速段和动力着陆段这几个阶段[2]。如图1.7所示,??动力修航段对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的轨迹偏差进行修正,使火箭朝向着陆??位置。火箭在进入大气层期间受到风和大气不确定性影响,轨迹偏差再次增大,??火箭垂直着陆前的动力软着陆过程是对轨迹偏差进行修正的最后机会。火箭在动??力软着陆过程需要一定的平移机动能力来实现精确软着陆[43]。因此动力软着陆作??为火箭返回着陆的最后阶段对于回收至关重要。??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培;王新民;陈晓;魏宏珅;;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爬升轨迹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2年04期
2 赵吉松;谷良贤;佘文学;;配点法和网格细化技术用于非光滑轨迹优化[J];宇航学报;2013年11期
3 黄国强;;多飞行器协同轨迹优化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2015年01期
4 杨希祥;杨慧欣;王鹏;;伪谱法及其在飞行器轨迹优化设计领域的应用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5 孙勇;段广仁;张卯瑞;张泽;;基于拟能量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张文学;张幽彤;孙帅;杨军伟;;混合动力发动机动态轨迹优化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7 黄国强;陆宇平;南英;;飞行器轨迹优化数值算法综述[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年09期
8 陈刚,万自明,徐敏,陈士橹;飞行器轨迹优化应用遗传算法的参数化与约束处理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1期
9 谢富强;吴浩;唐灵灵;;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年04期
10 刘延杰;朱圣英;崔平远;;序列凸优化的小天体附着轨迹优化[J];宇航学报;201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林;垂直起降运载火箭动力软着陆轨迹优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董琦;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轨迹优化与姿态跟踪控制[D];天津大学;2017年
3 霍明英;电动帆航天器动力学、控制及轨迹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黄荣;助推—补能滑翔飞行器参数/轨迹优化与在线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黎明;基于生态驾驶工况曲线函数的坡道和交叉口车辆轨迹优化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6 张鹏;面向大曲率复杂曲面的喷涂机器人喷枪轨迹优化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7 张洋;太阳帆航天器姿态控制与轨迹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孙勇;基于改进Gauss伪谱法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与制导[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郭铁丁;深空探测小推力轨迹优化的间接法与伪谱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沈红新;基于解析同伦的月地应急返回轨迹优化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勋;义齿数控加工轨迹优化及其前瞻速度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高兴;再入滑翔飞行器快速轨迹优化及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夏嘉文;基于轨迹特征和加工模式的轨迹优化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袁亮;变体飞行器栖落机动轨迹优化与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刘志远;索并联抓取机构传动系统设计及轨迹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李季;航天器气动辅助拦截轨迹优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7 王鑫;基于蚁群算法的6自由度工业点焊机器人的轨迹优化及仿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吕开妮;民用航空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9 李锐;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及横航向稳定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胡裕渊;静电喷涂机器人轨迹优化与仿真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5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5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