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负载模拟器动态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16.8
【部分图文】:
的分类力执行元件的不同,负载模拟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负载模拟器模拟器出现的时间最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出装质量块,通过调节质量块来实现加载。其优点是结加载。却只能对特定力矩进行加载,无法实现任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如图 1.1 为机械式中的一种中扭杆和扭杆套筒组成加载杆,当加载力矩时,根舵面偏转角,选择不同最大线性扭转角和刚度系数的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的原理样机,如图 1.4。他所研制的电液式负载模拟器号,可以通过一些控制算法来对系统进行控制,大大提国、韩国、瑞士等国家也开始研发负载模拟器,并取得发出 S105 系列负载模拟器,并且首次应用到导弹测试出力矩达到几百牛米。紧随着美国的 BOEING 公司又生加载空气动力负载模拟器,意大利的 CARVCO 公司生瑞士 CONTRAVES 公司生产的 ADFL-2 型导弹舵面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研究的负载模拟器在不断提高,矩越来越大,多余力矩的抑制越来越强[15-17]。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格的划分构进行网格划分是一切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网格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确性和速度,网格太多太密会导致分析的效率变慢,网格过少会导致降低,因此在网格划分时要遵循在不影响分析效率的情况下,尽可能质量。在 ANSYS 软件中,常见的网格有六面体单元和四面体单元,任何结构,但在同样单元数量的情况下,四面体的单元数和节点数是,并且四面体单元划分的网格会使分析的结果稍差;六面体单元划分,但仅仅适用于很规则的结构。在扭矩加载系统中,有些零件有较复规则,所以综合考虑采用四面体单元和六面体单元相结合的网格划分的部分采用六面体单元,在不规则处用四面体单元,为保证结果准确置全局单元尺寸大小为 10mm。最后网格划分的结果如图 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兰珍;王乃忠;;膜的摩擦模型与孔道模型的比较[J];水处理技术;1988年02期
2 刘丽兰;刘宏昭;吴子英;王忠民;;机械系统中摩擦模型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8年02期
3 王伟,连家创;采用混合摩擦模型预报冷轧薄板轧制力[J];钢铁研究学报;2000年01期
4 段志善;焦树杰;郭宝良;杨洋;;基于几种常用干摩擦模型的定量比较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年06期
5 王贵君;底摩擦模型法[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6 刘伟平;扶名福;罗小艳;;非局部摩擦模型的核函数研究及其在锚杆中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费建波;介玉新;张丙印;傅旭东;;颗粒流底部摩擦模型在高速远程滑坡模拟中的运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6年01期
8 刘伟平;扶名福;;梯度依赖的非局部摩擦模型及其在锚杆受力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14年08期
9 李鸿征;王春霞;;基于摩擦模型的超声波电动机速度控制[J];微特电机;2012年05期
10 李雷永;郭阳宽;祝连庆;潘志康;;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的特大齿轮在位测量中姿态调整系统的仿真研究[J];工具技术;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伟;铝合金板温成形接触和摩擦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黑沫;精密谐波齿轮传动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李钊;轮胎胎面磨耗行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闫小青;塑性成形中非局部摩擦的数值分析与实验[D];南昌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良;电动负载模拟器动态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2 廖小红;非局部摩擦模型在土体分析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杜坚;基于遗传算法的液压减振器摩擦参数辨识[D];湘潭大学;2011年
4 乔大鹏;转台电控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白冰;基于ABAQUS的二维切削仿真摩擦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郭浩;质量—弹簧—带自激振动系统的摩擦振动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7 林雪;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参数辨识与补偿控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8 徐闯;一个推广的具时滞反馈的摩擦模型的分支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玉柱;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摩擦补偿及自适应控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英俊;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摩擦参数辨识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5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5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