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由度飞行模拟器复合平台运动系统设计
【学位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16.7
【部分图文】:
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飞行驾驶的体验效果,故运动平台是飞行模拟器研究的核心技术。如今娱乐体验飞行模拟市场中,常见的飞行模拟运动平台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并联协同式运动平台、层叠式运动平台、离心式运动平台、铰接梁式运动平台、混合型运动平台,其中并联协同式运动平台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由驱动杆和动静平台组成,通常分为六自由度和三自由度两种。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根据上下铰链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 6-6、6-3、3-3 等结构形式其中 6-6 型结构是指上下铰链点分别连接于上下平台不同的 6 个点上,该结构应用最广泛;6-3 型结构是指在 6-6 型结构基础上上平台的 6 个不同的点两两合并;3-3 型结构是指在 6-3 型结构基础上下平台 6 个不同的点两两合并。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根据运动副的连接形式不同可分为:6-UCU(Universal-Cylindrical-Universal)(6 表示 6 个相同结构的支路,U 表示虎克铰,C 代表圆柱副;6-UPS(Universal-Prismatic-Spherical)(P 表示移动副,S 代表球铰);6-SPS(Spherical-Prismatic-Spherical);6-RSS、6-PSS、6-TP等。图 1-1 是典型的应用于娱乐型飞行模拟器中的六自由度并联运动平台。
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飞行驾驶的体验效果,故运动平台是飞行模拟器研究的核心技术。如今娱乐体验飞行模拟市场中,常见的飞行模拟运动平台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并联协同式运动平台、层叠式运动平台、离心式运动平台、铰接梁式运动平台、混合型运动平台,其中并联协同式运动平台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由驱动杆和动静平台组成,通常分为六自由度和三自由度两种。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根据上下铰链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 6-6、6-3、3-3 等结构形式其中 6-6 型结构是指上下铰链点分别连接于上下平台不同的 6 个点上,该结构应用最广泛;6-3 型结构是指在 6-6 型结构基础上上平台的 6 个不同的点两两合并;3-3 型结构是指在 6-3 型结构基础上下平台 6 个不同的点两两合并。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根据运动副的连接形式不同可分为:6-UCU(Universal-Cylindrical-Universal)(6 表示 6 个相同结构的支路,U 表示虎克铰,C 代表圆柱副;6-UPS(Universal-Prismatic-Spherical)(P 表示移动副,S 代表球铰);6-SPS(Spherical-Prismatic-Spherical);6-RSS、6-PSS、6-TP等。图 1-1 是典型的应用于娱乐型飞行模拟器中的六自由度并联运动平台。
图 1-3 其他形式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 图 1-4 其他形式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3 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发展概况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按照运动自由度也可分为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和少自由度运台,以下介绍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的国内外发展情况。.3.1 六自由度并联运动平台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是在美国诞生的:Cappel 在 1962 年自主研发出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应用于轮胎检测[7]。1965 年,德国工程师 D.Stewart 首次以论文形式提出了著名的 Stewart 机构,并将其应用于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8],且一直沿今。1978 年,澳大利亚的 Hunt 教授主张把 Stewart 结构作为并联机器人的主要机构[9979 年,Mac Callion. H 与 Pham. D.T.首次将该机构应用于机器人的装配生产线上[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光;方逸洪;田怀英;姚明智;;持续载荷飞行模拟器控制算法设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9年09期
2 何阳;蒋春梅;宋琼;;离心式飞行模拟器发展概述[J];机械设计;2017年12期
3 逸平;;多种用途的现代飞行模拟器[J];交通与运输;2014年03期
4 程海峰;赵红军;;民机全动飞行模拟器鉴定测试软件开发[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年04期
5 陈春;李陆冀;刘兴;;飞行模拟器视景系统中视觉传感器仿真模型[J];兵工自动化;2010年11期
6 郭德庆;应海林;;飞行模拟器及其运动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3期
7 王维翰;;工程飞行模拟器在国外民机研制中的应用[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1年03期
8 ;歼八飞机作战/飞行模拟器通过空军鉴定[J];国际航空;2000年01期
9 王维翰;何大燮;;民用飞机飞行模拟器总体方案初探[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1998年02期
10 徐世诚;一个用于工程开发的飞行模拟器[J];航天控制;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博;飞行模拟器动感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王辉;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系统关键技术及原理样机研制[D];天津大学;2007年
3 袁东辉;蚁群算法在飞行模拟器平台中若干应用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春光;飞行模拟器传输延迟补偿与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郑书朋;飞行模拟器的计算机系统实时调度与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孙瑾;虚拟现实中若干图像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吴东苏;轻型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先进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刘广达;高逼真度研究型飞行模拟器的可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杨宇;飞行模拟器动感模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栾志博;飞行模拟器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建模与辅助训练的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化;四自由度飞行模拟器复合平台运动系统设计[D];中国民航大学;2019年
2 王莉;基于以太网的飞行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郑培文;电动操纵负荷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4 王晓波;飞行模拟器电动操纵负荷系统参数辨识与控制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5 申正义;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直升机飞行模拟器驾驶舱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6 徐文杰;基于混联机构的大姿态飞行模拟器机构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刘伟;基于模糊自适应洗出算法的飞行模拟器动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8 杨方全;HX公司飞行模拟器体验馆商业计划[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云华;初级教练机小型飞行模拟器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7年
10 陈志勇;基于力矩电机的飞行模拟器通用操纵负荷系统设计[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9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6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