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转子框架式压电作动器的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79
【部分图文】:
尤其无电磁辐射和抗电磁干扰在军事应用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课题组提出了利用逆压电效应和摩擦原理建立旋翼的压电驱动方法,通过构建簧片式和框架式压电作动器,以提高转速,减轻重量、减小能耗、简化结构为主要目标优化结构[16-20],探索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压电驱动新原理。1.2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发展现状现有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都属于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的范畴,主要包括遥控四旋翼飞行器、小型四旋翼低空无人飞行器和微型四旋翼低空无人飞行器[21]。近年来,关于如何制造一台成熟的遥控四旋翼飞行器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技术突破。遥控四旋翼飞行器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商业化和民用化[22],藉由智能设备的全面发展普及和对高效智能无人设备的普遍需求,在批量化的硬件生产与实际的长效使用方面,全球出现了一批例如我国大疆这样的民用遥控四旋翼飞行器制造厂商,如图 1.1 所示。通过自身成熟的产品技术以及与摄影成像实时传输技术的有效结合,遥控四旋翼飞行器在农业、能源、建筑、媒体、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 1.4 楔形超声电机[28]的 AOYAGI 等人开发了一款高速超薄超声电机,如图 1式,定子由 0.15 mm 厚的不锈钢薄片以及 0.2 mm 厚的薄片的两侧,且在厚度方向上均匀极化。旋转轴直径为轴自身的振动频率调开,尽可能的减小旋转轴自身的变于自身的弯曲振动。此电机工作频率为 170kHz,在激条件下,转速达到了8000r/min,通过瞬态响应预估的最该高速超薄超声电机实现了高转速以及低能耗,但是定子氧化铝碎片的方式,虽然转速略微降低但磨损率会显著楔形超声电机相比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定转子表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2 年,日本学者 Toshiiku Sashida 提出的楔形超声电机是世界上最早的模态转换型,其基本结构如图 1.4 所示[28]。定子由一个在端部带有振动片的兰杰文振子构成,楔以一定的角度压紧在转子的外圆端面。其基本原理为:激励兰杰文振子产生纵向振动动片沿着振子轴向振动。振动片的顶端与转子外圆端面间发生相互作用,转子对楔形生周期作用力,使振动片发生垂直于振子轴向的弯曲振动,从而在振动片顶端产生椭迹,通过摩擦作用来驱动转子转动。该楔形超声电机的工作频率为 27.5 kHz,输入功,机械输出功率为 50 w,输出转矩为 0.25 N·m,效率为 5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西府;周海;惠学芹;黄传锦;;压电作动器在精密定位中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2 张亚红;张希农;谢石林;;层叠式PVDF压电作动器及圆柱壳的振动主动控制[J];力学季刊;2006年04期
3 马驰骋;张希农;谢石林;;温度梯度场中梁的形变控制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王晓明;亢战;;基于周期拼装的平面压电作动器结构拓扑优化[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杨智春;王巍;;一种新型压电作动器及在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强度;2008年05期
6 曹辉;张卫华;缪炳荣;;基于二系垂向作动器与压电作动器的动车组车体振动控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年03期
7 王琦;陈浩然;;压电作动器对热变形层合板形状修复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S1期
8 王巍;杨智春;;一种新型压电作动器的设计及其特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9 朱华;曹如意;菅磊;;应用于干涉显微镜的直线压电作动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6期
10 朱玉川;李宇阳;;新型集成式压电作动器中的液压传动原理[J];液压与气动;201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帅;压电作动器迟滞特性及六自由度主动隔振平台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陈龙祥;结构振动的时滞反馈控制及其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睿;双材料作动与减振结构的拓扑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李巍;压电作动器迟滞非线性建模与补偿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周兰伟;高速旋转柔性梁振动分析与智能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王晓明;特定功能结构的拓扑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华;基于压电传感与作动的锥壳振动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钱承;六自由度隔振平台实验系统主被动耦合减振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张锋;基于压电作动器的齿轮传动系统振动主动控制及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剑之;应用于医疗精确给药的微型压电驱动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程丁继;面向折叠机翼的双向大推力直线压电作动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阮重远;四转子框架式压电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4 李昕键;微型共轴双螺旋桨压电驱动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王道智;新型非共振型压电作动器与精密平台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6 邱建敏;低电压驱动的旋转型压电作动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7 吕传龙;压电作动器的率相关建模与逆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8 张轩;基于压电叠堆的作动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年
9 刘柯佳;基于柔性铰链的压电作动器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孙运涛;非接触式直线型超声压电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9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8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