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速域高效内收缩式进气道设计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12:20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具有独特气动优势的高超声速进气道类型,相比于几种传统形式的进气道而言,具有捕获能力强等特点,在设计点可以实现全流量捕获,由于内转式进气道存在较大的内收缩比以及溢流能力弱的问题,导致其在低马赫数起动能力及抗反压能力不足,容易出现严重的起动问题。本文对宽速域工作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技术开展了探索研究。首先,开展并完成了内转式进气道设计程序的编制,研究典型几何参数对基准流场气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内收缩流场起始角度、中心体半径等几何参数对内收缩流场流动的影响规律。其次,研究了不同捕获型线及其典型特征参数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流量捕获特性的影响。针对矩形、椭圆形和扇形捕获型线流线追踪内转式进气道,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长宽比、长短轴比以及中心角等特征参数对内转式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拥有相同捕获面积的前提下,对于同一种捕获型线来说,能够缩小进气道外压段长度,使得进气道整体构型相对更扁平的形式具有相对更高的压缩效率,且流量捕获性能也相对较好。再次,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选取流量捕获特性较好的特性参数进气道进行变几何设计,并对不同捕获型线进气道气动性能进行对比...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Busemann基准流场
图 1. 2 截短的 Busemann 进气道人研究了一种扇形进口,多模块布局的研究了内收缩基本流场、模块数量对进气来流雷诺数情况下的进气道工作特性和低图 1. 3 模块化乘波式进气道
宽速域高效内收缩式进气道设计技术研究型如图1. 2所示。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道图 1. 2 截短的 Busemann 进气道人研究了一种扇形进口,多模块布局的研究了内收缩基本流场、模块数量对进气来流雷诺数情况下的进气道工作特性和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口形状对内转式进气道的起动特性影响[J]. 王德鹏,田方超,张启帆,谭慧俊,卜焕先,李光胜. 航空动力学报. 2015(06)
[2]基于内乘波概念的TBCC进气道过渡模态研究[J]. 左逢源,黄国平,陈杰,唐伟员.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2)
[3]美国发布SR-72高超声速飞机概念[J]. 姚源,陈萱. 中国航天. 2013(12)
[4]带预压缩性质的高马赫数内转式进气道设计[J]. 朱伟,李鹏,王霄,张堃元,南向军,李永洲.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3(06)
[5]美空军积极推进高速打击武器(HSSW)项目[J]. 严飞,牛文,叶蕾. 战术导弹技术. 2013(03)
[6]内并联型TBCC进气道方案设计及验证[J]. 张华军,郭荣伟,谢旅荣. 航空动力学报. 2012(11)
[7]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乘波前体一体化设计研究评述[J]. 尤延铖,梁德旺,郭荣伟,黄国平. 力学进展. 2009(05)
[8]基于内乘波概念的三维变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J]. 尤延铖,梁德旺.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9(08)
[9]高超进气道临界起动特征[J]. 王成鹏,程克明. 航空动力学报. 2008(06)
[10]内乘波式进气道内收缩基本流场研究[J]. 尤延铖,梁德旺.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8(02)
硕士论文
[1]内转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不起动问题研究[D]. 田方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
[2]TBCC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技术研究[D]. 张建东.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3035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Busemann基准流场
图 1. 2 截短的 Busemann 进气道人研究了一种扇形进口,多模块布局的研究了内收缩基本流场、模块数量对进气来流雷诺数情况下的进气道工作特性和低图 1. 3 模块化乘波式进气道
宽速域高效内收缩式进气道设计技术研究型如图1. 2所示。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道图 1. 2 截短的 Busemann 进气道人研究了一种扇形进口,多模块布局的研究了内收缩基本流场、模块数量对进气来流雷诺数情况下的进气道工作特性和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口形状对内转式进气道的起动特性影响[J]. 王德鹏,田方超,张启帆,谭慧俊,卜焕先,李光胜. 航空动力学报. 2015(06)
[2]基于内乘波概念的TBCC进气道过渡模态研究[J]. 左逢源,黄国平,陈杰,唐伟员.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2)
[3]美国发布SR-72高超声速飞机概念[J]. 姚源,陈萱. 中国航天. 2013(12)
[4]带预压缩性质的高马赫数内转式进气道设计[J]. 朱伟,李鹏,王霄,张堃元,南向军,李永洲.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3(06)
[5]美空军积极推进高速打击武器(HSSW)项目[J]. 严飞,牛文,叶蕾. 战术导弹技术. 2013(03)
[6]内并联型TBCC进气道方案设计及验证[J]. 张华军,郭荣伟,谢旅荣. 航空动力学报. 2012(11)
[7]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乘波前体一体化设计研究评述[J]. 尤延铖,梁德旺,郭荣伟,黄国平. 力学进展. 2009(05)
[8]基于内乘波概念的三维变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J]. 尤延铖,梁德旺.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9(08)
[9]高超进气道临界起动特征[J]. 王成鹏,程克明. 航空动力学报. 2008(06)
[10]内乘波式进气道内收缩基本流场研究[J]. 尤延铖,梁德旺.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8(02)
硕士论文
[1]内转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不起动问题研究[D]. 田方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
[2]TBCC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技术研究[D]. 张建东.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3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00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