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冲击试验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23 09:11
为研究航天器回收过程中部组件的动态冲击模拟和着陆缓冲模拟,建立试验架系统。系统通过调整目标高度和辅助目标的重量、位置等,完成模拟测试,以实现目标动态数据的采集分析。针对系统功能需求研究设计了基础框架、升降调整架、起升装置、复摆投放装置、控制系统等,同时配置无线传输和操作系统、传感器、防护装置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试验系统。
【文章来源】:机电工程技术. 2020,49(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门式冲击试验架
系统采用在控制领域内被广泛采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集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易于编程及适应工业环境下应用。PLC采集按钮、传感器、限位开关等元器件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经过程序处理,实现电机启停、安全信号显示及报警等控制功能,并在操作界面显示相关参数及试验状态。控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根据试验外部环境要求,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性和可靠度,选用具有高度可靠性和高亮度的工控机,机壳选用高耐抗钢机壳,寿命长,耐冲击。
以试验架承重典型情况(模型30 t、高度35 m)为例,其着陆缓冲试验(摆杆斜拉60°/竖直位置)等典型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8]。着陆缓冲试验,当摆杆斜拉60°时,工况分析结果如图3、4所示。图4 工况Ⅱ应力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60年成就与展望[J]. 高树义,黄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8(04)
[2]运载火箭伞降回收着陆技术概述[J]. 黄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7(03)
[3]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与验证[J]. 荣伟.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9(05)
[4]神舟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J]. 童旭东,李惠康,葛玉君,高树义.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03)
[5]航天器回收着陆仿真软件系统(ARLSSS)简介[J]. 宋旭民,秦子增,程文科,彭勇.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03)
[6]飞行器回收技术在新型号研制中的应用[J]. 陈国良.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2(02)
[7]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J]. 陈国良.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0(01)
本文编号:3047345
【文章来源】:机电工程技术. 2020,49(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门式冲击试验架
系统采用在控制领域内被广泛采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集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易于编程及适应工业环境下应用。PLC采集按钮、传感器、限位开关等元器件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经过程序处理,实现电机启停、安全信号显示及报警等控制功能,并在操作界面显示相关参数及试验状态。控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根据试验外部环境要求,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性和可靠度,选用具有高度可靠性和高亮度的工控机,机壳选用高耐抗钢机壳,寿命长,耐冲击。
以试验架承重典型情况(模型30 t、高度35 m)为例,其着陆缓冲试验(摆杆斜拉60°/竖直位置)等典型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8]。着陆缓冲试验,当摆杆斜拉60°时,工况分析结果如图3、4所示。图4 工况Ⅱ应力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60年成就与展望[J]. 高树义,黄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8(04)
[2]运载火箭伞降回收着陆技术概述[J]. 黄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7(03)
[3]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与验证[J]. 荣伟.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9(05)
[4]神舟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J]. 童旭东,李惠康,葛玉君,高树义.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03)
[5]航天器回收着陆仿真软件系统(ARLSSS)简介[J]. 宋旭民,秦子增,程文科,彭勇.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03)
[6]飞行器回收技术在新型号研制中的应用[J]. 陈国良.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2(02)
[7]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J]. 陈国良.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0(01)
本文编号:3047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04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