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人机广泛应用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无人直升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对它的研究有着理论意义、工程意义和经济意义。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了无人直升机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飞行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机载传感器获取无人直升机的姿态信息,并将姿态信息和直升机的操纵数据一起回传地面站。飞控器硬件设计中充分利用了80C196KC的性能,对实际飞行时可能出现的状况硬件上做了相应的预防。飞控器软件设计按照直升机控制的特点,本着实时的原则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多路HSI同时中断,并对代码进行了优化。同时根据系统的要求,设计了通讯协议。地面站设计利用了数据库技术,对遥测数据实时接收显示并存储。 发展高性能的无人直升机需要有精确、实际的动力学模型。从辨识的角度,在设计好的直升机飞行实验基础上,对悬停状态下模型直升机各通道操纵量,加了持续激励信号,采集得到试飞数据。对飞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数学模型。另外,对每个通道中存在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数学模型。 利用各通道数学模型,研究了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技术,设计了控制率,得到了比较好的仿真效果。
【关键词】:无人直升机 系统辨识 飞行控制 硬件设计 单片机 软件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V24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引 言7-10
- 1.1.1 无人机概述7-9
- 1.1.2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0-13
- 1.2.1 需求分析10
- 1.2.2 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总体测控方案10-11
- 1.2.3 设计过程11
- 1.2.4 实验条件11-12
- 1.2.5 模型直升机的特点12-13
- 1.3 论文结构安排13-14
- 第二章系统建模的数学基础14-28
- 2.1 系统辨识14-17
- 2.1.1 辨识原理14-15
- 2.1.2 辨识的内容与步骤15-16
- 2.1.3 建模的两种基本方法16-17
- 2.2 辨识方法17-20
- 2.2.1 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17-18
- 2.2.2 参数模型辨识方法18-20
- 2.3 开环辨识问题的实际考虑20-23
- 2.3.1 模型类的选择20-21
- 2.3.2 准则函数的选择21-22
- 2.3.3 算法初始值的选择22-23
- 2.4 无人直升机的数学建模23-27
- 2.4.1 模型直升机的特点23-24
- 2.4.2 辨识用外加激励的选择24-25
- 2.4.3 模型直升机建模25-27
-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数据采编系统方案设计28-50
- 3.1 飞行数据采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8-34
- 3.1.1 整体系统描述28-29
- 3.1.2 飞行平台29-31
- 3.1.3 系统其它组成部件31-34
- 3.2 控制器硬件设计34-40
- 3.2.1 控制器设计原则35-37
- 3.2.2 控制器硬件基本组成37-38
- 3.2.3 控制器硬件内核设计38-39
- 3.2.4 CPU内核的端口分配39
- 3.2.5 控制器的串口通讯39-40
- 3.3 控制器软件设计40-44
- 3.3.1 控制器软件需求分析40
- 3.3.2 软件设计总体框架40-43
- 3.3.3 飞行控制器通讯软件设计43-44
- 3.4 地面站的设计44-49
- 3.4.1 地面站概述44-45
- 3.4.2 ODBC及 MFC提供的 ODBC数据库类45
- 3.4.3 在 VC中运用 ODBC实现地面站设计45-49
-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无人直升机模型的建立50-82
- 4.1 数据的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设计51-53
- 4.1.1 干扰值的产生和预防51-52
- 4.1.2 采集数据的预处理52-53
- 4.2 倾斜通道模型辨识53-63
- 4.2.1 倾斜通道简介53-54
- 4.2.2 原始数据的获得与处理54-57
- 4.2.3 模型的建立57-59
- 4.2.4 模型验证59-60
- 4.2.5 横向周期变矩持续输入下的耦合关系60-63
- 4.3 俯仰通道模型辨识63-69
- 4.3.1 俯仰通道简介63-64
- 4.3.2 原始数据获得与处理64-65
- 4.3.3 模型的建立65-66
- 4.3.4 模型验证66
- 4.3.5 纵向周期变矩持续输入下的藕合关系66-69
- 4.4 航向通道模型辨识69-76
- 4.4.1 航向通道简介69-70
- 4.4.2 原始数据获得与处理70-71
- 4.4.3 模型的建立71-72
- 4.4.4 模型验证72-73
- 4.4.5 航向操纵量输入下的藕合关系73-76
- 4. 5 航向通道陀螺仪的辨识76-81
- 4.5.1 陀螺仪简介76-77
- 4.5.2 陀螺仪辨识的必要性及模型结构的获得77-78
- 4.5.3 参数的辨识78-80
- 4.5.4 结论80-81
-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模型直升机控制方法研究82-97
- 5.1 模型直升机的横侧向控制82-86
- 5.1.1 倾斜通道姿态保持控制率设计82-84
- 5.1.2 横向向周期变矩输入下的航向保持控制率设计84-86
- 5.2 模型直升机的纵向控制86-92
- 5.2.1 俯仰通道姿态保持控制率设计86-90
- 5.2.2 纵向周期变矩输入下的航向保持控制率设计90-92
- 5.3 模型直升机的航向控制92-96
- 5.3.1 航向通道姿态保持控制率设计92-94
- 5.3.2 航向通道倾斜角姿态保持控制率设计94-96
- 本章小结96-97
- 总结与展望97-98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98-99
- 致谢99-100
- 参考文献100-10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季健;江驹;王新华;王一超;许湔;;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模型直升机自主返回系统[J];飞机设计;2011年01期
2 季健;江驹;王新华;王一超;;模型直升机自主返回控制律的设计[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3 罗平波;韩波;禹科;李平;;MUH姿态增稳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洪波;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志刚;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通道智能辨识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贺跃帮;小型无人直升机鲁棒非线性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培强;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软件及仿真系统的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张梁;无人直升机姿态与轨迹运动地面模拟器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王昌刚;小型无人直升机航向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于东洲;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信号提取与处理的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孔维刚;微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蔡华;直升机控制律设计及仿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肖刚;无人机飞行数据采集与模型辨识[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丁锐;无人直升机飞控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王瑞军;微型无人直升机组合导航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周向阳;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1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