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4 14:01
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持续增长,飞机引进数量不断刷新。然而,在持续增长的运力规模背后,民航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并不完全与行业的发展同步,民航的安全管理理念、人员队伍建设、基础设施配备与运行总量不相匹配,行业的持续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深入理解和把握民航业持续安全发展的规律,提前进行预防性的政策调整,对行业内的航空公司、机场、空管三大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从市场、运行、保障、安全四个宏观层面找出影响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的系统要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分析民航的安全运行保障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的仿真实验,模拟出在不加人工干预情况下2005-2020年间民航运输周转量、航班架次、民航运行保障能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次数等变量的变化趋势。利用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构方案模拟以及参数方案模拟,比较其对民航系统安全水平以及民航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程度。结构方案模拟中,提高机场的平均容量可在未来短期内迅速提高民航运行保障能力,降低航班延误水平。参数方案设定了三种模拟情景,结果显示:在自然发展模式下,民航航班保障架次平稳增长,但增长较...
【文章来源】: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民航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民航业安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其他行业安全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系统分析
2.1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内涵
2.2 系统分析相关依据
2.3 系统分析
2.3.1 系统边界确定
2.3.2 系统结构分析
2.3.3 系统要素分析
第三章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 建模依据
3.2 建模目的
3.3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4.1 市场子系统模型构建
3.4.2 运行子系统模型构建
3.4.3 保障子系统模型构建
3.4.4 安全子系统模型构建
3.4.5 模型总结构
3.5 模型数学关系的确定
3.5.1 方程的确定
3.5.2 参数估计
第四章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模型仿真及政策分析
4.1 模型检验
4.2 模型运行及结果讨论
4.3 政策调控及分析
4.3.1 模拟方案的确定
4.3.2 参数方案的模拟及分析
4.4 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系统参数取值表
附录B 参数方案模拟数值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模型研究[J]. 王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2]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方法研究[J]. 赖欣,罗凤娥. 价值工程. 2014(25)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管单位安全与发展研究[J]. 陈芳,郑红运,耿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2)
[4]基于我国民航经济的空中服务改进对策分析[J]. 刘小亮. 财经界(学术版). 2014(03)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飞行员违章行为动态演化仿真研究[J]. 王永刚,张宇,陈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12)
[6]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研究[J]. 张鹏,葛婷. 测控技术. 2013(11)
[7]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模型实证研究[J]. 陈芳,陈道刚,韩攀峰,郑红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11)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致因复杂性研究[J]. 王永刚,王灿敏,郑红运,陈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08)
[9]机场持续安全与发展的思考[J]. 柴德文,童克文. 安全. 2012(07)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通用航空发展对策[J]. 宋祥波,闫军胜. 经济导刊. 2012(02)
博士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郁钟铭.武汉理工大学 2012
[2]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D]. 周双红.中南大学 2011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圈交通模型研究[D]. 张敏.长安大学 2010
[4]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叶蔓.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5]机场空侧容量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D]. 陈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6]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研究[D]. 王昌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7]工业系统安全管理及其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 刘宏业.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民航安全管理与创新研究[D]. 李俊杰.西南大学 2013
[2]组织支持感与空管安全管理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 葛志鸿.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高速铁路与城市化发展的互动机制的研究[D]. 袁万海.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中国高速铁路与民航竞争博弈建模及实证研究[D]. 于世云.中国海洋大学 2012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谢文浩.武汉科技大学 2011
[6]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D]. 谢伟杰.西南交通大学 2011
[7]铁路物流与经济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 吴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0
[8]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动力学仿真[D]. 李希娜.山东科技大学 2009
[9]机场规划与运行分析[D]. 丁毅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经营预测研究[D]. 江华.江西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7489
【文章来源】: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民航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民航业安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其他行业安全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系统分析
2.1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内涵
2.2 系统分析相关依据
2.3 系统分析
2.3.1 系统边界确定
2.3.2 系统结构分析
2.3.3 系统要素分析
第三章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 建模依据
3.2 建模目的
3.3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4.1 市场子系统模型构建
3.4.2 运行子系统模型构建
3.4.3 保障子系统模型构建
3.4.4 安全子系统模型构建
3.4.5 模型总结构
3.5 模型数学关系的确定
3.5.1 方程的确定
3.5.2 参数估计
第四章 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模型仿真及政策分析
4.1 模型检验
4.2 模型运行及结果讨论
4.3 政策调控及分析
4.3.1 模拟方案的确定
4.3.2 参数方案的模拟及分析
4.4 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系统参数取值表
附录B 参数方案模拟数值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模型研究[J]. 王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2]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方法研究[J]. 赖欣,罗凤娥. 价值工程. 2014(25)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管单位安全与发展研究[J]. 陈芳,郑红运,耿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2)
[4]基于我国民航经济的空中服务改进对策分析[J]. 刘小亮. 财经界(学术版). 2014(03)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飞行员违章行为动态演化仿真研究[J]. 王永刚,张宇,陈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12)
[6]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研究[J]. 张鹏,葛婷. 测控技术. 2013(11)
[7]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模型实证研究[J]. 陈芳,陈道刚,韩攀峰,郑红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11)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致因复杂性研究[J]. 王永刚,王灿敏,郑红运,陈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08)
[9]机场持续安全与发展的思考[J]. 柴德文,童克文. 安全. 2012(07)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通用航空发展对策[J]. 宋祥波,闫军胜. 经济导刊. 2012(02)
博士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郁钟铭.武汉理工大学 2012
[2]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D]. 周双红.中南大学 2011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圈交通模型研究[D]. 张敏.长安大学 2010
[4]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叶蔓.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5]机场空侧容量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D]. 陈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6]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研究[D]. 王昌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7]工业系统安全管理及其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 刘宏业.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民航安全管理与创新研究[D]. 李俊杰.西南大学 2013
[2]组织支持感与空管安全管理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 葛志鸿.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高速铁路与城市化发展的互动机制的研究[D]. 袁万海.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中国高速铁路与民航竞争博弈建模及实证研究[D]. 于世云.中国海洋大学 2012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谢文浩.武汉科技大学 2011
[6]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D]. 谢伟杰.西南交通大学 2011
[7]铁路物流与经济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 吴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0
[8]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动力学仿真[D]. 李希娜.山东科技大学 2009
[9]机场规划与运行分析[D]. 丁毅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经营预测研究[D]. 江华.江西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7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15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