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定标卫星光学散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01:09
对主体为铝球用于雷达定标的一批卫星进行了地基光学观测,验证了其光度变化和光谱特性简单,易于开展光度和光谱特性影响因素分析。实验室对铝球的仿真测量也证明了铝球具有各向同性好、反射特性和光谱特性平稳等特点。研究团队基于测量结果构建了铝制球体卫星的光度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铝制球体的材料特性和外形特征可最大程度的简化卫星光度计算模型,也证明了实测方法和光度计算模型构造方法的正确性,使得卫星光度可实时保精计算,可应用于天基和地基光电探测设备的动态能量定标和高速、变速运动状态下的探测能力标定。
【文章来源】: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49(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美国雷达定标卫星Calsphere(a)和LCS(b)
实验按照光度观测的标准流程,经过图像采集、数据处理及利用恒星的流量定标后[9],获取这两颗卫星位于大气层外的标准光度。通过一定时间的观测可得卫星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为光变曲线(见图2和图3)。图3 实测LCS-4光变曲线图(a)和斜距、相位角随时间变化(b)
图2 实测LCS-1光变曲线图(a)和斜距、相位角随时间变化(b)50 cm望远镜采用赤道式转台,也同样具备高速运动和高精度跟踪能力,望远镜配置了低色散光谱测量终端,可观测获取卫星的光谱信息。望远镜相关技术参数见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目标光学特性实验测量映射关系研究[J]. 李鹏,李智,徐灿.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6(03)
[2]非分辨空间目标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实验室平行测量[J]. 徐融,赵飞,李怀峰,杨新. 光子学报. 2016(02)
[3]空间碎片光谱特性获取与分析方法研究[J]. 金小龙,唐轶峻,隋成华. 空间科学学报. 2014(01)
[4]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研究进展[J]. 韩意,孙华燕.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03)
[5]GEO空间碎片光度测量标定方法的研究[J]. 庄诚,隋成华,唐轶峻.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1(04)
[6]基于BRDF条件下卫星可见光散射特性分析[J]. 杨明,韩磊,吴晓迪,吕相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11)
[7]高轨空间碎片光电观测技术综述[J]. 唐轶峻,姜晓军,魏建彦,裘予雷,胡景耀. 宇航学报. 2008(04)
[8]空间目标光度特性测量方法研究[J]. 高昕,王建立,周泗忠,黄惠明,熊仁生. 光电工程. 2007(03)
本文编号:3228737
【文章来源】: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49(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美国雷达定标卫星Calsphere(a)和LCS(b)
实验按照光度观测的标准流程,经过图像采集、数据处理及利用恒星的流量定标后[9],获取这两颗卫星位于大气层外的标准光度。通过一定时间的观测可得卫星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为光变曲线(见图2和图3)。图3 实测LCS-4光变曲线图(a)和斜距、相位角随时间变化(b)
图2 实测LCS-1光变曲线图(a)和斜距、相位角随时间变化(b)50 cm望远镜采用赤道式转台,也同样具备高速运动和高精度跟踪能力,望远镜配置了低色散光谱测量终端,可观测获取卫星的光谱信息。望远镜相关技术参数见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目标光学特性实验测量映射关系研究[J]. 李鹏,李智,徐灿.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6(03)
[2]非分辨空间目标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实验室平行测量[J]. 徐融,赵飞,李怀峰,杨新. 光子学报. 2016(02)
[3]空间碎片光谱特性获取与分析方法研究[J]. 金小龙,唐轶峻,隋成华. 空间科学学报. 2014(01)
[4]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研究进展[J]. 韩意,孙华燕.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03)
[5]GEO空间碎片光度测量标定方法的研究[J]. 庄诚,隋成华,唐轶峻.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1(04)
[6]基于BRDF条件下卫星可见光散射特性分析[J]. 杨明,韩磊,吴晓迪,吕相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11)
[7]高轨空间碎片光电观测技术综述[J]. 唐轶峻,姜晓军,魏建彦,裘予雷,胡景耀. 宇航学报. 2008(04)
[8]空间目标光度特性测量方法研究[J]. 高昕,王建立,周泗忠,黄惠明,熊仁生. 光电工程. 2007(03)
本文编号:3228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22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