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飞机舱门启闭状态检测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7:22
  现代民机大多采用增压舱门,在飞行过程中环控系统为座舱内增压,舱门作为机身较大的开口处,必须处于完全关闭且锁好的位置,避免因关闭不到位导致机舱内失压等故障,对舱内环境,甚至飞行安全造成影响,因此舱门开启与关闭位置的准确实时检测显得极为重要。舱门开启关闭的过程依赖于舱门机构的精准运动,以及舱门信号系统中对舱门启闭状态的正确指示、接近传感器对位置的准确检测。因此对舱门的机构与信号系统组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得出舱门启闭状态下的限动机构;对比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针对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只能用来检测金属类物体的特性,提出采用光电式接近传感器进行舱门位置检测的方法,设计制作模拟飞机舱门启闭状态检测的实验平台。对某型号飞机登机门中的舱门机构进行分析,针对该舱门确定舱门启闭状态检测系统的功能,以及实验平台的功能及整体架构,以STM32系列芯片作为处理器,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制作硬件电路装置,并完成C语言程序编写,使该装置能够模拟飞机处于飞行、地面状态下,对于舱门及其机构位置的检测、显示、故障状态下报警、串口通信功能,最后基于该实验平台,对两种类型光电式接近传感器用于位置检测的功能及性能进行验证,对比结...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飞机舱门启闭状态检测系统研究


某型号舱门机构组成

货舱,系统架构,锁闩,接近传感器


飞机舱门启闭状态检测系统研究开启;采用动力操纵方式时,可通过液压驱动开。检测系统态检测,相关适航条例中规定:置以及门上的锁闩位置处都应安装接近传感器,息指示在机组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位置。完全关闭或锁闩未上锁的情况,安装的接近传感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位置。测系统必须具备在起飞前滑行时发生舱门未完全的功能。规定,舱门上不仅需要安装接近传感器,还需要的结构如下图 2.2 所示:

电路图,电路,靶标,接近传感器


图 2.3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于信号处理电路的自检测,正常情况下阻抗桥两个传感器发生短路、断路等故障时,该传感器的跳变电平,反映传感器的故障情况。测面的距离通过“电平输出”端输出,当靶标物靶标物远离传感器检测面时,传感器输出高电平距离,当靶标物位置确定时,输出电压值不变,型分析用和安装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传感感器的应用场合,靶标物的特性,以及传感器相测的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和光电式接近传感器进行器类型。感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GSM和红外传感器电路的干扰抑制方法[J]. 张滔.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基于Simulink的货舱门收放机构建模与仿真[J]. 雷萍,刘冬平.  航空科学技术. 2018(11)
[3]飞机舱门密闭性测试系统设计[J]. 赵乐笛,周洁敏,郑罡.  飞机设计. 2018(04)
[4]某型飞机起落架及舱门信号系统改进探索[J]. 王伟钢.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03)
[5]含Cohesive单元的舱门蒙皮低速冲击有限元仿真[J]. 左锐,左洪福,芦吉云,徐瑀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02)
[6]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移植的实验研究[J]. 夏鑫,张果,王剑平,杨晓洪.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6(07)
[7]大型某型客机复材机身舱门区结构补强研究分析[J]. 马骏,王岩,赵艳雄,何景武.  工程力学. 2016(S1)
[8]STM32F407飞机舱门信号控制器设计[J]. 郝晓红,黄复清,王勇.  自动化仪表. 2015(12)
[9]飞机舱门设计要求研究[J]. 王哲.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5(05)
[10]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在飞机上的应用及关键技术[J]. 常凯,李胜军,李振水.  航空制造技术. 2015(20)

博士论文
[1]民机舱门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研究[D]. 秦强.西北工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任务调度优化的研究与实现[D]. 朱迪.南京邮电大学 2015
[2]一款红外接近传感器XDJ1407数字部分的设计[D]. 陈建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3]复合材料登机舱门结构的总体设计与分析[D]. 王秋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4]一款高精度红外接近传感器XDU3093的设计[D]. 王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5]抑制环境噪声的红外接近传感器PX3062的设计[D]. 刘玉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56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256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