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飞行器总体布局快速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11-05 23:44
飞行器总体布局设计作为空天飞行器总体设计的核心工作之一,与飞行器总体性能和技术指标密切相关,其设计与控制贯穿空天飞行器研制全过程;基于空天飞行器总体布局"五约束"、"六要求"、"十流程",提出了空天飞行器总体布局快速设计系统方案,并基于CATIA VPM数字化设计环境开发了原型系统;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系统方案解决了飞行器外形、结构布置、系统布置和质量特性快速精细化设计及总体布局设计难以自动调整、快速迭代优化的难题,实现了飞行器外形、结构布置、仪器设备的参数化、实体化、具体化、可视化及质量特性动态分析与评估;该成果后续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航天器研制。
【文章来源】: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0,28(07)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总体布局设计流程
应用层是面向用户的使用产品,即飞行器总体布局快速设计系统。基于CATIA软件二次开发实现,通过定义面向用户的个性化菜单,集成了该系统全部功能模块。2.3 功能模块
飞行器总体布局快速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六个功能模块:基础功能、外形设计、结构布置、系统布置、质量特性分析和基础库配置,如图3所示。基础功能用于创建CATIA解决方案,导入已有CAT-IA方案、重新渲染并生成三维模型等,包括方案创建、导入方案、及模型重生成等子模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天飞行器质量特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满益明,韩金鹏,罗明强,康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09)
[2]空天飞行器质量特性设计方法研究[J]. 满益明,吴俊辉,康军,代京. 航天器工程. 2018(04)
[3]欧洲“过渡试验飞行器”再入返回技术综述[J]. 魏昊功,陆亚东,李齐,彭兢. 航天器工程. 2016(01)
[4]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初探[J]. 荣成成,左光,陈冲,和宇硕,郭斌,石泳.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5(01)
[5]基于遗传算法的再入航天器配重布局优化[J]. 游进,田政,侯向阳. 航天器工程. 2015(01)
[6]民用飞机机身结构快速设计及自动化调整[J]. 陈稗,罗明强,武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06)
[7]基于三维参数化模型构建的飞机重量重心快速估算方法[J]. 罗明强,魏城龙,刘虎,武哲. 航空学报. 2013(03)
[8]设备外形与布局优化的关系[J]. 周奉香.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04)
[9]基于结构件实例库的飞机机体结构快速建模[J]. 冯昊成,罗明强,刘虎,武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5)
[10]民用飞机机翼结构快速设计及自动化调整[J]. 罗明强,冯昊成,刘虎,武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04)
本文编号:3478736
【文章来源】: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0,28(07)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总体布局设计流程
应用层是面向用户的使用产品,即飞行器总体布局快速设计系统。基于CATIA软件二次开发实现,通过定义面向用户的个性化菜单,集成了该系统全部功能模块。2.3 功能模块
飞行器总体布局快速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六个功能模块:基础功能、外形设计、结构布置、系统布置、质量特性分析和基础库配置,如图3所示。基础功能用于创建CATIA解决方案,导入已有CAT-IA方案、重新渲染并生成三维模型等,包括方案创建、导入方案、及模型重生成等子模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天飞行器质量特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满益明,韩金鹏,罗明强,康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09)
[2]空天飞行器质量特性设计方法研究[J]. 满益明,吴俊辉,康军,代京. 航天器工程. 2018(04)
[3]欧洲“过渡试验飞行器”再入返回技术综述[J]. 魏昊功,陆亚东,李齐,彭兢. 航天器工程. 2016(01)
[4]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初探[J]. 荣成成,左光,陈冲,和宇硕,郭斌,石泳.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5(01)
[5]基于遗传算法的再入航天器配重布局优化[J]. 游进,田政,侯向阳. 航天器工程. 2015(01)
[6]民用飞机机身结构快速设计及自动化调整[J]. 陈稗,罗明强,武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06)
[7]基于三维参数化模型构建的飞机重量重心快速估算方法[J]. 罗明强,魏城龙,刘虎,武哲. 航空学报. 2013(03)
[8]设备外形与布局优化的关系[J]. 周奉香.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04)
[9]基于结构件实例库的飞机机体结构快速建模[J]. 冯昊成,罗明强,刘虎,武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5)
[10]民用飞机机翼结构快速设计及自动化调整[J]. 罗明强,冯昊成,刘虎,武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04)
本文编号:347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47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