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使用火箭着陆结构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6 17:46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相继开展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火箭的研究,运载火箭在平台上垂直着陆时的着陆稳定性为实现运载火箭重复使用的关键问题.由于在运载火箭设计初期结构设计尚未完成,不具有供着陆稳定性分析的详细的动力学模型,难以开展着陆过程动力学仿真,故对运载火箭着陆稳定性评估方法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广义碰撞定律,对二维运动模式下运载火箭与着陆平台的多点碰撞过程进行了分析,切向采用库伦摩擦模型给出了切向运动学恢复系数的表达式.本文首先通过机械能约束和接触碰撞中的单边约束给出了一般运动形式下广义运动学恢复系数的值域,再对两种典型运动模式,给出了该两种典型运动模式下广义运动学恢复系数的值域.然后考虑着陆腿中缓冲器的作用,将运载火箭与平台的碰撞近似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得到了其广义运动学恢复系数,并结合运动学分析和能量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后速度的着陆稳定性的判别方法.最后以某型运载火箭着陆样机的参数为例,分析了碰撞前速度、着陆腿跨距、摩擦系数对着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稳定性判别方法较能量法更为精确,可以考虑触地速度、角速度、摩擦系数等参数间的耦合关系.
【文章来源】:力学学报. 2020,52(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2-2着陆模式的通用等效模型
箭体与着陆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其质心水平坐标为xc,质心距着陆平台高度为yc,箭体倾角为θ,取描述系统的广义坐标q={xc,yc,θ},1点、2点与着陆平台的距离分别为δ1(q),δ2(q).则箭体受到单边约束
在运动平面内,考察2点与地面碰撞后保持与地面接触qn,2=0,,1点悬空且,如图3左侧所示.在t时刻1点与地面发生碰撞,即qn,1(t)=0,θ(t)=0,则在t时刻箭体与地面发生多点碰撞,在空间中为四条着陆腿与地面的四点碰撞,在简化的平面运动模型中为两点碰撞,碰撞后运动如图3右侧所示.碰撞前的速度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属多级类蜂窝的压溃行为研究[J]. 夏元明,张威,崔天宁,张建勋,王彬文,刘小川,白春玉,秦庆华. 力学学报. 2019(03)
[2]含摩擦滑移铰平面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算法[J]. 王晓军,吕敬,王琪. 力学学报. 2019(01)
[3]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展研究[J]. 王辰,王小军,张宏剑,张希,王江,季宝锋. 飞航导弹. 2018(09)
[4]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J]. 崔乃刚,吴荣,韦常柱,徐大富,张亮. 宇航总体技术. 2018(02)
[5]连接结构接触界面非线性力学建模研究[J]. 王东,徐超,胡杰,万强,陈红永. 力学学报. 2018(01)
[6]浮放物体平面多刚体动力学建模与算法研究[J]. 张润森,王琪. 力学学报. 2017(06)
[7]Rocking Block线碰撞离散化研究[J]. 张宏剑,庄方方,王辰,季宝锋,石玉红.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7(04)
[8]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运载火箭软着陆动力学仿真研究[J]. 杨文淼,刘志,时军委.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1)
[9]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徐大富,张哲,吴克,李红兵,林剑锋,张晓东,郭筱曦. 科学通报. 2016(32)
[10]一种用于垂直降落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缓冲器性能分析[J]. 岳帅,聂宏,张明,罗超,徐大富. 宇航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器软着陆系统研究[D]. 陶海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2]可回收火箭平行四边形式着陆机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D]. 毕春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20639
【文章来源】:力学学报. 2020,52(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2-2着陆模式的通用等效模型
箭体与着陆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其质心水平坐标为xc,质心距着陆平台高度为yc,箭体倾角为θ,取描述系统的广义坐标q={xc,yc,θ},1点、2点与着陆平台的距离分别为δ1(q),δ2(q).则箭体受到单边约束
在运动平面内,考察2点与地面碰撞后保持与地面接触qn,2=0,,1点悬空且,如图3左侧所示.在t时刻1点与地面发生碰撞,即qn,1(t)=0,θ(t)=0,则在t时刻箭体与地面发生多点碰撞,在空间中为四条着陆腿与地面的四点碰撞,在简化的平面运动模型中为两点碰撞,碰撞后运动如图3右侧所示.碰撞前的速度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属多级类蜂窝的压溃行为研究[J]. 夏元明,张威,崔天宁,张建勋,王彬文,刘小川,白春玉,秦庆华. 力学学报. 2019(03)
[2]含摩擦滑移铰平面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算法[J]. 王晓军,吕敬,王琪. 力学学报. 2019(01)
[3]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展研究[J]. 王辰,王小军,张宏剑,张希,王江,季宝锋. 飞航导弹. 2018(09)
[4]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J]. 崔乃刚,吴荣,韦常柱,徐大富,张亮. 宇航总体技术. 2018(02)
[5]连接结构接触界面非线性力学建模研究[J]. 王东,徐超,胡杰,万强,陈红永. 力学学报. 2018(01)
[6]浮放物体平面多刚体动力学建模与算法研究[J]. 张润森,王琪. 力学学报. 2017(06)
[7]Rocking Block线碰撞离散化研究[J]. 张宏剑,庄方方,王辰,季宝锋,石玉红.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7(04)
[8]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运载火箭软着陆动力学仿真研究[J]. 杨文淼,刘志,时军委.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1)
[9]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徐大富,张哲,吴克,李红兵,林剑锋,张晓东,郭筱曦. 科学通报. 2016(32)
[10]一种用于垂直降落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缓冲器性能分析[J]. 岳帅,聂宏,张明,罗超,徐大富. 宇航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器软着陆系统研究[D]. 陶海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2]可回收火箭平行四边形式着陆机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D]. 毕春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20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52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