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23:14

  本文关键词: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最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之一,随着通信、遥感等卫星的广泛应用,高精度、长寿命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成为人们对卫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包括姿态的确定和姿态的控制两部分,姿态的确定是研究卫星相对于某个基准的姿态定位,而姿态控制是指卫星在某个规定或预先确定的方向上定向的过程。本文限于篇幅,仅对姿态的控制部分进行了分析,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文中所说的姿态控制系统均不包括姿态的确定部分。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并在姿态控制规律的设计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星体运动学模型、星体动力学模型、执行机构模型及环境干扰力矩模型。分析了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常用的执行机构及其特性。 然后针对偏置动量飞轮系统,基于经典控制理论设计俯仰通道的PID控制律,根据滚动—偏航通道耦合的特点,分别讨论了由轨道角频率和章动频率引起的长周期运动和短周期运动。其中长周期运动控制律设计时,结合了喷气推力控制来辅助偏置动量控制;短周期运动控制中,为了解决不能获得角速度信号的问题,采用Terasaki提出的非最小相位控制器进行控制。 针对零动量飞轮系统,首先对零动量轮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常用的几种应用于卫星的零动量轮执行机构的安装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卫星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得到简化了的系统模型。首先设计了传统的PID控制器。 而后同样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典型的Mamdani型纯模糊逻辑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模糊控制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控制有着可以和PID相比拟的控制精度,而且适用范围广,对于参数可变的被控对象有着很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三轴稳定卫星 姿态控制系统 零动量执行机构 偏置动量执行机构 模糊逻辑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V448.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课题背景9
  • 1.2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现状9-15
  • 1.2.1 卫星的姿态控制方式10-14
  • 1.2.2 卫星的控制律14-15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参考坐标系及姿态描述方法17-23
  • 2.1 参考坐标系17
  • 2.2 姿态描述方法17-22
  • 2.2.1 欧拉角19-20
  • 2.2.2 四元数20-21
  • 2.2.3 欧拉角与四元数之间的转换21-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卫星姿态数学模型的建立23-29
  • 3.1 卫星姿态运动学模型23-25
  • 3.1.1 欧拉角描述的卫星运动学模型23-24
  • 3.1.2 四元数描述的卫星运动学模型24-25
  • 3.2 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25
  • 3.3 执行机构与测量机构模型25-26
  • 3.4 干扰力矩模型26-27
  • 3.4.1 重力梯度力矩26-27
  • 3.4.2 太阳光压力矩27
  • 3.4.3 气动力矩27
  • 3.5 本章小结27-29
  • 第4章 偏置动量轮卫星姿态控制系统29-37
  • 4.1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29
  • 4.2 偏置动量轮系统29-31
  • 4.2.1 偏置动量轮的典型安装结构29-30
  • 4.2.2 偏置动量轮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30-31
  • 4.3 偏置动量轮控制规律的设计31-36
  • 4.3.1 俯仰通道控制规律的设计31-32
  • 4.3.2 滚动—偏航通道控制规律的设计32-36
  • 4.4 本章小结36-37
  • 第5章 零动量轮卫星姿态控制系统37-51
  • 5.1 零动量飞轮系统37-40
  • 5.1.1 零动量轮的可靠性分析37
  • 5.1.2 零动量轮的典型安装结构37-38
  • 5.1.3 零动量轮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38-40
  • 5.2 PID控制器的设计40-43
  • 5.3 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43-50
  • 5.3.1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43-44
  • 5.3.2 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44-47
  • 5.3.3 仿真分析47-50
  • 5.4 本章小结50-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
  • 个人简历56-57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57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57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文;李道奎;周建平;;长助推捆绑火箭液体晃动模型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3期

2 吕强;郭善亮;王冬来;王珂珂;;基于DSP四旋翼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硬件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07期

3 郭延宁;李传江;张永合;马广富;;采用框架角受限控制力矩陀螺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J];航空学报;2011年07期

4 张世杰;赵亚飞;陈闽;曹喜滨;贺亮;;过驱动轮控卫星的动态控制分配方法[J];航空学报;2011年07期

5 程继红;曲东才;卢斌文;于德海;;某型飞机角位移自动驾驶仪比例式控制规律设计与仿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翔宇;丁世宏;李世华;;基于反步法的挠性航天器姿态镇定[J];航空学报;2011年08期

7 陈向坚;白越;续志军;李迪;;基于自结构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无人机姿态控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9期

8 李银伢;刘晓利;戚国庆;盛安冬;;SSB滚转通道改进型主导极点配置控制系统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1年09期

9 肖冰;胡庆雷;马广富;;航天器执行机构部分失效故障的鲁棒容错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1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凡;杨铁一;;无线胶囊内镜姿态控制系统应用于胃部检查操作方法的研究[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吴刚;何伟平;仇梦跃;;V型轮地球同步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仿真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阮海波;王武义;王倩;;基于Ackermann规则的导弹姿态控制系统滑动模态设计[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熊淑杰;严劲;;采用4个推力器进行姿控和卸载控制策略[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福学;秦胜杰;谈林霞;张伟;赵辉;;微机械摆及其在旋转弹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6 王艳东;于凤仙;;飞控系统H_∞控制器设计[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7 王松艳;杨明;郭庆;;旋转弹变质心控制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凌云;郭雷;杨照华;;微纳卫星用空芯磁力矩器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麟华;;气球微重力试验落舱的姿态控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李进贤;岳春国;杨姝君;;用于月球探测器姿态控制的发动机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黄琦;风云一号C星 超期运行[N];中国航天报;2004年

2 金星 本报记者 张显峰;天宫一号是什么材料炼成的[N];科技日报;2011年

3 杨虹 侯雄;赵宇棋征骑惟见远山青[N];中国航天报;2003年

4 荣平;搏击天宇傲苍穹[N];解放军报;2001年

5 卫星总设计师 孟执中;立天之本靠可靠[N];中国航天报;2001年

6 付毅飞;“稀土大国”要成而不居[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王迅;中国已成为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的最大基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汪凌;蓬勃发展的印度航天遥感业[N];中国测绘报;2007年

9 记者 原建军邋实习生 蔡秋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所迎来50华诞[N];西安日报;2008年

10 ;稀土永磁材料要从拥有最多到应用最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晨;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钱勇;高精度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和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蔡鹏;挠性航天器建模与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朱良宽;挠性航天器姿态鲁棒非线性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朱宏玉;航天器姿态控制的正规矩阵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胡庆雷;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的主动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杨永;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1997年

8 王宇航;基于ADRC的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段洪君;微型飞行器飞行姿态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海颖;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懿;基于HLA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4年

2 褚庆军;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柏林;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和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 杨锋;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及控制系统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曹阳;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帅;舞台空间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潘旺华;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卫星姿态确定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池维超;三轴气浮台的鲁棒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周如好;模糊控制在运载火箭姿态控制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徐乐;主动磁控小卫星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416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