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翼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律设计
本文关键词:固定翼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律设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程应用方面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固定翼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律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在明确本文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以天行者1680航模固定翼无人机为平台,对无人机飞控系统整体方案进行设计。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姿态检测部分和控制部分。分别对每个部分所涉及的硬件进行选型,并完成电路板制作。在硬件设计工作完成后,进行系统软件设计。其次,由于无人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有诸多的变量,为了便于研究,对几种常用的坐标系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机体坐标系、地面坐标系、气流坐标系和航迹坐标系等,进而确定无人机在其坐标系下的姿态角以及其表达形式。为后续章节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然后,在明确控制律的设计目标、PID方法的前提下,展开无人机姿态控制律的设计工作,本文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包括纵向、横侧向通道和速度通道。纵向通道包括俯仰角和飞行高度通道,横侧向通道包括滚转角和航向角通道。设计每个通道的控制方法,绘出控制结构图,确定控制律的最终表达形式。之后分别对其进行Simulink仿真,得到每个变量的仿真结果曲线和具体参数表。为飞行试飞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保障,提高试飞的成功率。最后,在试飞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对所设计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试飞调试,通过遥控器遥控无人机飞行,并观察地面站界面显示的状态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飞行姿态的稳定控制,提高了无人机执行任务时的精确性,达到了“863”课题“微小型无人机遥感信息获取与作物养分管理技术”对飞控实现较高飞行稳定性的要求。
【关键词】:无人机飞控 PID 姿态控制 仿真 试飞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49.1;V279
【目录】:
- 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16
- 1.4 本章小结16-17
-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17-31
- 2.1 姿态控制系统试验平台17
- 2.2 系统设计要求17-19
- 2.3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19
- 2.4 硬件选型19-26
- 2.4.1 GPS20-21
- 2.4.2 磁传感器21-22
- 2.4.3 陀螺仪22-24
- 2.4.4 加速度计24-25
- 2.4.5 单片机25-26
- 2.5 舵机驱动系统26-27
- 2.6 电路设计27-28
- 2.7 系统软件设计28-30
- 2.7.1 软件设计任务28
- 2.7.2 软件设计流程28-30
- 2.8 本章小结30-31
- 3 固定翼无人机坐标系31-36
- 3.1 常用坐标系31-32
- 3.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32-33
- 3.3 主要运动参数33
- 3.4 动力学方程33-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4 姿态控制律设计36-52
- 4.1 PID控制算法36-37
- 4.2 纵向控制律设计37-43
- 4.2.1 俯仰通道控制律设计37-38
- 4.2.2 俯仰通道仿真38-40
- 4.2.3 飞行高度控制律设计40
- 4.2.4 高度回路仿真40-43
- 4.3 横侧向控制律设计43-48
- 4.3.1 滚转通道控制律设计43-44
- 4.3.2 滚转通道仿真44-46
- 4.3.3 航向通道控制律设计46-47
- 4.3.4 航向通道仿真47-48
- 4.4 速度控制律设计48-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5 试飞调试52-57
- 5.1 试飞准备52-53
- 5.2 试飞内容及结果53-56
- 5.3 本章小结56-57
- 6 结论与展望57-58
- 6.1 结论57
- 6.2 展望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健成;美国海军无人机发展历程[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5期
2 时兆峰;以色列组建专门的无人机管理部门[J];飞航导弹;2001年10期
3 徐文;俄罗斯的无人机系统——格兰特[J];飞航导弹;2003年07期
4 何一波;各国使用的主要轻型无人机[J];飞航导弹;2003年11期
5 马晓平;系统工程学在无人机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科学技术;2003年04期
6 柯边;“影子200”战术无人机[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6期
7 温羡峤,李英;从美国无人机的发展来看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前景[J];现代防御技术;2003年05期
8 王永寿;日本无人机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动向[J];飞航导弹;2003年08期
9 袁刚辉;徐志红;;不断壮大的俄罗斯无人机家族[J];现代兵器;2003年02期
10 徐文;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现状[J];飞航导弹;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张庆杰;朱华勇;沈林成;;远程异地多无人机系统控制权切换技术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谭健美;张琚;闫娟;;信息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黄爱凤;邓克绪;;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刘长亮;;无人机发动机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5 丁霖;;无人机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浅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泽坤;吕继淮;;舰载无人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叶烽;宋祖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易当祥;吕国志;沈玲玲;;多级路况下车载无人机疲劳载荷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钱正祥;金继才;杨鹭怡;;未来局部战争中反无人机作战对策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10 高鹏骐;晏磊;赵红颖;何定洲;;无人机遥感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签约共同研发三国无人机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7年
2 崔玺康;对抗无人机所面临的新挑战[N];中国航空报;2007年
3 林英;无人机将进入现代化农业领域[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永杰 马佳;中国无人机亮相:战争“零伤亡”将实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祖茜枫;“综合者”:携带小导弹的小无人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6 王磊;印度期望打造强大无人机部队[N];学习时报;2009年
7 李荔;无人机“俯瞰”黄河灾情[N];北京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宋斌斌;我国无人机应用高端化趋势明显[N];中国工业报;2011年
9 吴飞;反恐十年无人机扶摇直上[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司古;美无人机遭神秘病毒入侵[N];国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动态环境中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九州;无人机自主着陆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杨永明;无人机遥感系统数据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孙小雷;基于多阶段航迹预测的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岩;蚁群优化理论在无人机战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林林;基于协同机制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刘春阳;无人机隐身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小刚;非线性滤波方法在无人机相对导航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国勇;变推力轴线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郑维刚;基于无人机红外影像技术的配电网巡检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分布式多类型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研究及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花;无人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刘爱兵;可变形无人机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易姝姝;无人机飞行场景及数据的可视化仿真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佳璐;无人机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赵志鸿;某型无人机双发火箭助推发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建华;某无人机发射系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戴世通;无人机飞行可视化仿真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曹攀峰;敌对与非敌对环境下无人机群的协同搜索路径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锡宪;无人机测控中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0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6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