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仿真及其在卫星在轨维护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全数字仿真及其在卫星在轨维护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化 全数字化平台 姿轨控 在轨维护 同步运行
【摘要】:针对长寿命高价值卫星在轨维护的实际需求,开展卫星姿轨控分系统在轨故障复现、定位与星载软件升级、补丁快速仿真验证的新方法研究。采用虚拟化技术构造星载控制系统运行所需的全部硬件环境及其外部数据源,可等效模拟整星控制系统的实际硬件功能,进而仿真星上控制系统的空间运行状态。这种全数字化平台具备了多类型故障精确注入、内部状态监控和全数据流干预等特点,可对卫星姿轨控系统在轨维护中的软件升级行为仿真和全覆盖测试验证。该全数字化平台还能应用于卫星在轨运维的星地高保真同步运行,尤其是对卫星运行末期的可靠性增长和有效生命周期延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虚拟化 全数字化平台 姿轨控 在轨维护 同步运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8101)
【分类号】:V467
【正文快照】: 引言1高价值卫星通常要求较长的生命周期,诸如地球同步卫星一般设计寿命为8~10年。然而,因卫星长期暴露在高辐射的外太空环境中和频繁地过冷过热,极易引起整星部件的工作能力逐渐丧失直至失效,在卫星生命末期阶段尤为突出。为了延长卫星的有效服务时间,目前包括在轨燃料加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力;;美俄两卫星太空相撞[J];中国航天;2009年03期
2 胡剑波,苏宏业,褚健;卫星轨道保持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变结构控制[J];航天控制;1999年03期
3 庞之浩;;卫星相撞有几多[J];科学世界;2009年04期
4 一凡;;太空首次上演追尾事故——美俄卫星太空相撞[J];太空探索;2009年03期
5 王景泉;;卫星轨道服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国际太空;2006年04期
6 雪丹;李俊峰;宝音贺西;;平面脉冲作用下卫星轨道的可达范围研究[J];宇航学报;2009年01期
7 雪丹;李俊峰;;确定卫星可达范围的优化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8 陈大庆;;空间维修卫星的潜力[J];国外空间动态;1985年11期
9 夏梅尼;孙凌逸;;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卫星初始轨道优选方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毛悦;宋小勇;贾小林;吴显兵;;北斗导航卫星地影状态分析[J];测绘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松杰;周建华;陈金平;李坤;;IGSO卫星的站点演化和保持[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伟;孟新;胡钛;;卫星对地覆盖的若干问题讨论[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张中凯;杜兰;王若璞;于亮;;混合星座卫星轨道阴影期分析[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3年
4 王西京;赵洁;王明海;;空间环境参数在“资源二号”卫星轨道维持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5 柳丽;王威;杨洋;董绪荣;;星载GPS确定GEO卫星轨道滤波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闫志闯;秦文振;李琦;吴杉;;基于OpenGL的卫星在轨运行三维演示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郭睿;周建华;胡小工;刘利;黄勇;常志巧;;一种新的GEO卫星轨道快速恢复定轨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8 胡倩;曾大治;谢小刚;;卫星轨道积分算法性能分析[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2年
9 庄春华;万家欢;张益青;王迪;;导航卫星轨道拟合方法研究与仿真实现[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0 赵春梅;蒋志浩;;基于区域监控站的GNSS卫星轨道估计与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可新 王羚;死亡卫星如何安全“退休”?[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欧孝昆 李勇 本报特约记者 张日军;卫星频轨: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N];解放军报;2010年
3 汪凌;以色列高分辨率成像卫星发展现状[N];中国测绘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胡逢超;偏轨卫星:挽救有先例,技术待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4年
5 唐振宇邋尚春雅 记者 于莘明;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B”卫星[N];科技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邢巧燕;卫星撞击敲响空天安全警钟[N];中国航空报;2009年
7 ;中意“天狼星”卫星联合实验[N];科技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黄永明;美俄卫星相撞:偶然中的必然[N];南方周末;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陈瑜 付毅飞;诸多风险考验嫦娥二号[N];科技日报;2010年
10 大卫·塞缪尔斯;打造“地球观察者”卫星[N];北京科技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晓松;卫星轨道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晓云;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仿真软件平台研究与开发[D];清华大学;2002年
3 付兆萍;卫星轨道运动方程数值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谭振华;卫星轨道扫描覆盖仿真程序功能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白文娟;基于OpenGL的GPS卫星轨道仿真与可视化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杨意飞;基于进化算法和STK的人造卫星轨道优化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宫颖;卫星空间作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刘威;卫星中继系统仿真平台设计[D];安徽大学;2015年
9 陈小刚;天基布撒器弹道与布撒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2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6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