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动态拖尾星图模拟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7:16

  本文关键词:动态拖尾星图模拟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星敏感器 星图模拟 卫星轨道运动 像移


【摘要】:星图模拟技术是星图识别算法仿真和性能测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模拟星敏感器在轨工作的情况,对星敏感器的软件开发以及自身性能进行有效的地面测试,提出一种动态拖尾星图模拟算法.该算法分为4个步骤:首先根据星敏感器指向在全天球范围内搜索导航星;接着利用小孔成像模型计算导航星在星敏感器成像面的投影位置;然后在考虑卫星运动引起的恒星拖尾的基础上,按照二维灰度分布规律置灰度值来模拟星像点像素;最后叠加杂散光背景及成像器件引起的噪声.提出的算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及可实现性高等优点.
【作者单位】: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星敏感器 星图模拟 卫星轨道运动 像移
【分类号】:V448.2
【正文快照】: 0引言星敏感器是以恒星作为测量目标的光学姿态测量敏感器,能够输出高精度的姿态信息,是实现卫星控制分系统上水平的关键光学姿态测量部件[1].伴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对星敏感器的性能指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地对星敏感器的标校和检测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航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宏;影响星敏感器姿态计算精度的因素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年05期

2 刘垒;张路;郑辛;余凯;葛升民;;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2期

3 周建涛;蔡伟;武延鹏;卢欣;;星敏感器空间辐射效应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洪涛;罗长洲;王渝;赵述芳;;星敏感器模型参数分析及校准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罗长洲;王杰;邵雷;严俊;王胜男;赵广州;;提高星敏感器数据刷新速率技术研究[J];应用光学;2013年01期

6 秦晓东;元朝鹏;孙晓玉;;天绘一号卫星星敏感器的设计以及特殊要求[J];科技风;2013年05期

7 孙婷;邢飞;尤政;;高精度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误差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8 王海涌;赵彦武;周明远;;基于精密时间的星敏感器绝对姿态基准的建立[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9 卢欣;武延鹏;钟红军;李春艳;郑然;;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分析[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年02期

10 黄欣;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的确定[J];航天控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鑫;;星敏感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刘垒;张路;郑辛;余凯;葛升民;;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汤天瑾;;大视场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孙艳六;张国玉;孙向阳;宋可平;张宇;;宽光谱大相对孔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吴峰;沈为民;;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袁利;李一冰;蒋庆华;;星敏感器在控制系统中的试验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陈元枝;姜文英;钟建勇;田宏;;星敏感器技术及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陈元枝;;星敏感器仿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廖瑛;刘光明;文援兰;;卫星星敏感器视场建模与仿真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恩海;张辉;;小型长寿命星敏感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东;大视场高精度星敏感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何家维;高精度全天时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江帆;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及星敏感器组件的热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张华;高精度双视场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元枝;基于星敏感器的卫星三轴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6 伍雁雄;高精度星敏感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刘海波;基于星敏感器的无陀螺角速度测量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吴峰;自主导航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姜亮;高精度星敏感器处理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朱长征;基于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及空间飞行器姿态确定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卫;高精度星敏感器结构设计和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2 颜延;星敏感器测控台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玉明;星敏感器瞬态热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4 曹阳;纳型星敏感器新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5 袁彦红;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程伟宁;宽谱段宽视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平;星敏感器测角精度改进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吴峰;折反式大视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D];苏州大学;2004年

9 吴子敏;结合二元光学透镜的远心光路型星敏感器镜头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郑循江;轻小型高动态星敏感器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5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85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