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软件系统组件化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
本文关键词:航空软件系统组件化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软件可靠性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组件化设计 图论 本体 模糊数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的迅猛发展,航空软件系统在航空电子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逐渐成为决定航空电子系统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航空软件系统可靠性,利用软件系统设计,对航空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自动化、核能、电子、机械和软件产品等领域。该方法能够识别软件系统中风险排名较高的故障模式,从而决定改进措施。传统FMEA通过由发生概率、严重度和可检测性决定的风险优先数(RPN)来决定故障模式的风险排名。但传统FMEA存在明显不足:精确数字难以准确描述具有模糊含义的风险参数;未考虑风险参数间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无法高效管理FMEA知识。随着航空软件规模的增长和基于组件的软件系统开发方法的广泛使用,在组件化开发过程中,某个组件的故障模式可能成为另一组件故障模式的故障原因,这种故障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现有FMEA方法中无法得到全局考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组件化FMEA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本体的相关理论,构建基于本体的组件化软件系统故障模式描述模型;然后使用风险参数模糊矩阵以描述风险参数间的相对重要性,最后通过构造分层FMEA图和影响矩阵,计算出故障模式影响向量,并以此修正前面分析过程得到的风险优先数。通过对实际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组件化FMEA分析说明本文方法的实用性,并通过与非组件化方法的仿真实验比较说明组件化方法的分析效率优势。此外,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组件化软件系统可靠性分析工具。本文提出的组件化FMEA方法给出了构建组件化系统FMEA知识库的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地分析出组件化软件系统中高风险的故障模式,而且分析效率优于其他非组件化方法。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组件化设计 图论 本体 模糊数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号对照表10-11
- 缩略语对照表11-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4-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7
- 1.3 本文研究内容17-18
- 1.4 本文结构安排18-20
- 第二章 相关知识和技术简介20-28
- 2.1 本体相关技术简介20-21
- 2.1.1 本体概念20
- 2.1.2 F-logic简介20-21
- 2.2 FMEA简介21-23
- 2.2.1 传统FMEA简介21-22
- 2.2.2 传统FMEA的不足之处22-23
- 2.3 模糊逻辑理论23-26
- 2.4 小结26-28
- 第三章 组件化FMEA方法28-44
- 3.1 基于本体的组件化软件系统故障模式描述模型28-33
- 3.1.1 元规则级29
- 3.1.2 概念定义级29-31
- 3.1.3 系统定义级31-32
- 3.1.4 数据查询32-33
- 3.1.5 本体描述模型的使用33
- 3.2 模糊风险优先数33-37
- 3.2.2 整合FMEA团队评价意见34-36
- 3.2.3 风险参数模糊矩阵36-37
- 3.2.4 模糊风险优先数37
- 3.3 故障模式影响向量37-41
- 3.3.1 FMEA图38-39
- 3.3.2 组件级FMEA图的矩阵表示39-40
- 3.3.3 故障模式影响向量40-41
- 3.4 小结41-44
- 第四章 飞控系统实例分析44-52
- 4.1 飞控系统简介44-46
- 4.2 FMEA团队意见的处理46-48
- 4.3 计算风险优先数48-50
- 4.4 组件化方法的效率分析50-51
- 4.5 小结51-52
- 第五章 组件化FMEA分析工具52-64
- 5.1 组件化FMEA分析工具概述52-54
- 5.1.1 分析工具简介52
- 5.1.2 分析工具整体设计52-54
- 5.2 分析工具的实现54-60
- 5.2.1 评估方法实现54-55
- 5.2.2 用户交互界面的实现55-59
- 5.2.3 数据文件操作59-60
- 5.3 分析工具的功能演示60-63
- 5.4 小结63-6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6.1 总结64
- 6.2 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2
- 作者简介7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祥鹏;杜滟;;水利基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技术特点[J];人民珠江;2006年04期
2 潘万聪;;英国热象仪组件化的发展[J];现代兵器;1985年07期
3 刘涛,陈金富,段献忠,陈波;组件化负荷预测软件的设计开发[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年06期
4 余兆力,徐志毅;基于面向方面的组件化群组协作模型的应用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花文华;许兆新;;基于组件技术的电子海图显示系统开发方法[J];应用科技;2007年04期
6 薛丰廷;;基于空间目标探测系统软件的组件化开发[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8期
7 冯涵,徐建闽,吴一民;组件技术在公路交通调查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交通与计算机;2004年01期
8 杨新;;面向嵌入式系统的组件复用框架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05期
9 朱晓春,汪木兰,王令其;基于组件技术的可重构数控系统研究和开发[J];航空制造技术;2004年04期
10 陈丕翔;龙晓飞;;基于组件的河网水流模拟软件的设计[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兴玮;潘晓;曾迎生;;组件技术在制导武器系统仿真建模中的应用研究[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王浩;高蓓;恽江峰;严洪森;;基于组件的供应管理系统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汉;李忠俊;;浅谈基于组件的业务建模[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吴明;黄东;;.NET下ERP系统的组件化开发[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5 谢方;岳增坤;;仿真通用计算引擎与组件动态加载技术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2年水下复杂战场环境目标识别与对抗及仿真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2年
6 曹卫星;朱艳;戴廷波;潘洁;胡继超;庄恒扬;;基于过程的组件化小麦生长模拟系统[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陈亮;崔仁涛;谢小敏;;基于软总线的组件通信技术在用电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amim Saleh;组件化:银行重构新思维[N];金融时报;2006年
2 林燕峰;简单是美 和谐是金[N];计算机世界;2000年
3 本报记者 龚杰;组件技术“加速”软件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2年
4 ;金思维:组件化突破行业屏障[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肖健 作者系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小企业管理别迷信舶来品[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何进伟;管理软件:面临“三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徐莉;SOA统领下一个十年[N];网络世界;2004年
8 ;托普发布软件组件化开发平台[N];人民邮电;2000年
9 钟耳顺;GIS朝组件化发展[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10 ;国产组件化软件平合与TopM++Builder[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松;组件化可重构嵌入式数控系统实施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刚;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可视化组件建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戴鸿君;基于异构多核体系与组件化软件的嵌入式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姗姗;空间信息分布式协同高性能计算框架的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涂钰青;基于IEC61499标准的组件化模型集成数控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颖;组件化并行仿真引擎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牛立栋;基于.NET的SOA组件集成开发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林晓佳;基于SOA的中间业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佳梁;面向定制化广告的前端组件化框架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6年
5 戴翔宇;Web前端工程组件化的分析与改进[D];吉林大学;2016年
6 罗威;基于信息化体系结构的ATE通用软件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黄弋o,
本文编号:586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8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