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裂纹对叶尖间隙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转子裂纹对叶尖间隙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摘要】:为指导叶尖间隙的动态测量和主动控制,建立了航空发动起涡轮转子缩减模型,在考虑转子部件所受热应力、离心力基础上,重点考虑了不同深度的裂纹发生在叶片和转子盘不同位置时对叶尖间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尖间隙变化范围随裂纹深度变大而变大;保持裂纹深度与叶片宽度比为0.5,分别取裂纹距离叶尖0.005,0.025和0.04m时,叶尖间隙变化范围较正常工况下最大偏移量分别为0.11,0.38和0.9mm;裂纹位于叶根时叶尖间隙的变化范围较均匀应力作用下叶尖间隙变化范围明显增大,且在发动机加、减速过程中的叶尖轨迹呈现明显不对称现象。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长安大学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叶尖间隙 航空发动机 转子裂纹 动态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522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1341)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4G1502045)
【分类号】:V231.9
【正文快照】: 引言叶尖间隙的动态变化反映了转子部件在不同负载下产生的位移或变形,是影响涡轮效率衰减的主要因素[1]。叶尖间隙微小的变化对整机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叶尖间隙的设计及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2]。文献[3]研究了叶顶吹气对叶尖间隙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光;黄佳;;采用改进减缩模型的涡轮叶尖间隙快速分析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2年09期
2 黄忠湖 ,王月奇 ,韩鉴元 ,杨锦甫 ,任汝根;叶尖间隙对跨音涡轮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89年04期
3 侯宽新;;涡轮叶尖间隙泄漏流动控制研究进展[J];飞航导弹;2014年01期
4 牛冬生,陈伟,漆文凯;涡轮叶尖间隙计算实现方法与结果分析[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4年04期
5 许开富;乔渭阳;罗华玲;;涡轮叶尖间隙流动的数值模拟[J];热能动力工程;2009年04期
6 张娜;黄春峰;;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测量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13期
7 李飞行;王涛;;电容式叶尖间隙测量系统标定技术[J];工程与试验;2011年01期
8 张剑;;叶尖间隙对涡轮性能影响的计算与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2年02期
9 王宝官,,李玲;传热对叶尖间隙的影响[J];推进技术;1995年02期
10 杨振磊;黄秀全;;大叶尖间隙下叶栅性能数值模拟[J];航空计算技术;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春峰;侯敏杰;;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测量技术研究[A];2008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论文集[C];2008年
2 魏梦;;叶尖间隙对高压涡轮效率影响模型方法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肖永顺;陈志强;张丽;;转子叶尖间隙辐射成像测量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喻雷;涡轮叶尖间隙流动与换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谢芳;轴流压气机叶尖间隙影响失速的机理及周向单槽机匣处理扩稳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马玉真;旋转叶片叶尖间隙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成;电容调频式叶尖间隙测量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牛冬生;涡轮叶尖间隙数值分析和冷热态尺寸换算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3 李维双;基于电容法的涡轮叶尖间隙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王志豪;高压涡轮叶尖间隙数值计算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王凯;基于叶尖定时和双频激光相位测距的叶尖间隙测量技术[D];天津大学;2014年
6 曹素芝;发动机叶片叶尖间隙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付晟;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尖间隙计算和结构改进[D];湖南大学;2013年
8 丁健;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分析系统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9 毕思明;燃气轮机叶尖间隙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叶德超;基于大频差双频激光的旋转叶片叶尖间隙测量技术[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3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9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