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估计与跟踪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估计与跟踪
更多相关文章: 再入轨迹 非线性滤波 弹道式再入 弹道系数 机动式再入 跟踪定位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快速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雷达跟踪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基于地基雷达准确测量、跟踪和预测再入轨迹,是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预警、拦截等研究的基础与核心。目标跟踪问题通常采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方法,然而考虑到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的强非线性特征,为线性系统设计的滤波算法无法直接应用,需要研究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滤波算法来解决该问题。本文分别针对弹道式再入和机动式再入,推导了多种非线性滤波在再入轨迹的估计与跟踪问题中的算法实现,并对比分析了各算法的跟踪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为了跟踪再入目标的需要,针对弹道式再入和机动式再入两种再入方式分别建立了地心坐标系下的运动模型及雷达站球坐标系下的观测模型。(2)考虑到再入跟踪模型的非线性特性,分类论述了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滤波算法,详细阐述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和平方根形式的中心差分扩展滤波(Square-Root Central Difference Kalman Filter,SRCDKF)的计算步骤以及优缺点,进而完成了这三种滤波算法的软件实现。考虑到对象模型的不确定性,研究了交互式多模型(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与UKF的融合算法。此外,为了评估建立的模型与滤波算法对再入目标轨迹跟踪的性能,提出了跟踪性能的评估准则。(3)针对弹道式再入,加入雷达观测噪声,采用多种滤波方法对弹道系数已知且固定的轨迹跟踪进行了仿真分析,进而对弹道系数未知时的轨迹跟踪与弹道系数估计进行了仿真,并研究了雷达数据率对再入轨迹跟踪及弹道系数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EKF算法性能相对较差,UKF与SRCDKF算法跟踪效果较好,三种算法的运行时间依次递增;雷达数据率的增加会提高估计精度并加快收敛速度;IMM-UKF算法在对象模型不确定情况下可以提高再入轨迹估计精度和收敛速度。(4)针对机动式再入,以CAV-L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跳跃式机动和准平衡滑翔机动两种机动模式进行了轨迹跟踪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UKF和SRCDKF算法均可以很好的完成机动式再入轨迹的跟踪,但对于气动力系数的实时估计效果较差。论文探索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的估计与跟踪问题,其本质为针对受噪声和不确定因素下的轨迹进行滤波,研究在其应用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以为高速再入目标的跟踪定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再入轨迹 非线性滤波 弹道式再入 弹道系数 机动式再入 跟踪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1
- 1.2 研究现状11-16
- 1.2.1 再入目标跟踪11-14
- 1.2.2 滤波算法14-16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16-18
- 第二章 再入目标建模18-36
- 2.1 坐标系及其互相转换18-20
- 2.1.1 坐标系定义18-19
- 2.1.2 坐标系间转换关系19-20
- 2.2 三自由度运动学模型20-25
- 2.3 环境模型25-29
- 2.3.1 气动模型25-28
- 2.3.2 地球重力模型28-29
- 2.4 再入目标运动模型29-31
- 2.4.1 弹道再入29-30
- 2.4.2 机动再入30-31
- 2.5 观测方程31-33
- 2.6 本章小结33-36
- 第三章 再入目标跟踪的滤波算法及交互式多模型建模36-52
- 3.1 再入目标的跟踪滤波算法36-45
- 3.1.1 EKF算法37-41
- 3.1.2 UKF算法41-43
- 3.1.3 SRCDKF算法43-45
- 3.2 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融合滤波算法45-50
- 3.3 再入目标跟踪的性能评估准则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第四章 再入目标跟踪52-72
- 4.1 弹道再入目标的跟踪与分析52-62
- 4.1.1 轨迹跟踪52-56
- 4.1.2 弹道系数估计56-62
- 4.2 机动再入目标的跟踪与分析62-70
- 4.2.1 升力为常值并固定不变62-64
- 4.2.2 再入目标跳跃式弹道的跟踪64-68
- 4.2.3 再入目标滑翔弹道的跟踪68-70
- 4.3 本章小结70-7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78-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世锦;;载人登月返回再入有关问题初步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年02期
2 李小龙,陈士橹;航天飞机的最优再入轨迹与制导[J];宇航学报;1993年01期
3 贾杰;荆泉;;飞行器再入姿态双环滑模控制及其逻辑选择[J];航天控制;2006年03期
4 陈有荣;袁建平;罗建军;;再入滑翔式飞行器轨迹快速优化[J];飞行力学;2008年06期
5 李惠峰;凌源;;基于预测校正法的低升阻比飞船再入轨迹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南英;陆宇平;龚平;;登月返回地球再入轨迹的优化设计[J];宇航学报;2009年05期
7 汤一华;余梦伦;胡德风;杨勇;谢泽兵;;基于非线性最优终端匹配的再入轨迹快速规划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1期
8 王银;陆宇平;张崇峰;;月球返回舱跳跃再入弹道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沈红新;李海阳;彭祺擘;;月球返回舱再入制导律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欢;宗鹏;;再入飞船通信环境建模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南英;陆宇平;龚平;;登月返回再入轨迹的优化设计[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鑫;李飞;余西龙;陈立红;张新宇;;航天器行星再入辐射现象研究的初步设想[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肖歆昕;李文皓;张珩;;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通道概念及应用[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4 曾春平;胡军;孙承启;;反馈线性化方法在再入制导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范晓樯;李桦;丁猛;;弹头外形再入表面热流工程计算[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吴忠;朱挺;魏孔明;;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的再入弹头姿态控制技术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文皓;肖歆昕;张珩;;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攻角设计的法向过载动平衡方法[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昕;探月返回跳跃式再入轨迹规划与制导[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赵彪;快船式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与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吴旭忠;滑翔式飞行器再入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郑立伟;预测制导理论在飞行器再入与大气层外拦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钱承山;空天飞行器多模型鲁棒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黄国勇;基于Terminal滑模的空天飞行器再入鲁棒自适应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斌;重复使用运载器初期再入段制导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胡荣;CRV飞行器再入制导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涛;航天器返回再入飞行轨迹优化及制导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辛越;基于多目标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张共济;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制导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贾晓娟;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估计与跟踪[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远龙;基于三维剖面的再入制导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郭峰;升力体式飞行器再入轨迹的快速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吴启星;载人飞船应急救生轨道的返回再入动力学与制导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10 倪晓彬;基于能量的再入轨迹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1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65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