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利用PIC模拟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输

发布时间:2017-08-13 01:09

  本文关键词:利用PIC模拟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输


  更多相关文章: 等离子体鞘套 电磁波 Particle in cell 传输特性


【摘要】:飞行器在大气层中超高速飞行时,飞行器表面由于剧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一层等离子体层,称为等离子体“鞘套”。该等离子体层与入射电磁波之间存在着丰富的相互作用,如吸收、衰减、反射、折射等。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可以利用等离子体鞘套对入射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进行等离子体隐身;从消极的角度来说,该等离子体鞘套严重妨碍了地面指挥中心与飞行器之间的实时通信。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计算技术的发展,Particle in cell(PIC)方法在等离子体数值模拟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PIC方法为第一性原理出发,不同于通常数值模拟中的宏观上的方程,而是使用最基本的电磁学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最基础的力学规律——洛伦兹力方程与牛顿运动方程,对等离子体中的大量粒子进行运动轨迹的计算,最后根据粒子在坐标、速度的六维相空间中的分布,进行统计平均,得到等离子体的宏观性质。因此PIC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理论上的实验,适合研究物理本质问题。本文使用PIC方法研究了入射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的能量吸收、反射规律。首先介绍了PIC这种等离子体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流程,包括PIC的基本假设、离散空间内电磁场分量和电流电荷密度的计算、粒子推进方法、PIC模拟方法的改进等;其次对飞行器表面的等离子体鞘套进行模拟简化建模,包括模拟区域、粒子初始分布、模拟区域的边界条件设定等;最后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等离子体鞘套,对入射电磁波能量的吸收与反射的影响。
【关键词】:等离子体鞘套 电磁波 Particle in cell 传输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等离子体鞘套的理论计算11
  • 1.2.2 等离子体鞘套对通信信号传播的影响11-12
  • 1.2.3 解决黑障问题的主要方法12-13
  • 1.2.4 PIC研究现状13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2章PARTICLE IN CELL基本原理15-29
  • 2.1 PIC基本流程15-17
  • 2.2 宏粒子及有限大小粒子模型17-20
  • 2.3 电磁场FDTD算法20-24
  • 2.3.1 空间离散化20-22
  • 2.3.2 中心差分算法22-23
  • 2.3.3 时偏差分算法23-24
  • 2.4 粒子分配至网格24-25
  • 2.5 粒子推进25-27
  • 2.6 PIC模拟方法改进27-28
  • 2.7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中传输建模29-39
  • 3.1 等离子体鞘套几何形状建模29-30
  • 3.2 粒子密度分布函数30-32
  • 3.3 边界条件32-34
  • 3.3.1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32-34
  • 3.3.2 粒子边界条件34
  • 3.4 激励源设置34-38
  • 3.4.1 时谐激励源34-36
  • 3.4.2 脉冲激励源36-37
  • 3.4.3 激励源添加37-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播模拟39-50
  • 4.1 解析解39-42
  • 4.2 电磁波入射非磁化等离子体42-48
  • 4.2.1 不同等离子体密度模拟结果42-43
  • 4.2.2 不同等离子体碰撞频率模拟结果43-46
  • 4.2.3 不同等离子体厚度模拟结果46
  • 4.2.4 不同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分布函数模拟结果46-48
  • 4.3 电磁波入射磁化等离子体48-49
  • 4.3.1 外加磁场减小黑障效应的理论分析48-49
  • 4.3.2 不同恒磁场场强模拟结果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呼和敖德,胡振华,沈大才,邬惠欣;球锥细长体等离子体鞘套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3年01期

2 袁忠才;;等离子体鞘套对飞行器再入过程信号传播特性的影响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年01期

3 于哲峰;刘佳琪;任爱民;张生俊;马平;石安华;;磁窗天线增强等离子体鞘套透波特性研究[J];宇航学报;2011年07期

4 董乃涵 ,赵汉章 ,吴是静;非均匀等离子鞘套中电波传输的近似计算[J];宇航学报;1984年01期

5 杨书林 ,肖明;加电场减少等离子鞘套电子密度方案探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6 孙欣;刘亚南;刘毅敏;王先义;王健;;基于传输矩阵法的等离子体鞘套传输特性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7 曾学军;于哲峰;部绍清;柳森;马平;石安华;梁世昌;;超高速模型及其等离子体鞘套RCS特性研究(英文)[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6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江凡;席晓莉;柳杨;;等离子体鞘套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的ADE-FDTD计算[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柳杨;王丽黎;刘江凡;席晓莉;;WKB方法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电波传播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3 刘铁军;方振民;;再入通讯中断与天线超导磁窗[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灵;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武晓南;等离子体鞘套中三波相互作用下电磁传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敏琪;利用PIC模拟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输[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罗琦;等离子体鞘套隐身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朱方;返回舱再入段雷达散射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杨永常;ZT-FDTD法分析航天器再入等离子鞘套对通信信号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张亮;航天器再入段电波特性及加磁场减轻黑障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昌臻;“黑障”测控传输体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皎;等离子鞘套下GPS捕获跟踪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4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664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