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仿真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9 11:26

  本文关键词: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仿真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组合循环发动机 涡轮/火箭基组合循环 排气系统 总体计算 气动设计 数值仿真


【摘要】: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是美国波音和Aerojet公司合作研制的将涡轮发动机、火箭增强型引射冲压发动机与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整合的一种新型T/RBCC发动机。本文针对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开展了总体性能计算、气动型面设计与数值仿真研究,主要探究在宽马赫数工作范围下三台发动机共同工作能否实现推力连续以及其排气系统相互之间的气动干涉等流动特征。首先,介绍了Trijet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排气系统的构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Trijet组合发动机的总体计算方法,建立了简化的ERJ一维数学模型和DMRJ超燃模态的准一维计算模型,结合GasTurb软件,开展了Trijet组合发动机总体计算方法研究,并与国外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了算例比较和验证。其次,对国外文献中的飞行包线进行了合理的修改和补充,以本课题组王卫星老师设计的内折式进气道参数为计算输入条件,采用已建立的Trijet组合发动机的总体计算方法,得到了理想状态和固定型面两种条件下的发动机推力曲线及排气系统气动参数,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模型计算得到的速度特性,给出了三台发动机之间的流量分配。最后,根据固定型面下的喷管参数,对Trijet的三台发动机喷管分别展开了初步气动设计,采用CFD技术,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修改和简化处理,得到了较合理的气动方案。并对设计点、五个典型非设计点以及四个过渡模态下的排气系统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喷管流场的流动特征和流动机理,研究结果对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总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组合循环发动机 涡轮/火箭基组合循环 排气系统 总体计算 气动设计 数值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注释表12-14
  • 缩略词14-15
  • 第一章 绪论15-21
  • 1.1 研究背景15-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工作原理21-25
  • 2.1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工作原理21-23
  • 2.2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构造分析23-25
  • 第三章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方法25-38
  • 3.1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数学模型25-32
  • 3.1.1 ERJ一维理论模型25-29
  • 3.1.2 超燃冲压发动机准一维分析模型29-32
  • 3.2 总体计算方法验证32-37
  • 3.2.1 来流条件及进气道参数32-33
  • 3.2.2 算例33-35
  • 3.2.3 计算结果分析比较35-37
  • 3.3 小结37-38
  • 第四章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气动热力计算38-50
  • 4.1 进气道参数38-40
  • 4.1.1 飞行包线38-39
  • 4.1.2 进气道流量系数39-40
  • 4.1.3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40
  • 4.2 气动参数计算40-44
  • 4.2.1 理想状态气动参数计算40-42
  • 4.2.2 固定型面气动参数计算42-43
  • 4.2.3 DMRJ通流状态气动参数计算43-44
  • 4.3 发动机流量分配44-45
  • 4.4 总体性能计算及分析45-49
  • 4.4.1 总体计算结果45-47
  • 4.4.2 速度特性47-49
  • 4.5 小结49-50
  • 第五章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仿真50-71
  • 5.1 三维DMRJ喷管设计50-51
  • 5.2 二元可调TE喷管设计51-56
  • 5.2.1 等面积圆转正方51-53
  • 5.2.2 维托辛斯基曲线/特征线法53-54
  • 5.2.3 不同飞行状态型面对比54-55
  • 5.2.4 TE整体设计55-56
  • 5.3 三维ERJ喷管/调节板设计56-64
  • 5.3.1 初始设计方案56-57
  • 5.3.2 简化设计方案57-59
  • 5.3.3 三维扩张段设计方法59-64
  • 5.4 数值仿真方法简介64-66
  • 5.4.1 数值仿真软件64
  • 5.4.2 网格划分及计算域64-65
  • 5.4.3 边界条件及湍流模型65-66
  • 5.5 不同设计模型数值仿真结果66-70
  • 5.5.1 DMRJ两种模型仿真计算结果66-67
  • 5.5.2 ERJ四种设计方案计算结果67-68
  • 5.5.3 不同调节板角度计算结果68-70
  • 5.6 小结70-71
  • 第六章 Trijet组合循环发动机排气系统流动机理分析71-99
  • 6.1 设计状态71-73
  • 6.2 非设计状态73-87
  • 6.2.1 M=0.5 亚音速TE与ERJ共同工作73-77
  • 6.2.2 M=2.0 超音速TE与ERJ共同工作77-80
  • 6.2.3 M=3.0 ERJ单独工作80-83
  • 6.2.4 M=4.0 亚燃模态DMRJ单独工作83-85
  • 6.2.5 M=6.0 超燃模态DMRJ单独工作85-87
  • 6.3 过渡模态87-94
  • 6.3.1 TE与ERJ过渡模态87-92
  • 6.3.2 ERJ与DMRJ过渡模态92-94
  • 6.4 推力分析94-96
  • 6.5 变比热影响96-98
  • 6.6 小结98-99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99-102
  • 7.1 工作总结99-101
  • 7.2 工作展望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6
  • 致谢106-107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1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军;刘兴国;郭荣伟;谢旅荣;;TBCC进气道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及涡轮模态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4年01期

2 张丁午;王强;胡海洋;;并联式TBCC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气动特性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3年06期

3 莫建伟;徐惊雷;全志斌;俞凯凯;;考虑进口非均匀的喷管设计及冷流条件下的性能研究[J];航空学报;2014年03期

4 黄河峡;谭慧俊;周唯阳;田方超;庄逸;;一种带中心体的TBCC可调喷管的设计与仿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全志斌;徐惊雷;莫建伟;;单边膨胀喷管膨胀型面的非线性缩短设计[J];推进技术;2012年06期

6 周正;倪鸿礼;贺旭照;乐嘉陵;;基于Rao方法的二维单壁膨胀喷管优化设计[J];推进技术;2009年04期

7 徐大军;陈兵;蔡国飙;徐旭;;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三维构型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02期

8 黄伟;罗世彬;王振国;;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J];火箭推进;2007年05期

9 郑小梅;徐大军;蔡国飙;;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初步分析[J];航空学报;2007年S1期

10 徐华松;谷良贤;;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佩进;RBCC引射火箭模态性能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钰琦;TBCC发动机的建模与过渡段性能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林其;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引射模态的准一维理论分析[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9年

3 李龙;TBCC推进系统总体性能建模与工作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周正;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尾喷管优化设计[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8年

5 汪维娜;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部件设计方法及内流场数值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徐华松;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吕翔;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潘余;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李宇飞;RBCC引射火箭模态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00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00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