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落架减震器测量系统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一种起落架减震器测量系统的研制
【摘要】:为了提高起落架减震器的自动化监测水平,在老式起落架减震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并改进了减震器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使用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拾取、上传和存储,实现当前对减震器在最大位移情况下,所受最大静载荷的在线实时测控,构建出一种新型减震器测量数据远程管理系统。本课题对减震器试验系统主要研究工作为:(1).设计出减震器实时测量系统的完整结构,该结构总体包括试验平台的设计、减震器信号采集装置和计算机软件系统。试验平台的设计重点在于能够承载多大的静载荷,信号采集装置由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组成;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曲线显示及存储等部分。系统采用WI-FI无线模块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设备采集装置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的无线传输。(2).选择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C#和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作为设计应用程序,包含的相应功能模块有用户管理模块、传感器标定模块、数据的处理模块、数据的显示模块、数据的查询模块等。数据采集模块使用C#开发串口通信类操作串口设备,便于数据传输系统布线传输数据,程序编写方便、简单易读;利用最小二乘法的直线拟合技术,可以确定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对应关系,进行传感器标定;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即Client/Server,用户可按不同的查询条件查看减震器在测试期间的数据和图表。(3).在系统采集功能完成后,对整机进行多次试验,将每次得到的测试结果,对比是否符合减振器在压缩过程中的规律。数据通过下位机传感器的采集表现出稳定性较好,上位机对数据的接收、处理功能正常,达到应用要求。
【关键词】:减震器检测仪 自动化监测 C# 模块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3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8-9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9-12
-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9-10
- 1.2.2 检测设备发展现状10-12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12
- 1.4 本章小结12-13
- 2 滑撬式起落架的载荷分析13-18
- 2.1 减震器的设计要求13-14
- 2.2 减震器的结构特点14-15
- 2.3 减震器载荷试验性能参数15-16
- 2.4 起落架的设计要求与受力分析16-17
- 2.5 本章小结17-18
- 3 试验总体方案设计18-32
- 3.1 减震器的测试平台设计18-19
- 3.1.1 试验台架方案及组成18
- 3.1.2 试验台架的设计要求18-19
- 3.2 测试系统硬件介绍19-22
- 3.2.1 减震器载荷压力传感器性能特点20
- 3.2.2 变形位移测试的光栅尺结构与安装方式20-21
- 3.2.3 加载伺服驱动的工作原理21-22
- 3.3 减震器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22
- 3.4 需求分析22-24
- 3.4.1 测试系统总体技术要求22-23
- 3.4.2 系统辅助功能性的确定23-24
- 3.5 总体结构设计24-25
- 3.6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25-29
- 3.6.1 软件系统框图和主要功能25-27
- 3.6.2 软件系统实现方法27-29
- 3.7 软件平台和数据库的选型29-31
- 3.7.1 基于C#开发环境的软件平台29-30
- 3.7.2 测试数据存储数据库的建立30-31
- 3.7.3 SQL语言31
- 3.8 本章小结31-32
- 4 WI-FI在减震器测试数据传输中的应用32-42
- 4.1 无线数据传输的类型与分析32-33
- 4.1.1 几种常见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32
- 4.1.2 WI-FI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32-33
- 4.2 WIFI数据传输33-40
- 4.2.1 WI-FI监测终端客户端的登录方式33-35
- 4.2.2 测试软件服务器端的数据接收35-40
- 4.3 串口通信的设计40-41
- 4.5 本章小结41-42
- 5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实现42-56
- 5.1 存储数据的数据库设计42-46
- 5.1.1 数据库的ADO连接43-46
- 5.1.2 用户及存储数据表的设计46
- 5.2 测试软件系统登录模块46-48
- 5.3 测试软件的主体界面48-49
- 5.4 传感器标定模块49-52
- 5.5 软件对数据采集过程52-53
- 5.6 采集数据的图形显示53-54
- 5.7 历史数据查询的方式54-55
- 5.8 本章小结55-56
- 6 测试系统总体功能测试56-62
- 6.1 对测试内容的要求56
- 6.2 测试系统测试56-61
- 6.3 测试结论解析61
- 6.4 本章小结61-62
- 7 结论与展望62-64
- 7.1 结论62
- 7.2 展望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7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庶娴;李效伟;刘东;邰鲁建;;利用假设试验分析法评价计数型测量系统[J];中国计量;2008年03期
2 刘发贵;;测量系统分析——过程受控的有效手段[J];工业计量;2009年04期
3 江海;测量部门引进电脑测量系统效益发挥欠佳情况的简析[J];水运工程;1990年02期
4 刘平,吕国强,洪占勇;一种新型全自动二维测量系统[J];工具技术;2000年10期
5 许小明,贾向军,王效忠,陈连仲,刘大鸣;便携式核材料中子测量系统的研制和应用[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6 王威,王竹萍,沈泓;平衡式温度闭环测量系统[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应用新型磁光调制器的高分辨率偏振消光测量系统[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陈晓怀,谢少锋,张勇斌,费业泰;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2期
9 谢少锋,陈晓怀,张勇斌;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J];计量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志勇,陈兴梧,牛文成,陈诚,孙兴文;光寻址电位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婵娟;;浅议如何更准确有效地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A];2007年度中国航空学会计量技术专业委员会计量与质量专题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剑;;纸张水分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华陈权;;张力测量系统的研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徐喜庆;梁雪;陈灵华;赵淑霞;赵俊文;;碎屑岩颗粒分布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刘锋;李跃波;;常规爆炸工程效应试验中测量系统的选择及使用[A];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夏定纯;秦肖臻;;模式剪移动位置精确测量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苏占强;何辅云;朱娟花;;多探头连续管材壁厚的高速测量系统[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兰;;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晁博;刘信信;;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棒位测量系统调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10 刘春龙;孙慧颖;胡滨;金仁玲;陈宝荣;;两种不同生化测量系统血清生化十项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估[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通讯员 姜丽丽;试飞院建成航迹测量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秦炼;构建下一代测试测量系统[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吴玉华;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助力四川测绘[N];中国测绘报;2013年
4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邓斌 高林;首次市场化应用喜迎开门红[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孙宏;一种新型无线钢水测量系统的试验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6 ;京诚鼎宇自主研发中厚板平面板形测量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7 记者 吴宝成;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测绘报;2011年
8 钟;带钢卷取时的在线卷形测量[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凯;HLSⅡ基于光学的测量系统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施亮星;计量型测量系统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苏日建;信息测量系统及其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小芳;计量值测量系统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谢少锋;测量系统分析与动态不确定度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赵燕;属性值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7 蒋敏兰;测量系统精度损失溯源与预测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省书;激光陀螺捷联姿态路谱测量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朱嘉;基于视觉与触觉集成传感的多坐标组合测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马双宝;基于熵的信息测量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松;基于激光测距仪的扫描式在机测量系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会杰;复杂大型工件测量系统的数据集成开发[D];燕山大学;2015年
3 佟林;精密机械组件质心及相关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蒋钧海;电机端盖数字化加工在机测量系统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李曦楠;分布式互联网拓扑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余振华;惯性位移法轨道短波不平顺测量系统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杜宏宇;机械结构件疲劳监测方法及装置[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焦波;数字式核谱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丁正龙;电机端盖孔径高精度在线自动测量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思昊;天线远场测量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5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1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