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与结构传热的多场耦合数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与结构传热的多场耦合数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 多场耦合 气动热 数值模拟 热防护
【摘要】:为了准确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严峻气动热/力环境以及结构的热力响应,发展了高超声速流动与结构传热耦合框架。采用分区求解方法,通过耦合界面的实时数据传递,实现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计算流体力学(CFD)求解器与结构的热力全耦合有限元法(FEM)求解器的多场耦合计算,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多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首先对经典高超声速圆柱绕流实验进行了耦合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然后针对典型的超高温陶瓷(UHTC)材料的耦合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考虑热传导效应对气动热环境和结构热响应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外形且热导率相对较高的UHTC材料,结构内部热传导对热环境和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不可忽略。最后针对UHTC材料热物性(比热和热导率)非线性对高超声速流动传热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比热和热导率处于合理的误差范围内时,材料表面温度响应对其变化并不敏感。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多场耦合 气动热 数值模拟 热防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2107) 国家“973”计划(2015CB655200)~~
【分类号】:V211;V214
【正文快照】: 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kcms/detail/11.1929.V.20160223.0900.008.html引用格式:周印佳,孟松鹤,解维华,等.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与结构传热的多场耦合数值研究[J].航空学报,2016,37(9):2739-2748.ZHOU Y J,MENG S H,XIE W H,et al.Multi-field coupling numerical analy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维中;高铁锁;丁明松;江涛;刘庆宗;;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数值研究[J];航空学报;2015年01期
2 彭治雨;石义雷;龚红明;李中华;罗义成;;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航空学报;2015年01期
3 张兵;韩景龙;;多场耦合计算平台与高超声速热防护结构传热问题研究[J];航空学报;2011年03期
4 阎超;禹建军;李君哲;;热流CFD计算中格式和网格效应若干问题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夏刚,刘新建,程文科,秦子增;钝体高超声速气动加热与结构热传递耦合的数值计算[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耿湘人,张涵信,沈清,高树椿;高速飞行器流场和固体结构温度场一体化计算新方法的初步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7 桂业伟,袁湘江;类前缘防热层流场与热响应耦合计算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6期
8 黄唐,毛国良,姜贵庆,周伟江;二维流场、热、结构一体化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希慧;张庆兵;;锥导乘波体气动外形优化与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16年04期
2 张宇飞;尘军;邓帆;付秋军;杜新;;高速组合体布局飞行器外形快速优化方法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6年04期
3 宋宏伟;黄晨光;;激光辐照诱导的热与力学效应[J];力学进展;2016年00期
4 陈鑫;刘莉;岳振江;;基于代理模型的高超声速气动热模型降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5 高飞飞;田增冬;刘沙;;双椭球和Edney-type Ⅳ激波干扰的高速流动数值模拟[J];信息通信;2016年03期
6 卢燕;王珏;凌明祥;杜平安;;精密离心机热变形多物理场耦合数值计算[J];工程设计学报;2016年01期
7 周印佳;孟松鹤;解维华;杨强;;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与结构传热的多场耦合数值研究[J];航空学报;2016年09期
8 张章;黄伟;唐明章;王伟志;;空间再入飞行器热气动弹性数值研究进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6年01期
9 刘健;原志超;杨恺;高效伟;;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层复杂热防护结构气-固耦合快速热分析方法[J];推进技术;2016年02期
10 季卫栋;王江峰;樊孝峰;赵法明;;高超声速流场与结构温度场一体化计算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峰;何川;曾磊;孔荣宗;刘济春;;驻点热流测量试验技术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2 董维中;丁明松;高铁锁;江涛;;热化学非平衡模型和表面温度对气动热计算影响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3年06期
3 周嘉穗;张扣立;江涛;孔荣宗;贾国鹏;刘祥;马晓伟;;激波风洞温敏热图技术初步试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3年05期
4 李明;杨彦广;祝智伟;;利用红外热图开展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热特性试验[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2期
5 童福林;唐志共;国义军;代光月;;凹坑局部干扰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2年04期
6 张向洪;伍贻兆;王江峰;;轴对称再入舱模型气动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7 巩伟杰;唐硕;李世珍;;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三维数值分析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11年02期
8 曾磊;石友安;孔荣宗;贺立新;桂业伟;;薄膜电阻温度计原理性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01期
9 马继魁;吴颂平;王超;;高超声速钝头体表面热流的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6期
10 董维中;高铁锁;丁明松;江涛;;硅基材料烧蚀产物对再入体流场特性影响的数值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高双林;;乘波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应用[J];国际航空;2007年04期
2 吴宏鑫;孟斌;;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9年06期
3 蔡亚梅;汪立萍;;美国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计划及关键技术分析[J];航天制造技术;2010年06期
4 陈洁;潘长鹏;吴进华;顾文锦;;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建模及开环特性分析[J];飞行力学;2011年03期
5 黄伟;夏智勋;;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国防科技;2011年03期
6 黄琳;段志生;杨剑影;;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对控制科学的挑战[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10期
7 时建明;王洁;;高超声速飞行器H_∞鲁棒跟踪控制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2年05期
8 张园园;胡杨;刘志敏;李仁府;;基于Quasi-continuous高阶滑模理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J];飞机设计;2012年03期
9 凡雪灵;陈凯;;高超声速飞行器分离干扰的伴随方法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年04期
10 李文杰;牛文;张洪娜;王琳;;2013年世界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总结[J];飞航导弹;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超;;未来的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严玲玲;李少远;;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预测控制和可视化仿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3 姚照辉;鲍文;;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庄益夫;陈洁;潘长鹏;;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及非线性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5 贺杰;郑德斋;;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鲍文;姚照辉;常军涛;于达仁;唐井峰;;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探讨[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7 鲍文;姚照辉;;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8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自适应控制研究[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10 孙未蒙;张靖男;郑志强;;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几个增长点[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晖;美国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龙 通讯员 王二强;“高超”: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利器[N];中国航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林东;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巡航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融;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多信息融合自适应容错自主导航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李乐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鑫;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结构建模及模型降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健;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热力分析边界元快速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葛东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红梅;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张园园;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燕斌;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其先进飞行控制机理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彪;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朱艳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线性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黄广;高超声速飞行器残差自调节高精度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安昊;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杨铁柱;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分离段轨迹优化与抗扰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易芳;高超声速飞行器分时拦截信息处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许昱涵;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平面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金涛;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周之;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张浩;高超声速飞行器线性变参数建模及其鲁棒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1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2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