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进气道辅助起动过程动态调控机理探索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辅助起动过程动态调控机理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高超声速进气道 活门 动态调控 分离控制 动网格
【摘要】:研究了活门动态运动辅助进气道起动的过程。采用非定常模拟、动网格技术研究了旋转活门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过程的影响,探索了在活门上开缝,利用活门前高速来流冲击的方法来抑制分离区的发展。结果表明,Ma∞=4时,活门辅助起动效果不理想,动态运动过程中进气道始终不起动;Ma_∞=5时,初始状态中,进气道内建立起超声速流场,活门贴壁的最终状态虽然内收缩段存在分离区,但是进气道成功起动。同时发现,活门后分离区是导致进气道不起动的主要因素。在铰接点处开缝时,可以有效抑制分离区,保证进气道起动。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活门 动态调控 分离控制 动网格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11020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NS2015018)
【分类号】:V211.48
【正文快照】: 1引言进气道起动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状态的特征是其内通道形成稳定的超声速流场。不起动状态则是进气道内部堵塞,出现大面积亚声速区,唇口前存在大面积的分离区和分离激波,进气道流量大幅度下降[1,2]。来流马赫数(Ma∞)和内收缩比(Ai/A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化成;梁德旺;;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分析[J];推进技术;2006年05期
2 袁化成;梁德旺;;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6年06期
3 陈兵;徐旭;蔡国飙;;用空间推进算法模拟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J];宇航学报;2006年06期
4 王乐明;李军;刘迎春;;某型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二维数值模拟[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4期
5 常军涛;鲍文;崔涛;于达仁;;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抗反压能力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3期
6 王翼;范晓樯;梁剑寒;刘卫东;王振国;;开启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性能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6期
7 张红英;程克明;伍贻兆;;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的数值模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王向转;詹浩;朱军;;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09年04期
9 卫永斌;张X元;骆晓臣;;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部阻力特性分析与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留刚;谭慧俊;孙姝;张悦;;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状态的信号特征及预警[J];航空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军涛;胡清华;鲍文;于达仁;;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控制研究进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2 王金光;张X元;;前缘非对称钝化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3 王磊;张X元;甘宁钢;杨顺凯;;高超声速进气道弹性可调压缩面概念研究[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刘红;岳连捷;陈立红;张新宇;;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影响因素研究[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王磊;张X元;甘宁钢;杨顺凯;;高超声速进气道弹性可调压缩面概念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赵一龙;范晓樯;王振国;;反压作用下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流场振荡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蔡佳;苏纬仪;张X元;;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加速起动过程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刘红;岳连捷;陈立红;张新宇;;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卢洪波;岳连捷;肖雅彬;张新宇;;高超声速进气道唇缘钝化流动的数值研究[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10 肖雅彬;岳连捷;陈立红;张新宇;;乘波前体下流量全捕获的矩形转圆形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悦;基于记忆合金的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动控制方法及验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王翼;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李祝飞;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特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高文智;鼻锥钝化轴对称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留刚;典型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不起动特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周忠平;钝化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贾地;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性能计算与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王金光;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阻力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金亮;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6 李文静;大气扰动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航;基于双模态燃烧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吴杰;高超声速进气道动态特性数值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2年
9 何继宏;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田方超;内转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不起动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7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2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