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在竖直圆管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0:04

  本文关键词: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在竖直圆管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临界压力流体 碳氢燃料 对流换热 浮升力


【摘要】:采用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作为冷却剂的再生冷却技术是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一种重要热防护技术。本文以工程碳氢燃料为工质,在内径2 mm的竖直圆管内进行了不同流向、流量、压力、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对流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进口Re数条件下,相同热流密度时,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工况的壁温分布没有明显差别;在较低进口Re条件下,向上流动工况的局部壁温远高于对应向下流动工况,发生传热恶化。研究表明该碳氢燃料的临界Bo*数判据为3×10~(-7)。拟合得到适用于该碳氢燃料的对流换热关联式。
【作者单位】: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关键词】超临界压力流体 碳氢燃料 对流换热 浮升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学基金(No.51321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276094)
【分类号】:V430
【正文快照】: 0引言 超高速、可靠、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是世界军事大国在航天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是超高声速航天器发动机的一种重要形式,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苏联、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宽,杨茉,张宏艳,王建刚,林宗虎;方形空间内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2 王靖,李庆刚,王锡华;多功能“对流换热试验台”研究设计[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杨泽亮,卓献荣,杨承,宋耀祖;水平高速旋转圆柱表面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J];工业加热;2002年05期

4 杨茉,赵明,章立新,殷俊,吕树申,华贲;场协同与对流换热的稳定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S1期

5 陈华军,章本照,张金锁;旋转弯管内耦合对流换热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姜培学,胥蕊娜,李勐;微细板翅结构强化对流换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7 王玮,葛峰,李志信,过增元;壁面轴向导热对微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8 胥蕊娜,姜培学;微细板翅与烧结多孔结构中对流换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9 赵明,杨茉,李娟;横掠管束周期性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混沌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10 孙昆峰,秦贵棉,王军;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的新视角[J];能源技术;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杨茉;卢玫;;横掠管束周期性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混沌分析Ⅱ[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褚治德;焦士龙;杨俊红;孟宪玲;;红外辐射与对流换热研究及其节能对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绍峰;姜培学;;针翅截面结构影响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叶立;童正明;朱汝红;李楠;;喷雾强化对流换热[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冷学礼;张冠敏;田茂诚;栾志坚;;层流边界层内对流换热的热阻分析[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轶君;姜培学;石润富;任泽霈;;超临界CO_2在微细圆管中对流换热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张后雷;宜益民;;超临界CO_2管内对流换热特性测试[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国斌;刘鑫;刘赵淼;;正弦波形板上Couette流对流换热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晓燕;李智;张广宇;闫泽生;;波纹内翅片管对流换热实验的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仲峰泉;党国鑫;张新宇;;超临界煤油强迫对流换热的临界热流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东;磁钝体尾迹演化及其对钝体绕流控制和传热的作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管宁;微肋阵流动与强化传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杨立军;磁场作用下的对流换热及其场协同分析[D];清华大学;2003年

4 夏再忠;导热和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化与优化[D];清华大学;2001年

5 吴双应;对流换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6 贾晖;管内单相对流换热的优化和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罗爱辉;电阻点焊电极热流耦合分析与对流换热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陈群;对流传递过程的不可逆性及其优化[D];清华大学;2008年

9 俞接成;脉冲流动和壁面振动传热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罗峰;增强型地热系统和二氧化碳利用中的流动与换热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宇;大型无人机整体热环境三维动态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武永强;超声对微熔体黏性耗散及对流换热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国钢;机械通风型冷却塔防烟雾措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徐文洁;弯道中流体流动及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潘登;球床熔盐堆堆芯流动压降与对流换热的等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张战恩;覆冰环境条件下空气横掠导线对流换热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付志鹏;采用萘升华技术对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张文武;城市不透水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实测和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张翔;缝槽壁面强制对流换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徐华;微注塑成型充模流动中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8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58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