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舰载机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4:21

  本文关键词:舰载机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舰载机 惯导系统 传递对准 自适应容错对准


【摘要】:航母是建设蓝水海军的必备条件,是提高国家威慑力和地区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无论是最早出现的常规动力航母,还是现在国际上现役的核动力航母,其均配备有大量的舰载机和相关武器装备。在舰船战斗群支持下,舰载机具有独特的作战优势和强大的威慑力量,并成为现代海军的重要作战力量之一。现代海军作战环境所提出的快速、高效、集成化需求,使得舰载机的起飞前准备工作尽可能少,操作时间尽可能短。因此,当航母在战备状态时,如何在航行状态下对机载惯导进行精确、快速的对准,实现舰载机的快速起飞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航母舰载机快速起飞前的传递对准相关技术展开研究。结合航母和舰载机的惯性设备特性,首先简述了舰机惯导初始对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甲板变形建模方法、海浪模型、舰船运动模型以及船舶运动态势预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匹配方法、可观测性、误差算法等方面简述了传递对准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其次,分析了舰船所处的运动环境,列举了不同的海浪谱模型;基于P-M谱进行了海浪运动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浪影响下的舰船运动模型;对所建立的海浪模型海浪以及舰船在海浪作用下的运动姿态进行了仿真分析。随后,建立了在地理坐标系下平台惯导和捷联惯导的解算模型,推导了惯导系统的误差传播方程;分别针对速度匹配、姿态匹配、速度+姿态匹配等多种不同匹配模式设计了传递对准滤波器。基于航母机动检测和惯性导航参数误差的可观测度分析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不同海况条件下的自适应容错传递对准滤波器。最后,针对舰机传递对准过程中的基准信息延迟、主子惯导杆臂效应、甲板动态变形等误差源对传递对准估计结果的影响和对应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针对甲板无变形、甲板只有静态变形和甲板只有动态变形三种情况下惯性设备的对准误差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决甲板动态变形对传递对准的影响,提出了“速度+姿态+积分角速度”匹配模式,通过积分衰减动态变形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舰载机 惯导系统 传递对准 自适应容错对准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E926.3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1-22
  • 1.2.1 甲板变形建模方法研究现状11-12
  • 1.2.2 海浪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3 舰船运动模型与预报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2.4 传递对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 1.2.5 本文研究内容与安排21-22
  • 第2章 舰船运动与环境建模22-39
  • 2.1 海浪运动建模22-28
  • 2.1.1 海浪谱24-27
  • 2.1.2 海浪运动模型27
  • 2.1.3 海浪的仿真27-28
  • 2.1.4 结果分析28
  • 2.2 舰船运动建模28-31
  • 2.2.1 修正系数的确定28-29
  • 2.2.2 波倾角影响因素分析29
  • 2.2.3 舰船运动姿态分析29-31
  • 2.3 多级海况舰船运动仿真31-37
  • 2.3.1 四级海况31-34
  • 2.3.2 七级海况34-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舰载机传递对准方法研究39-72
  • 3.1 惯导系统解算模型39-48
  • 3.1.1 平台惯导系统原理及其解算模型39-45
  • 3.1.2 捷联惯导系统原理及其解算模型45-48
  • 3.2 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模型48-52
  • 3.2.1 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方程48-51
  • 3.2.2 平台惯导系统误差传播模型51-52
  • 3.3 传递对准方法研究52-58
  • 3.3.1 传递对准观测方程52-55
  • 3.3.2 传递对准滤波器设计55-58
  • 3.4 自适应容错传递对准算法58-71
  • 3.4.1 具有匹配模型平滑切换的滤波方法58-64
  • 3.4.2 基于可观测度分析的自适应调节滤波算法64-71
  • 3.5 本章小结71-72
  • 第4章 舰机传递对准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72-99
  • 4.1 基准信息时间延迟影响分析72-74
  • 4.1.1 对速度观测的影响73-74
  • 4.1.2 对姿态观测的影响74
  • 4.2 主子惯导杆臂效应影响分析74-77
  • 4.2.1 杆臂效应74-76
  • 4.2.2 甲板变形和杆臂效应综合建模76-77
  • 4.3 甲板动态变形影响分析77-93
  • 4.3.1 甲板变形特性分析及仿真参数设置77-80
  • 4.3.2 甲板变形对惯性设备对准影响仿真分析80-93
  • 4.4 “速度+姿态+积分角速度”匹配算法93-98
  • 4.5 本章小结98-99
  • 结论99-101
  • 参考文献101-106
  • 致谢106-107
  • 个人简历1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军海,陈家斌;舰船在风浪干扰下的快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2 张蕊;刘卫东;成光;魏尚俊;;匀速圆周运动下的动基座传递对准仿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8期

3 江红;张炎华;赵忠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的杆臂效应分析[J];中国造船;2006年04期

4 王司;戚嘉兴;邓正隆;;舰载高速导弹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二次快速传递对准[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5 戴邵武;张玉彤;路燕;;三种传递对准方法的对比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朱新颖;秦永元;杨鹏翔;;舰载条件下一种新的传递对准方案与仿真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4期

7 黄国刚;戴洪德;陈明;;快速传递对准中时间延迟误差补偿方法[J];测控技术;2009年08期

8 李静;秦永元;吴枫;;机载捷联惯导传递对准可视化仿真平台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9年08期

9 夏家和;秦永元;贾继超;;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传递对准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10 夏家和;秦永元;赵长山;;基于测量矢量匹配的传递对准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冬竹;王鑫;;大型航空器空射平台快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2 汪渤;闫杰;高洪民;;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交流会暨重庆惯性技术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岩;王立文;;一种新的捷联惯导系统对准方法[A];2011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昌跃;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孔星炜;用于微捷联惯导系统的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丁国强;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技术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司;战术制导武器捷联惯导系统快速传递对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吉宇人;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技术及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张勤拓;机载导弹SINS动基座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杨金显;微惯性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杰;机载武器捷联惯导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王浩;舰载机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宋嘉钰;航弹用捷联惯导系统大失准角传递对准算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4 蔡同英;捷联惯导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郭崇瑾;基于船用光纤陀螺捷联系统的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吕玉红;船用捷联系统传递对准方法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罗彬;舰载武器惯导系统传递对准仿真验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王孔奋;舰载机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于亚静;无人车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研究[D];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于坤;机载分布式微惯性测姿系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9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59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