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火警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直升机火警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IC30F5011 火警探测 稳定性和可靠性 紫外探测器 冗余设计
【摘要】:传统的直升机发动机舱火警探测系统呈现误报率高、漏报率高的特点,机上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本课题提出基于PIC30F5011单片机的紫外火警探测方法,旨在实现对直升机发动机舱火警的准确、可靠监控。火警探测系统能准确监控火警、探测器故障及线路故障,并将监控结果实时可靠的传给上位机,驾驶员可以针对监控结果进行相对应的操作,保证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本课题着重于系统功能性设计以及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比分析了各类火警探测器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合,鉴于直升机发动机恶劣的工作环境,选取了信噪比高、探测范围广、耐高温的GD-2J型紫外火警探测器。(2)对直升机发动机舱火警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功能要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系统整体探测方案。探测系统能实现可靠探测和实时通信的功能。(3)在系统硬件设计上,本课题采用了双电源冗余设计、双看门狗冗余设计,提出了通过CAN通信原理实现双CPU冗余设计的方案。同时设计了光耦隔离等硬件抗干扰模块。(4)在系统软件设计上,本课题采用了持续时间分析法进行火警识别,设计了上电自检和周期自检程序,采用可靠的RS422实现单片机和上位机的通信。
【关键词】:PIC30F5011 火警探测 稳定性和可靠性 紫外探测器 冗余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4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火警探测器的概述14-16
- 1.3 火警探测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3.1 国内外整体研究现状16-17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1.3.3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19-20
- 1.4 论文的结构20
- 1.5 本章小结20-21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30
- 2.1 系统设计要求21-22
- 2.1.1 系统功能要求21
- 2.1.2 系统技术要求21-22
- 2.2 系统总设计框图22-23
- 2.3 系统核心器件的选择23-28
- 2.3.1 主控芯片的选择23-25
- 2.3.1.1 PIC30F5011 单片机概述23-24
- 2.3.1.2 引脚说明24-25
- 2.3.2 探测器的选择25-28
- 2.3.2.1 火警探测器的优缺点25-26
- 2.3.2.2 火警探测器的选择26-27
- 2.3.2.3 紫外火焰探测器的基本原理27-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30-55
- 3.1 硬件系统概述30
- 3.2 硬件电路设计30-54
- 3.2.1 时钟模块30-32
- 3.2.1.1 CPU时钟机制30
- 3.2.1.2 振荡器配置30-32
- 3.2.1.3 晶振电路32
- 3.2.2 复位模块32-33
- 3.2.3 看门狗模块33-35
- 3.2.3.1 硬件看门狗33-35
- 3.2.3.2 软件看门狗35
- 3.2.4 仿真调试接口模块35-36
- 3.2.5 电源模块36-44
- 3.2.5.1 直流电源 5V、15V设计36-37
- 3.2.5.2 直流电源 360V设计37-44
- 3.2.6 紫外探测模块44-45
- 3.2.7 信号处理模块45-47
- 3.2.8 通信模块47-54
- 3.2.8.1 RS422 通信47-51
- 3.2.8.2 CAN通信51-53
- 3.2.8.3 双CPU通信53-54
- 3.3 本章小结54-55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55-76
- 4.1 开发环境的介绍55-56
- 4.1.1 MPLAB IDE55
- 4.1.2 MPLAB C30 编译器55-56
- 4.1.3 PICkit356
- 4.2 模块化编程56-58
- 4.3 系统主程序58
- 4.4 系统子程序58-75
- 4.4.1 紫外检测程序58-63
- 4.4.1.1 火警识别算法58-59
- 4.4.1.2 检测程序59-63
- 4.4.2 自检程序63-64
- 4.4.2.1 单片机自检64
- 4.4.2.2 探测器自检64
- 4.4.3 通信程序64-74
- 4.4.3.1 RS422 通信64-68
- 4.4.3.2 CAN通信68-74
- 4.4.4 看门狗程序74-75
- 4.4.4.1 外置硬件看门狗74
- 4.4.4.2 内置硬件看门狗74-75
- 4.4.5 低功耗设计75
- 4.5 本章小结75-76
- 第五章 系统稳定性设计和试验结果76-83
- 5.1 系统稳定性设计76-79
- 5.1.1 硬件抗干扰设计76-79
- 5.1.1.1 抗干扰措施76-77
- 5.1.1.2 系统电路图和PCB图77-79
- 5.1.2 软件抗干扰设计79
- 5.2 试验结果79-82
- 5.2.1 软件调试79-80
- 5.2.2 硬件测试80-82
- 5.2.2.1 通信测试80-81
- 5.2.2.2 总体测试81-82
- 5.3 本章小结82-8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3-85
- 6.1 总结83-84
- 6.2 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88
- 致谢88-89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芬;法国将装备被动空中探测系统[J];飞航导弹;2002年04期
2 张伟峰;史继伟;祝世勋;陶雁力;;电子记标探测系统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6年02期
3 张向东;兰常玉;董荣泉;;自动化煤位探测系统应用现状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15期
4 史伟康;;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光纤感温探测系统设置方案[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5 杨献勇,王洲,刘志武,罗锐;微氢探测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分析[J];核动力工程;1993年05期
6 ;新型船舶故障维修探测系统[J];武汉造船;2000年04期
7 赵慧敏;光电头盔位置探测系统改进方案[J];电光与控制;1992年01期
8 冯引安;侯瑞宁;;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火灾图像探测系统设计[J];低压电器;2009年08期
9 罗yN;伊米洛夫·瓦西里;;舰船电场探测系统的抗扫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3期
10 刘天秋,胡精华,何绍群;核探测系统分辨时间的一种测量方法[J];核动力工程;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晖;张群明;周亚鹏;张鑫;蒋庄德;;应用于生物微量试样移液的液面控制探测系统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欧阳晓平;;用于脉冲裂变中子、γ混合辐射场测量的探测系统[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林源根;段占元;郭春营;;碲化镉探测系统应用中几个问题的实验分析[A];全国第六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子平;;RHIC/STAR的TOF系统的研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华行祥;朱兰娟;;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的准备技巧和突发事件的处理[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黄;;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诞生的前前后后[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史志研究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徐钊远;王绪文;;L波段1型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的应用与维护[A];2006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一届防雷论坛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6年
8 陈力雄;胡孟春;甫跃成;李忠宝;刘建;王振通;张建华;唐正元;杨洪琼;唐登攀;陈钰钰;冯t熁,
本文编号:763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6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