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双后缘小翼智能旋翼振动控制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1 07:23

  本文关键词:双后缘小翼智能旋翼振动控制仿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直升机 振动控制 双后缘小翼 智能旋翼 差分进化算法


【摘要】:直升机具有高效垂直起降、悬停、低速前飞甚至是倒飞等其他类型航空器不具有的特点,在军用与民用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直升机在前飞时旋翼桨盘左右气流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直升机的振动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直升机的发展。旋翼系统作为直升机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同时也是直升机振动的主要来源,针对旋翼系统进行减振尤为必要。后缘小翼式智能旋翼在飞行中,可以根据飞行状态对后缘小翼施加控制规律产生主动偏转运动,利用小翼产生的附加气动载荷,部分抵消桨毂振动载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直升机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技术。针对直升机振动问题,本文对双后缘小翼智能旋翼进行了仿真分析。在课题组旋翼动力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后缘小翼智能旋翼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Theodorsen薄翼型小翼二维气动模型计算小翼偏转运动产生的附加气动力,包括升力、阻力与力矩。以傅里叶级数形式将小翼控制输入展开,针对3片桨叶旋翼,主要研究了对桨毂3Ω通过频率振动载荷影响最为明显2Ω、3Ω和4Ω这三阶控制输入。通过对单一频率控制输入的扫相计算分析,研究了两片小翼不同频率控制输入对桨毂振动载荷的影响,发现单一频率的控制输入不能同时抑制桨毂振动载荷的六个分量。设置了三种不同配置的后缘小翼智能旋翼,并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小翼控制输入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比三种不同配置的智能旋翼的减振效果,验证和研究了双后缘小翼在旋翼减振方面的优势,双后缘小翼智能旋翼不仅减振效果更为明显,而且能够同时抑制桨毂振动载荷的六个分量。此外,本文还采用不同的程序语言,分别对控制规律优化模块和桨毂振动载荷计算模块进行了程序实现,控制规律优化模块可以同时调用多个桨毂振动载荷计算模块,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为后续研究中程序的改进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直升机 振动控制 双后缘小翼 智能旋翼 差分进化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注释表11-12
  • 缩略词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引言13-17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17-20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20-22
  • 第二章 带后缘小翼的旋翼气弹动力学模型22-29
  • 2.1 引言22
  • 2.2 坐标系定义22-25
  • 2.3 旋翼动力学方程25-27
  • 2.3.1 桨叶动能25-26
  • 2.3.2 桨叶应变能26
  • 2.3.3 外载荷做功26-27
  • 2.3.4 动力学方程27
  • 2.4 模型验证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双后缘小翼控制规律优化方法29-39
  • 3.1 引言29-30
  • 3.2 粒子群优化算法30-32
  • 3.2.1 粒子群优化算法公式31-32
  • 3.2.2 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32
  • 3.3 差分进化算法32-34
  • 3.3.1 差分进化算法流程33-34
  • 3.3.2 差分进化算法控制参数34
  • 3.4 PSO与DE的验证和比较34-37
  • 3.4.1 单极值函数测试35-36
  • 3.4.2 多极值函数测试36-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双后缘小翼振动控制仿真与控制规律优化39-51
  • 4.1 引言39
  • 4.2 旋翼系统和后缘小翼的基本参数39-40
  • 4.3 小翼运动对振动载荷的影响40-44
  • 4.3.1 内侧小翼扫相分析40-42
  • 4.3.2 外侧小翼扫相分析42-44
  • 4.3.3 内、外侧小翼扫相结果分析44
  • 4.4 后缘小翼控制规律优化44-49
  • 4.4.1 目标函数设定44
  • 4.4.2 差分进化算法参数设定44-45
  • 4.4.3 后缘小翼控制输入优化流程45-46
  • 4.4.4 前进比 0.14情况下小翼控制规律优化46-48
  • 4.4.5 前进比 0.05情况下小翼控制规律优化48-49
  • 4.5 本章小结49-5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1-54
  • 5.1 本文所做的工作51-52
  • 5.2 本文的创新点52
  • 5.3 进一步工作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柱;杨卫东;杨大林;;直升机智能旋翼后缘小翼参数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6期

2 王荣;夏品奇;;利用桨叶后缘小翼运动的旋翼桨毂振动载荷优化控制[J];振动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3 吴晓军;李峰;马悦;辛云宏;;均匀搜索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分析[J];电子学报;2012年06期

4 张柱;黄文俊;杨卫东;;后缘小翼型智能旋翼桨叶模型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张长胜;孙吉贵;欧阳丹彤;;一种自适应离散粒子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09年02期

6 杨启文;蔡亮;薛云灿;;差分进化算法综述[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8年04期

7 张柱;杨卫东;;基于双X驱动机构的智能旋翼模型试验[J];直升机技术;2007年03期

8 刘波;王凌;金以慧;;差分进化算法研究进展[J];控制与决策;2007年07期

9 颜学峰;余娟;钱锋;丁军委;;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参数估计[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利彪,周春光,马铭,刘小华;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宁桂英;差分进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2 吴亮红;差分进化算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张柱;基于高效驱动机构的新型智能旋翼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韦克昌;基于压电堆的智能旋翼高效驱动机构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70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70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