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支承布局反向旋转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0:18
本文关键词:新式支承布局反向旋转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四支承双转子系统 动力特性 支承方式 可行性 应变能分布 不平衡响应
【摘要】:本文以四支承双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四支承双转子系统在未来发动机结构中应遵循的动力学设计准则,对四支承布局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得探究。论文研究内容对四支承方案的双转子发动机动力学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论文以先进的F135发动机的支承方案为参考,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了四支承双转子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四支承双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并和四个五支承双转子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四支承双转子结构的高低压轴分布的应变能大于五支承,应变能分布相对不合理;因此,四支承方案需要进行必要优化设计;五支承方案中,低压转子采用1-1-1支承方案,动力特性最优;从应变能分布的角度看,四支承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2)针对四支承双转子结构,研究分析了支承刚度、转速比等因素对临界转速的影响,研究表明:支承刚度增大,临界转速逐渐增大;支承刚度在某个区间内对临界转速影响明显;支承刚度较大时,低刚度下的双转子结构的某些振型会消失;3)基于动力相似准则设计并加工了和真实的双转子结构动力特性相似的双转子试验器,建立相应双转子试验器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对双转子试验器多种支承方案下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转子支承方案采用0-1-1方案和采用1-1-1方案时动力特性相似,结构刚性均好于1-0-1支承方案;因此,以试验器为参照,低压转子采用0-1-1支承方案为最佳方案,双转子四支承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4)从转子运行安全角度,分别从转子系统应变能分布、最大峰值响应和临界转速裕度几方面,对四支承双转子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和单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真实四支承双转子结构优化后目标函数从0.401降到了0.379,降低了5.5%;试验器双转子结构优化后目标函数从0.47降低到0.44,降低了6.4%。优化结果对发动机的双转子动力学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分别对真实双转子系统和试验器双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刚性较弱的低压转子对不平衡量的敏感性较大,其中对风扇盘的不平衡量的敏感性最大,表明四支承方案由于风扇盘对不平衡量的敏感性,易导致发动机性能衰退。本文通过反向旋转四支承双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的研究,对四支承双转子系统方案的优化以及各种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对四支承方案的双转子发动机动力学设计具有工程参考意义。
【关键词】:四支承双转子系统 动力特性 支承方式 可行性 应变能分布 不平衡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31.9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注释表13-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1.1 选题背景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5-17
- 1.3 研究目的17-18
- 1.4 本文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反向旋转双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20-42
- 2.1 引言20
- 2.2 不同支承方式的双转子结构的动力特性的比较20-28
- 2.3 支承刚度对临界转速的影响28-29
- 2.4 四支承双转子结构梁模型的建立29-32
- 2.5 转速比对临界转速的影响32-33
- 2.6 双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的研究33-40
- 2.6.1 盘不平衡量敏感性探究34-35
- 2.6.2 盘的不平衡量的大小的研究35-38
- 2.6.3 盘的不平衡量的相位研究38-40
- 2.7 本章小结40-42
- 第三章 双转子试验器的动力特性研究42-57
- 3.1 引言42
- 3.2 双转子结构的试验器相似模型设计42-44
- 3.3 双转试验器的动力特性探究及动力相似性验证44-48
- 3.4 鼠笼式支承的动刚度特性研究48-51
- 3.5 试验器梁模型的建立51-54
- 3.6 双转子试验器系统不平衡响应分析54-55
- 3.7 本章小结55-57
- 第四章 动力特性分析的不同方法的相互验证57-63
- 4.1 引言57
- 4.2 传递矩阵法57-62
- 4.2.1 方法推导57-60
- 4.2.2 结果对比与分析60-62
- 4.3 本章小结62-63
- 第五章 四支承双转子结构动力特性优化63-75
- 5.1 引言63-64
- 5.2 试验器转子应变能分布的优化64-68
- 5.2.1 敏感性分析64-65
- 5.2.2 四支承双转子实验器的应变能分布优化65-68
- 5.3 真实四支承双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优化68-73
- 5.3.1 敏感性分析68-69
- 5.3.2 四支承双转子结构的应变能分布优化69-73
- 5.4 本章小结73-7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6.1 总结75-76
- 6.2 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0
- 致谢80-8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佳;;双转子电机及其典型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3年15期
2 邓志君;罗玉涛;周斯加;赵克刚;;新型车用对转双转子电机的研究[J];电气传动;2007年07期
3 赵永刚;杨兵;;无刷双转子电机的仿真测试[J];煤炭技术;2012年05期
4 周斯加;夏景演;龙江启;叶宁波;;双转子电机实验台设计与教学功能开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年05期
5 王崇义,安邦健;双转子离心机的动平衡测试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6 朱文娟;杨向宇;;双转子电机及其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综述[J];微电机;2011年05期
7 王菁菁;叶似锦;郑卫刚;;一种综合利用风能洋流能的新型双转子发电机的设计[J];变频器世界;2013年10期
8 李练兵;陈鹏;史广奎;王华君;;混合动力汽车用双转子电机的建模与仿真[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4期
9 李朝峰;刘广超;周世华;闻邦椿;;双转子多盘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10 庞s,
本文编号:784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8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