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抗原子氧用含磷聚酰亚胺—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7:47

  本文关键词:抗原子氧用含磷聚酰亚胺—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子氧 聚酰亚胺 三苯基膦 倍半硅氧烷 钝化层 协同作用


【摘要】:多数航天器运行在距地球表面200-700km的低地球轨道。在这个轨道高度上有诸多环境因素影响航天器的运行和工作寿命,例如热循环、微重力、惰性气体、空间碎片、紫外辐照和空间原子氧。业已证明,原子氧会对航天器外部材料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能否开发出既能适应空间环境又能满足航天器性能要求的航天材料,已经成为发展航天工业的关键。聚酰亚胺材料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抗紫外线辐照等优异性能,已经被广泛用于航天材料。然而,原子氧与聚酰亚胺材料在碰撞的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及化学反应,导致材料被侵蚀以及性能退化。因此,具有高效抗原子氧侵蚀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可以延长航天器的工作寿命和工作效率。目前,抗原子氧侵蚀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在聚酰亚胺材料表面施加防护涂层,另外一种是通过物理共混或化学共聚来实现基体强化。表面施加防护涂层是一种有效提高空间材料抗原子氧侵蚀的手段,常见的防护涂层包括无机涂层、有机涂层和有机/无机杂化涂层。基体强化法是指将抗原子氧侵蚀性能好的硅、磷、锆、锡等元素,通过接枝、共聚、共混的方法引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利用上述元素在空间原子氧环境中具有“自愈合”或“自修复”功能来提高空间材料的抗原子氧性能。原子氧对材料的侵蚀率是直观反映材料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的指标之一,无论表面涂层法还是基体强化法,关键都在于开发具有较低的原子氧侵蚀率的材料。 近年来,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笼形倍半硅氧烷(POSS)可提高聚酰亚胺的抗原子氧性能的报道被广泛关注。研究人员系统的研究了在聚酰亚胺主链和侧链引入POSS后,材料的抗原子氧性能。结果显示,无论POSS在聚酰亚胺的主链还是侧链,其抗原子氧性能都被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由于POSS的引入,增加了聚酰亚胺的自由体积,有效缓解了空间高速粒子冲击所产生的残余应力,消除了原子氧辐照和残余应力的协同效应,提高了聚酰亚胺材料的原子氧耐受性。但遗憾的是,美国宇航局长期空间暴露实验LDEF的研究发现,含有POSS的聚合物在长期被原子氧辐照后都会产生细微裂纹,原子氧可以直接穿过裂纹侵蚀其底部材料,因此会影响航天器的运行寿命。此外,将苯磷氧基团引入到聚酰亚胺分子链中来提高其抗原子氧性能也被大量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空间暴露实验MISSE对含磷聚酰亚胺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在轨测试,结果证明含磷聚酰亚胺具有较强的抗原子氧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含磷聚酰亚胺被原子氧辐照时,其表面会生成一层聚磷酸盐钝化层,该钝化层并不与原子氧反应,可以有效保护其底部材料免受原子氧侵蚀,提高材料的抗原子氧性能。因此,将含磷基团和POSS共同引入到聚酰亚胺中,既可以显著提高其抗原子氧性能,又能弥补由于长期使用产生裂纹所带来的影响。 在本文中,采用A2+B8反应合成了系列含磷聚酰亚胺-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通过同轴源地面模拟设备对其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在不同的原子氧累计通量下,含磷聚酰亚胺-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抗原子氧性能显著增强。并且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其原子氧侵蚀率降低。此外,为了探究磷同POSS协同抵抗原子氧侵蚀的机理,分别对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中暴露前和暴露后的表面化学成分变化、化学结构变化及表面形貌变化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磷聚酰亚胺-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表面生成的含磷钝化层可以有效填补含硅钝化层无法覆盖的区域,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保护底部材料免受原子氧进一步侵蚀。
【关键词】:原子氧 聚酰亚胺 三苯基膦 倍半硅氧烷 钝化层 协同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5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30
  • 1.1 引言11
  • 1.2 空间原子氧简介11-16
  • 1.2.1 低地球轨道环境11-13
  • 1.2.2 空间原子氧的产生方式13-14
  • 1.2.3 原子氧侵蚀空间材料作用机制14-16
  • 1.3 航天器材料抗原子氧性能的评估16-18
  • 1.3.1 空间暴露实验16-17
  • 1.3.2 地面模拟试验17-18
  • 1.4 航天器用原子氧敏感材料18-22
  • 1.4.1 复合材料18-19
  • 1.4.2 热控材料19-20
  • 1.4.3 润滑剂材料20-21
  • 1.4.4 光学材料21
  • 1.4.5 电力系统材料21-22
  • 1.5 抗原子氧材料的研究进展22-29
  • 1.5.1 抗原子氧材料简介22-23
  • 1.5.2 无机材料23-24
  • 1.5.3 含氟有机聚合物材料24-25
  • 1.5.4 含苯磷氧聚合物材料25-26
  • 1.5.5 含有机硅聚合物材料26-29
  • 1.6 本论文设计思想及主要内容29-30
  • 第2章 实验部分30-32
  • 2.1 实验试剂30
  • 2.2 表征和测试方法30-32
  • 第3章 含磷聚酰亚胺-笼形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合成及表征32-48
  • 3.1 引言32-33
  • 3.2 实验部分33-48
  • 3.2.1 二(3-氨基苯基)苯基氧化膦(DAPPO)单体的合成及表征33-36
  • 3.2.2 八氨基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8NH2-POSS)的合成及表征36-39
  • 3.2.3 含磷聚酰胺酸齐聚物的合成39-40
  • 3.2.4 链封端含磷聚酰亚胺-笼形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合成及表征40-42
  • 3.2.5 链封端含磷聚酰亚胺-笼形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热性能42-44
  • 3.2.6 POSS 封端含磷聚酰亚胺-笼形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合成及表征44-45
  • 3.2.7 POSS 封端含磷聚酰亚胺-笼形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热性能45-48
  • 第4章 含磷聚酰亚胺 倍半硅氧烷杂化薄膜抗原子氧性能研究48-55
  • 4.1 引言48
  • 4.2 抗原子氧性能测试48-55
  • 4.2.1 测试方法48
  • 4.2.2 杂化薄膜的质量损失和原子氧侵蚀率48-50
  • 4.2.3 杂化薄膜表面形貌研究50-51
  • 4.2.4 杂化薄膜表面化学结构研究51-55
  • 第5章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3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沈志刚,王忠涛,赵小虎,金海雯;空间太阳电池板银互连片原子氧效应模拟试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苏英霞;王凯;詹茂盛;;含磷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抗原子氧性能[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3 张蕾,严川伟,屈庆,李美栓,曹楚南;原子氧对航天材料表面的作用与防护——Ⅰ原子氧与航天材料的作用[J];材料导报;2002年01期

4 多树旺;刘庭芝;邹小平;钟鸿雁;孙晓琳;杨振华;;溶胶-凝胶制备的Al_2O_3-SiO_2复合陶瓷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5 多树旺,李美栓,张亚明;空间材料的原子氧侵蚀理论和预测模型[J];材料研究学报;2003年02期

6 张蕾,严川伟,孙刚,童靖宇,李金洪,曹楚南;聚酰亚胺侵蚀机理及防护效应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7 彭桂荣,甄良,杨德庄,何世禹;真空紫外线辐射对聚合物材料的作用[J];宇航材料工艺;2001年05期

8 多树旺,李美栓,张亚明,韩恩厚,童靖宇,孙刚;Kapton抗原子氧侵蚀的Al_2O_3涂层研究[J];宇航学报;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792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92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