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纳卫星星载计算机容错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低成本纳卫星星载计算机容错方法
【摘要】:为了提高纳卫星星载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减少体积、质量及功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软硬件结合的低成本容错设计方法。将星载计算机硬件采用双机冗余冷备份方案,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故障处理器进行仲裁切换;软件容错通过错误检测与纠正(EDAC)信息容错技术的实现,对星载计算机整体程序进行纠错检错,以对抗单粒子翻转事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星载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故障切换处理,并降低单粒子事件的不良影响,可以在纳卫星系统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纳卫星 双机冗余 仲裁器 错误检测与纠正
【基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博士点基金(20133219120030)
【分类号】:V446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纳卫星设计逐渐标准化,生产周期短、研制成本低成为微小卫星领域的研究热点[1-2]。随着空间任务对微纳卫星高性能需求的日益增强,现有的宇航级/883B级抗辐照电子元器件价格昂贵,批量小,制造周期长,集成性能升级慢,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空间任务需求。与此同时,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霆;常宁宁;王艳莉;;分布式高可靠性星载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2 孙兆伟;刘源;邢雷;徐国栋;;面向多任务的可重构星载计算机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3 梁蕙荃;高可靠性长寿命星载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3年06期
4 潘永钿;;星载计算机最新技术介绍[J];航天控制;1985年04期
5 石藤肇彦;中须贺真一;王存恩;;如何加强星载计算机的成本管理和降低成本[J];控制工程;1998年04期
6 朱新忠,卫新国,陈明清;新一代并行处理星载计算机技术研究[J];上海航天;2004年01期
7 张爱菊,王先培,李少雄;基于知识隐藏的星载计算机系统安全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4年02期
8 杨孟飞,郭树玲,孙增圻;航天器控制应用的星载计算机技术[J];航天控制;2005年02期
9 魏振华;柳长安;周宏;;星载计算机系统瞬态过载不精确容错调度算法研究[J];宇航学报;2007年06期
10 谢宗武;魏然;金明河;夏进军;;基于商用现成器件设计星载计算机关键模块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刚;彭宇;刘大同;张丽丽;平恒;;小卫星星载计算机便携式实时“模飞”系统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毅;姜晶菲;;星载计算机寄存器保护机制研究[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3 隋厚堂;;星载计算机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加固技术和性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赵懿;朱庄生;李红;;微小卫星星载计算机通信模块设计开发[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袁春柱;朱庄生;孙科;;微小卫星星载计算机容错机制设计与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谭羽茵;;一种龙芯星载计算机的VxWorks操作系统引导方法[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7 朱俊;唐玉华;;一种改进的基于星载计算机的卫星ATM链路时延模型[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梁耀明;;基于TSC695F的星载计算机容错技术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9 赵波;姜大力;;SOC技术在星载计算机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10 张波涛;刘衡竹;;Java虚拟机在星载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孙丁玲;太空激情时刻 源自“智慧大脑”[N];中国航天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江雪莹;SpaceOS,,中国航天的操作系统[N];中国航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源;可重构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容错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涛;实时容错嵌入式小卫星操作系统设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3 赵丹;星箭一体化航天器时变计算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幸华;基于TSC695F的高可靠星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2 付剑;星载计算机的硬件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胡志丹;星载计算机中商用处理器容错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隋世杰;航天器时变计算机可重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杨雅;星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杨志刚;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强化试验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影;星载COTS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及其抗SEU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张木梁;基于传统串行总线技术的即插即用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高磊;星载可重构计算机系统集成与软硬件验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仁见;星载计算机中IP/ATM及路由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4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2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