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复杂航天器高精度容错姿态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3:50

  本文关键词:复杂航天器高精度容错姿态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力学建模 误差变量模型 转动惯量辨识 累积量 抗退绕 输入饱和 逆最优 容错控制


【摘要】:带大型挠性附件复杂航天器的姿态高精度控制问题是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复杂航天器系统存在刚柔耦合干扰、模型不确定性、执行机构输入饱和及故障等问题,对其姿态进行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面临巨大挑战。针对零次近似模型不能很好反映挠性体变形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一次近似建立挠性航天器完整的动力学模型,且详细分析了动力学中的刚柔耦合特性以及由于大角度快速机动引起的挠性附件“动力刚化”现象。对于模型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包括转动惯量及挠性体模态参数不确定等问题。1)针对在轨航天器其转动惯量参数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转动惯量为参数的误差变量(Error-in-Variables,EIV)模型,并考虑实际中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被有色及互相关噪声污染的情况,提出基于累积量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及鞅理论,对累积量自适应最小二乘方法进行了收敛性分析,证明了在某些持续激励条件下,该方法估计的参数是无偏的及一致的。2)针对柔性体模态参数的在轨辨识问题,基于OKID方法,提出利用卫星本体的角加速度作为系统的输入而不添加额外的激励信号,避免了由于额外信号带来的干扰。挠性航天器的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模型不确定性、各种额外干扰、挠性附件振动影响、执行器输入饱和及执行器故障等。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及稳定度,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针对模型不确定性及额外干扰,基于逆最优方法和姿态四元数表示,通过重构控制Lyapunov函数,提出了基于挠性航天器逆最优姿态控制方法。针对四元数双值性带来的姿态控制“退绕”问题,提出抗退绕逆最优姿态控制方法。提出的该方法能同时镇定两个平衡点,避免了“退绕”问题。提出的姿态控制方法达到了H?最优控制,而无需解HJIPD方程。2)针对执行器输入饱和,考虑两种输入饱和情况:一种是执行器幅度饱和;另一种是执行器幅度与速率饱和。针对执行器这两种饱和情况,分别设计幅度受限鲁棒控制器和幅度及速率受限鲁棒控制器。通过设计新颖的饱和补偿器嵌入到反馈控制器里以消除执行器饱和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使设计的控制器在输入饱和存在情况下,控制系统仍能达到输入到状态稳定(Input-to-State Stable,ISS)。为了避免“退绕”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抗退绕幅度受限鲁棒控制器和抗退绕幅度及速率受限鲁棒控制器。3)针对航天器控制过程中执行器发生故障及输入饱和,提出幅度受限容错控制器和幅度及速率受限容错控制器。考虑三种故障情况:执行器部分失效、执行器卡住故障及执行器完全失效,建立执行器故障模型。为了设计容错控制器,提出了一个新的引理并给予严格证明。通过设计饱和补偿器消除输入饱和的影响及引入两个自适应因子估计因故障引起的未知参数,使设计的控制器在执行器故障及输入饱和都存在情况下仍能达到ISS。所设计的控制器不需要执行器故障任何先验信息。为了避免“退绕”问题,提出了抗退绕幅度受限容错控制器和抗退绕幅度及速率受限容错控制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证实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动力学建模 误差变量模型 转动惯量辨识 累积量 抗退绕 输入饱和 逆最优 容错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3
  • §1.2.1 挠性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13-15
  • §1.2.2 挠性航天器转动惯量及模态参数辨识研究现状15-17
  • §1.2.3 挠性航天器姿态控制研究现状17-23
  • §1.2.4 复杂航天器高精度控制方面不足之处23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23-26
  • 第二章 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运动耦合特性分析26-42
  • §2.1 带挠性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建模26-37
  • §2.1.1 坐标系定义26-27
  • §2.1.2 动力学方程27-37
  • §2.2 动力学耦合特性分析37-39
  • §2.2.1 柔性体转动引起耦合分析37
  • §2.2.2 柔性体振动引起耦合分析37-38
  • §2.2.3 快速机动时“动力刚化”分析38-39
  • §2.3 运动耦合与“动力刚化”仿真分析39-41
  • §2.4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复杂航天器转动惯量及柔性附件模态参数辨识42-70
  • §3.1 基于累积量方法辨识EIV模型43-56
  • §3.1.1 累积量加权最小二乘方法47
  • §3.1.2 累积量迭代最小二乘辨识方法47-48
  • §3.1.3 累积量自适应最小二乘算法48-56
  • §3.2 基于累积量方法辨识卫星的转动惯量参数56-58
  • §3.3 卫星柔性附件模态参数的在轨辨识58-64
  • §3.4 仿真分析64-69
  • §3.5 本章小结69-70
  • 第四章 复杂航天器抗退绕逆最优姿态控制70-87
  • §4.1 逆最优控制理论70-72
  • §4.2 模型描述及问题陈述72-75
  • §4.2.1 卫星动力学方程72-74
  • §4.2.2 柔性卫星动力学方程74-75
  • §4.2.3 控制目标75
  • §4.3 逆最优控制器设计75-79
  • §4.4 抗退绕逆最优控制器设计79-83
  • §4.5 仿真分析83-86
  • §4.6 本章小结86-87
  • 第五章 复杂航天器抗退绕受限姿态控制87-99
  • §5.1 幅度受限逆最优姿态控制87-90
  • §5.2 抗退绕幅度受限姿态控制90-92
  • §5.3 幅度和速率受限姿态控制92-94
  • §5.4 抗退绕幅度和速率受限姿态控制94-95
  • §5.5 仿真分析95-97
  • §5.6 本章小结97-99
  • 第六章 复杂航天器抗退绕受限容错姿态控制99-112
  • §6.1 作动器故障建模99-100
  • §6.2 幅度受限容错姿态控制100-105
  • §6.3 抗退绕幅度受限容错姿态控制105
  • §6.4 幅度及速率受限容错姿态控制105-107
  • §6.5 抗退绕幅度及速率受限容错姿态控制107-108
  • §6.6 仿真分析108-111
  • §6.7 本章小结111-112
  • 第七章 研究总结112-115
  • §7.1 本文内容及创新点概览112-113
  • §7.2 本文不足之处113-115
  • §参考文献115-127
  • 致谢127-128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28-129
  •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广仁;钟震;姜苍华;;航天器的一种无源自适应姿态控制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干东英;;姿态控制飞轮机械参量的测定[J];光学机械;1981年02期

3 刘继忠,吴长才;旋转火箭的姿态控制设计方法[J];航天控制;1997年04期

4 阎野,赵汉元,何力;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姿态控制[J];飞行力学;1999年04期

5 王景,刘良栋,张笃周;小卫星的自适应姿态控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2年01期

6 王松艳;杨明;王子才;;旋转弹的神经网络变质心姿态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刘智平;周凤岐;周军;;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飞行器的变结构姿态控制[J];宇航学报;2007年01期

8 孔雪;杨明;王松艳;;质量矩/直接力复合控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5期

9 李洋;仇原鹰;张军;彭福军;;一种挠性航天器的自适应姿态控制与振动控制[J];振动与冲击;2009年12期

10 杜辉;张洪华;;一类带液体晃动航天器的姿态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彪;刘磊;王永骥;;火箭姿态控制与故障重构的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池荣虎;于镭;隋树林;;无模型姿态控制理论与技术[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文军;戈新生;;基于能量的3D刚体摆的姿态控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邹奎;戈新生;;基于分层滑模方法的3D刚体摆的姿态控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翟坤;宝音贺西;;柔性太阳帆多体复合姿态控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李连仲;王欣;;基于箭体系的最佳解耦姿态控制方法[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黄兴宏;徐世杰;;欠驱动航天器的一种姿态控制方案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吴忠;赵建辉;赵剡;;空间站姿态控制/动量管理的非线性方法[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肖冰;胡庆雷;马广富;;小卫星改进型自适应反步姿态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忠;赵建辉;;空间站姿态控制/动量管理系统的周期性扰动抑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丽梅 陈耀群;江苏科大声纳拖曳系统姿态控制研究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于淼;“蚱蜢”:蹦得高 回得来[N];中国航天报;2013年

3 本报驻日本记者 陈超;长途跋涉累累伤[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海辉;复杂航天器高精度容错姿态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治华;双功能飞轮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周黎妮;考虑动量管理和能量存储的空间站姿态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蔡鹏;挠性航天器建模与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胡立坤;一类簇状刚挠航天器模型与逆系统方法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关新;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隔振与姿态控制一体化设计[D];清华大学;2012年

7 白圣建;挠性航天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毕胜;变结构飞行器的多刚体建模和姿态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钱山;在轨服务航天器相对测量及姿态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李争学;柔性飞行器姿态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琰;局部惯量未知的航天器组合体姿态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瀛;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孙航;充液航天器液晃抑制及其姿态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鑫;考虑重力影响的挠性航天器建模及姿态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李敏行;非线性控制理论在三轴转台姿态控制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6 张弛;考虑姿态控制成本的结构拓扑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赵璇;空间轨道转移飞行器姿态控制视景仿真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8 黄兵旺;挠性卫星H_∞回路成形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晓伟;登月飞行器软着陆末端姿态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冰;组合航天器控制分配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0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50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