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高速飞行体姿态测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7:39
本文关键词:基于DSP的高速飞行体姿态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运载体的导航与制导设备完成对其姿态和位置的控制,姿态测量为姿态控制提供必要的姿态信息。高速飞行体动态响应大,对姿态测量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更高。导航计算机作为姿态测量系统的核心部件,既要完成对惯性传感器的原始数据采集,更为重要的是高效快速地完成解算姿态信息并输出。DSP芯片,即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区别与其他的CPU,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成为近两年导航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选用TI公司的32位浮点型DSP芯片TMS320F28335,与其外围电路构成导航计算机,对MEMS-IMU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值进行采集、存储、解算和输出,设计了一种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姿态测量系统。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充分了解了国内外导航计算机的发展现状,针对高速飞行体提出了使用DSP做为导航计算机的姿态测量系统; 2)研究了捷联惯导的测姿原理。在明确测姿过程中几个常用坐标系即其变换后,,介绍并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姿态解算方法,最后选择了四元数法。 3)设计了基于DSP TMS320F28335的高速飞行体姿态测量系统,搭建了以F28335为导航计算机,MEMS-IMU为惯性传感器的硬件平台并完成了硬件原理图和PCB板的绘制;完成了硬件调试工作,编写了姿态解算程序。 4)为了解决测姿系统随高速运动飞行体行进过程中,可能经受高过载环境而导致的失效问题,本文了从硬件和工艺两方面进行了系统抗高过载设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瞬态冲击仿真,最后通过20000g马歇特锤实验和三维转台实验验证了抗高过载方案的可靠性。
【关键词】:姿态测量 导航计算机 DSP 抗高过载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10-18
- 1.2.1 姿态测量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10-13
- 1.2.2 MEMS-IMU 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3-14
- 1.2.3 DSP 应用于姿态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14-16
- 1.2.4 弹载系统抗高过载国内外发展现状16-18
- 1.3 论文内容安排18-19
- 2 MEMS-IMU 姿态参数测量原理19-36
- 2.1 惯性导航中的地球模型和坐标系19-24
- 2.1.1 地球的形状和曲率半径19
- 2.1.2 惯导常用坐标系19-20
- 2.1.3 坐标系之间的变换20-24
- 2.2 坐标变换常用算法介绍24-29
- 2.2.1 欧拉角法24-25
- 2.2.2 方向余弦法25-26
- 2.2.3 四元数法26-27
- 2.2.4 等效旋转矢量法27-28
- 2.2.5 几种算法的比较28-29
- 2.3 姿态测量算法介绍29-34
- 2.3.1 初始状态的获取30
- 2.3.2 姿态矩阵的更新30-32
- 2.3.3 速度的更新32-33
- 2.3.4 位置矩阵的更新33-34
- 2.4 系统误差分析34
- 2.5 本章总结34-36
- 3 基于 DSP 的姿态测量系统设计36-54
- 3.1 硬件设计36-46
- 3.1.1 MEMS-IMU36-39
- 3.1.2 电平转换单元39-41
- 3.1.3 DSP 解算单元41-44
- 3.1.4 电源模块44-46
- 3.1.5 接口单元46
- 3.2 软件设计46-53
- 3.2.1 CCS 程序编译环境介绍47-48
- 3.2.2 系统初始化48-51
- 3.2.3 姿态解算51-53
- 3.3 本章小结53-54
- 4 测姿系统抗高过载方法研究54-64
- 4.1 测姿系统高过载环境下的受力和失效分析54-55
- 4.1.1 高过载条件下微电子器件的受力形式54
- 4.1.2 高过载条件下微电子器件的失效分析54-55
- 4.2 提高测姿系统抗高过载方法55-63
- 4.2.1 从结构设计上提高抗高过载能力55
- 4.2.2 采用全贴片器件和电路封装实现抗高过载55
- 4.2.3 元器件的加固实现抗高过载55-56
- 4.2.4 供电电路的抗高过载设计56-59
- 4.2.5 DSP 外部时钟电路的抗高过载设计59-61
- 4.2.6 整体灌封实现抗高过载61-63
- 4.3 本章小结63-64
- 5 抗高过载仿真和实验分析64-73
- 5.1 ANSYS 有限元的抗高过载仿真64-69
- 5.1.1 建立模型64-66
- 5.1.2 瞬态冲击分析66-69
- 5.2 马歇特锤和三维转台抗高过载验证实验69-72
- 5.2.1 马歇特锤实验69-70
- 5.2.2 三轴转台实验70-72
- 5.3 本章小结72-73
- 6 总结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立志;;弹载任务设备抗高过载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07年08期
2 李海涛;曹咏弘;祖静;;等效旋转矢量法在旋转弹姿态解算中的应用[J];测试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黄 真,李艳文,高 峰;空间运动构件姿态的欧拉角表示[J];燕山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巍;何胜;;MEMS惯性仪表技术发展趋势[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3期
5 许国祯;从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看惯性技术的新贡献[J];电光与控制;2003年03期
6 吴卫;杨绪业;;顺序上电DSP供电电路TPS707xx系列及其应用[J];电气技术;2007年03期
7 周世勤;新型惯性技术的发展[J];飞航导弹;2001年06期
8 谭威;罗仁泽;高文刚;周慧琪;;基于TMS320F28335的DSP最小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年04期
9 夏俊生;;MCM高过载环境适应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环境技术;2008年03期
10 蒋伟;文昱;;SPI总线及其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家维;高精度全天时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864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6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