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协同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1:40

  本文关键词: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协同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机场 陆路交通 综合交通枢纽 需求预测 协同规划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故依托于社会经济的交通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逐渐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但由于我国综合交通概念提出的较晚,各类交通方式的融合性还不高,尤其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的衔接性还不高,旅客无法实现便捷的无缝衔接。归其原因是由于各种交通方式的规划都是独立进行的,没有一套真正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化的交通运输规划理论方法,从而导致交通规划的脱节,造成交通运输网尤其是航空运输网建设规模的不准确,过大浪费资源或过小而阻碍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的协同规划,通过对民航与陆路交通的协同关系的分析,完成航空运输客运分担量与机场建设规模的协同、机场布局与陆路交通站点的布局协同和机场人流量与机场集疏运的协同,从而得出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协同规划的一套研究方法,为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机场 陆路交通 综合交通枢纽 需求预测 协同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3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12-13
  • 1.4 研究内容13-14
  • 1.4.1 综合交通和航空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13
  • 1.4.2 航空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同关系分析13-14
  • 1.4.3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分析与预测14
  • 1.4.4 机场的协同规划14
  • 1.4.5 实例分析14
  • 1.5 技术线路14-15
  • 第二章 航空及陆路交通枢纽协同关系研究15-34
  • 2.1 交通运输的相关概念及演化15-17
  • 2.1.1 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构成及分类16-17
  • 2.1.2 机场在综合交通枢纽内作用17
  • 2.2 协同理论17-18
  • 2.3 综合交通枢纽与外部环境协同关系分析18
  • 2.4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协同关系分析18-25
  • 2.4.1 影响综合交通内部协同关系的技术经济特性因素19-23
  • 2.4.2 影响综合交通内部协同关系的人为因素23-25
  • 2.5 航空及陆路交通枢纽的协同效应25-34
  • 2.5.1 竞争关系分析32
  • 2.5.2 合作关系分析32-33
  • 2.5.3 小结33-34
  • 第三章 航空与陆路交通的需求分析预测34-52
  • 3.1 影响航空运输及陆路交通运输的社会经济因素34-37
  • 3.1.1 国民经济34-35
  • 3.1.2 产业结构35-36
  • 3.1.3 旅游业发展36
  • 3.1.4 城镇化人口36-37
  • 3.1.5 交通业的发展37
  • 3.2 我国航空运输及陆路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发展趋势37-38
  • 3.3 我国航空运输与陆路交通运输需求总量预测38-47
  • 3.3.1 主成分分析38-40
  • 3.3.2 PGM(1,2)与趋势外推组合预测法40-45
  • 3.3.3 弹性系数法验证45-47
  • 3.4 我国航空运输需求预测47-52
  • 3.4.1 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模型原理48
  • 3.4.2 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的构建48-49
  • 3.4.3 我国高铁对航空客运预测量的修正49-52
  • 第四章 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的协同规划52-62
  • 4.1 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场站的协同优化52-55
  • 4.1.1 城市内部各站点布局的协同优化模型的构建53-54
  • 4.1.2 关于站点布局的优化模型的求解54-55
  • 4.2 机场与陆路交通场站规模的协同55-57
  • 4.2.1 机场跑道规模的确定55-56
  • 4.2.2 旅客航站区规模的确定56-57
  • 4.3 机场集疏运系统与交通流量的协同57-62
  • 4.3.1 机场集疏运系统概述57-58
  • 4.3.2 机场与城市站点间交通流的特点58
  • 4.3.3 城市间的交通组织58
  • 4.3.4 机场与城市间交通方式的选择58-60
  • 4.3.5 机场协同集疏运系统的构建60-62
  • 第五章 实例分析62-75
  • 5.1 广州市各交通方式场站布局优化62-68
  • 5.1.1 各站点坐标的确定62-63
  • 5.1.2 站点布局优化模型构建63-64
  • 5.1.3 参数的求取64-65
  • 5.1.4 其他参数的取值65-67
  • 5.1.5 结果的修正67-68
  • 5.2 广州市二机场与陆路交通场站规模的确定68-72
  • 5.2.1 广州市民航客运量的预测68-69
  • 5.2.2 广州白云机场与广州二机场的运力分配69-70
  • 5.2.3 跑道规模的确定70
  • 5.2.4 旅客航站区的确定70-72
  • 5.3 广州市二机场集疏运系统的构建72-75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75-76
  • 6.1 结论75
  • 6.2 展望75-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81
  • 附录81-83
  • 作者简介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高生;娄底地区陆路交通区位线浅析[J];湖南交通科技;1994年02期

2 陈燮阳,乔惠英;铁路和火车的发明——陆路交通大动脉问世[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3 马晓峰;;魏晋南朝陆路交通的建设与管理[J];江汉论坛;2008年09期

4 莫欣德·辛格;;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J];城市交通;2009年06期

5 魏励勇;抗战前上海附近的陆路交通[J];上海汽车;2001年12期

6 秦筑;;秦代陆路交通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7 王一明;易露霞;;基于供需理论构建广州低碳陆路交通调控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9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毕畅;贵州打造西南陆路交通枢纽[N];西部时报;2012年

2 杜显雷 晏武芳;我省投资7000多万连接沿河跨省陆路交通[N];贵州政协报;2010年

3 陈斐华;法国高速公路的人性化管理[N];中国旅游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陆颖彤;桂越陆路交通经济带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刘献娜;机场与陆路交通枢纽协同规划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3 王娜;汉至元时期闽北陆路交通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管世友;可达性视角下的快速陆路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影响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5 靳永辉;陆路交通运输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75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75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