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变后掠飞行器变体过程的建模与飞行控制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21 01:04

  本文关键词:变后掠飞行器变体过程的建模与飞行控制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变后掠飞行器 多体动力学 T-S模糊理论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摘要】:变后掠飞行器作为一种可变体飞行器,能够在飞行中主动改变机翼后掠角及面积,从而获得最佳的气动外形,以适应不同的飞行任务及飞行环境。在变体过程中飞行器的气动参数、气动中心、重心及转动惯量等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对飞机的动力学特性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对变后掠飞行器变体过程的建模和稳定飞行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变后掠飞行器过渡过程在气动数据计算、动力学建模以及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Digital DATCAOM软件计算获得了不同后掠角下的气动参数,并通过拟合得到整个变体过程中的气动参数与形变量后掠角之间的关系函数。然后,建立了变后掠飞行器的六自由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解耦获得纵向动力学方程。根据飞行器在变体过程中动态特性变化大的特点,为了准确的描述整个变体过程,基于T-S模糊理论建立T-S模糊模型,为后续的控制律设计提供基础。通过对T-S模糊模型和原非线性模型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T-S模糊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变后掠飞行器的纵向运动进行了飞行控制律设计。为保证飞行器在变体过程中的稳定飞行,基于并行分布补偿原理,设计了T-S模糊飞行控制器,并进行了稳定性证明。基于飞行器的T-S模糊模型,还提出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飞行控制方法。分别对两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飞行器在各个机翼构型及整个变体过程都能稳定飞行并保持良好的飞行性能,且后者有对外界干扰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关键词】:变后掠飞行器 多体动力学 T-S模糊理论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4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注释表12-13
  • 缩略词13-14
  • 第一章 绪论14-23
  • 1.1 引言14-15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5-17
  • 1.3 国内外可变后掠翼技术的发展历程17-18
  • 1.4 变体飞行器的研究现状18-21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21-23
  • 第二章 变后掠飞行器的气动建模23-36
  • 2.1 引言23
  • 2.2 变后掠飞行器的基本参数23-24
  • 2.3 气动参数的主要获取方法简介24-26
  • 2.4 基于DATCOM软件的气动参数计算方法26-29
  • 2.4.1 输入文件编写26-27
  • 2.4.2 输出文件处理27-29
  • 2.5 变后掠飞行器的气动参数计算与处理29-35
  • 2.6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变后掠飞行器的多体动力学建模与T-S模糊建模36-50
  • 3.1 引言36
  • 3.2 变后掠飞行器动力学建模36-42
  • 3.2.1 坐标系与基本假设36-38
  • 3.2.1.1 坐标轴系36-38
  • 3.2.1.2 基本假设38
  • 3.2.2 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的建立38-42
  • 3.3 T-S模糊建模42-48
  • 3.3.1 模糊规则43-45
  • 3.3.2 变后掠飞行器的配平及线性化45-48
  • 3.4 T-S模糊建模准确性仿真验证48-49
  • 3.5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变后掠飞行器的纵向特性分析与T-S模糊飞行控制律设计50-60
  • 4.1 引言50
  • 4.2 纵向动力学特性分析50-51
  • 4.3 T-S模糊飞行控制律设计51-55
  • 4.3.1 并行分布补偿原理52-53
  • 4.3.2 飞行控制律设计53-55
  • 4.4 仿真验证与分析55-59
  • 4.4.1 局部模型的动态响应55-57
  • 4.4.2 全局模型的动态响应57-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变后掠飞行器基于模糊模型的参考自适应控制律设计60-72
  • 5.1 引言60
  • 5.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60-61
  • 5.3 基于模糊模型的参考自适应控制律的设计61-65
  • 5.3.1 模糊参考模型61-62
  • 5.3.2 控制律设计62-65
  • 5.4 仿真验证65-71
  • 5.4.1 变体过程的仿真验证65-70
  • 5.4.2 风扰动下的飞行控制仿真70-71
  • 5.5 本章小结71-7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2-74
  • 6.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72-73
  • 6.2 后续工作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麟;飞行控制与飞机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2 王振龙;师黎;刘新玉;李强;刘学文;;动物飞行控制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2013年06期

3 袁锁中;基于H_∞模型匹配的应急飞行控制研究[J];飞行力学;2001年01期

4 陈恒,张玉琢,左晓阳;变结构滑模飞行控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陶棣;;空客公司飞行控制和液压系统研究室简介[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2年02期

6 曲卡尔;美国阿西纳技术公司开发飞行控制和导航系统软件[J];航空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7 朱家强,郭锁凤,朱纪洪,胡春华;战斗机非线性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航空学报;2005年06期

8 曹宗涛;马瑞平;张明廉;;一种飞行控制中控制分配的解决方案[J];飞行力学;2006年01期

9 李建;章卫国;李广文;;一类非脆弱μ综合鲁棒飞行控制设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1期

10 吴蔚;;飞行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国际航空;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彦铭;;飞行控制发展史与未来的发展[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莹;刘培志;徐英新;;飞行控制模式转换电路的设计[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3 周建亮;;嫦娥二号卫星飞行控制历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胡亭亮;朱纪洪;胡春华;孙增圻;;基于神经网络的直接自适应飞行控制[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军安;;高可靠性飞行控制软件的设计及测试方法探讨[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文泾;张琳辉;黄永葵;;对《无人机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通用规范》应用的探讨[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7 张汝麟;;航空飞行器飞行控制技术——回顾与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赵佳;于志;申功璋;;切换系统理论及其在飞行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邱亚男;梁晓庚;贾晓洪;王建琦;;基于PSO算法的飞行控制参数优化与仿真[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熊治国;孙秀霞;胡孟权;;自抗扰控制器在大包线飞行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袁于飞 本报通讯员 姜宁 谢波;托起“嫦娥”的年轻人[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琼;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沈超;不确定系统分析与综合及其在飞行控制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3 应思斌;飞机容冰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刘小刚;自主式飞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樊琼剑;多无人机协同编队仿生飞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曼曼;变后掠飞行器变体过程的建模与飞行控制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刘佳;小型化飞行控制计算机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张增安;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的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林坚;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逆飞行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周月平;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软件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郑雷;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设计及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白志强;飞行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研究与仿真软件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朋;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与管理软件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姚佳瑜;嵌入式箭载计算机飞行控制软件测试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丽丽;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1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91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