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问题的理论判据新认识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问题的理论判据新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进气道起动 内收缩比 总收缩比 Kantrowitz Isentropic 等值线
【摘要】:为了判断进气道起动马赫数,基于Kantrowitz起动判据,联系激波关系式和流量连续方程得到一系列等值线,将等值线推广到有入射激波和低马赫数溢流的情况。结果表明这些等值线具有以下特性:等值线连接进气道的内收缩比和总收缩比;等值线是等总压恢复线和等流量线;等值线可由Isentropic曲线方程乘于进气道内收缩段自起动时总压恢复的倒数得到;存在入射激波的起动等值线在设计状态等值线的右侧;有低马赫数溢流的起动等值线在设计状态等值线的左侧;等值线提供了一种联系Kantrowitz和Isentropic曲线的方法。根据以上特性,将等值线应用于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问题,并通过实例应用文中的理论判据评估无粘条件下混压式多楔二元进气道来流起动马赫数理论值,与CFD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小于2%,初步探索了理论快速估算进气道起动马赫数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进气道起动 内收缩比 总收缩比 Kantrowitz Isentropic 等值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6151;91441128) 国防基础科研(B14201330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720140540)
【分类号】:V211.48
【正文快照】: 1引言进气道是吸气式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气动部件之一,其起动与否直接影响高超声速推进系统乃至整个飞行器的性能[1]。关于进气道不起动,Van Wie给出了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当进气道内流道部分的流动情况不改变进气道的气流捕获特性时,该进气道便处于起动状态,反之为不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化成;梁德旺;;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分析[J];推进技术;2006年05期
2 袁化成;梁德旺;;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6年06期
3 陈兵;徐旭;蔡国飙;;用空间推进算法模拟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J];宇航学报;2006年06期
4 王乐明;李军;刘迎春;;某型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二维数值模拟[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4期
5 常军涛;鲍文;崔涛;于达仁;;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抗反压能力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3期
6 王翼;范晓樯;梁剑寒;刘卫东;王振国;;开启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性能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6期
7 张红英;程克明;伍贻兆;;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的数值模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王向转;詹浩;朱军;;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09年04期
9 卫永斌;张X元;骆晓臣;;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部阻力特性分析与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留刚;谭慧俊;孙姝;张悦;;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状态的信号特征及预警[J];航空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军涛;胡清华;鲍文;于达仁;;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控制研究进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2 王金光;张X元;;前缘非对称钝化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3 王磊;张X元;甘宁钢;杨顺凯;;高超声速进气道弹性可调压缩面概念研究[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刘红;岳连捷;陈立红;张新宇;;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影响因素研究[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王磊;张X元;甘宁钢;杨顺凯;;高超声速进气道弹性可调压缩面概念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赵一龙;范晓樯;王振国;;反压作用下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流场振荡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蔡佳;苏纬仪;张X元;;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加速起动过程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刘红;岳连捷;陈立红;张新宇;;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卢洪波;岳连捷;肖雅彬;张新宇;;高超声速进气道唇缘钝化流动的数值研究[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10 肖雅彬;岳连捷;陈立红;张新宇;;乘波前体下流量全捕获的矩形转圆形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悦;基于记忆合金的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动控制方法及验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王翼;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李祝飞;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特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高文智;鼻锥钝化轴对称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留刚;典型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不起动特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周忠平;钝化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贾地;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性能计算与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王金光;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阻力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金亮;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6 李文静;大气扰动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航;基于双模态燃烧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吴杰;高超声速进气道动态特性数值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2年
9 何继宏;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田方超;内转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不起动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6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9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