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空间充放电效应的航天器功率传输结构电场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0:42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充放电效应的航天器功率传输结构电场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充放电效应 深层充电 辐射诱导电导率 功率传输


【摘要】:航天器运行于空间环境中,将遭遇多种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是空间带电粒子,由此产生的空间充放电效应是造成卫星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功率传输结构作为卫星能源系统重要部件,极易成为充放电效应侵害的对象,其一旦故障,则整星失效。近年来,随着高电压大功率航天器能源系统的广泛应用,对能源系统的设计、制造及防护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针对功率传输结构的充放电效应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材料级和结构件级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在设计制造及防护方面提出优化措施。空间充放电效应的本质是空间带电粒子与航天器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带电粒子衰减机理及蒙特卡罗统计方法,针对功率传输结构常用材料-铝和聚酰亚胺,采用GEANT4等粒子输运模拟软件,对带电粒子在材料中的输运特性、沉积特性及能量衰减情况等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基于深层充电模型及辐射诱导电导率模型等经验公式,对材料内辐射诱导电导率特性及电场分布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航天器功率传输结构复杂,包括高功率导电环组件及绝缘介质材料,存在较大充放电效应风险。本文针对功率传输通道简化结构,采用基于GEANT4的二次开发软件,模拟了电子束辐射下结构内电场特性分布,并分析了入射粒子能量、结构件自身几何参数等因素对充电结果的影响;后搭建深层充电实验平台,采用电子束辐射功率传输结构表面,在接地、接高压及悬浮等三种不同工况下对绝缘材料表面充电电位进行测量,分析表面充电电位随辐射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验证几何参数对充电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绝缘材料电导率是决定材料是否发生放电的重要因素;空间粒子能量大小、结构件自身几何参数等因素对于功率传输结构充电结果影响明显;功率传输结构自身工作电压对充电电位起到抵销作用;尽量使功率传输结构内绝缘材料接地,这有助于减小充放电效应风险。
【关键词】:空间充放电效应 深层充电 辐射诱导电导率 功率传输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44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4
  • 1.2.1 充放电效应理论分析现状13-16
  • 1.2.2 充放电效应实验研究现状16-20
  • 1.2.3 充放电效应仿真模拟现状20-23
  • 1.2.4 研究成果小结及今后研究方向展望23-24
  •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24-27
  • 1.3.1 本文研究目标24-25
  • 1.3.2 本文研究内容25-27
  • 2 空间充放电效应概述27-43
  • 2.1 引言27
  • 2.2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27-30
  • 2.3 空间辐射环境30-31
  • 2.4 高能电子环境分析31-34
  • 2.5 充放电效应分析34-41
  • 2.5.1 表面充电分析35-38
  • 2.5.2 深层充电分析38-41
  • 2.6 本章小结41-43
  • 3 高能粒子与材料相互作用模拟分析43-69
  • 3.1 引言43
  • 3.2 粒子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43-48
  • 3.2.1 粒子与材料静电力作用44
  • 3.2.2 带电粒子衰减机理44-48
  • 3.3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48-50
  • 3.4 粒子与铝作用模拟分析50-58
  • 3.4.1 电子辐射铝材料50-55
  • 3.4.2 重粒子辐射铝材料55-57
  • 3.4.3 屏蔽厚度最优化选择57-58
  • 3.5 粒子与聚酰亚胺作用模拟分析58-66
  • 3.5.1 电子辐射聚酰亚胺材料58-61
  • 3.5.2 辐射诱导电导率分析61-63
  • 3.5.3 电场特性分析63-66
  • 3.6 本章小结66-69
  • 4 功率传输结构深层充电特性仿真模拟69-83
  • 4.1 引言69
  • 4.2 模拟平台简介69-70
  • 4.3 功率传输结构70-71
  • 4.4 模拟分析方法71-73
  • 4.5 入射电子能量对充电的影响73-77
  • 4.6 绝缘挡边参数对充电的影响77-81
  • 4.6.1 绝缘挡边宽度的影响77-79
  • 4.6.2 绝缘挡边深度的影响79-81
  • 4.7 本章小结81-83
  • 5 功率传输结构深层充电特性实验研究83-93
  • 5.1 引言83
  • 5.2 深层充电实验装置83-85
  • 5.3 实验样品布置方式85-86
  • 5.4 深层充电实验步骤86-87
  • 5.5 深层充电实验结果87-92
  • 5.5.1 接地工况87-90
  • 5.5.2 接高压工况90-91
  • 5.5.3 悬浮工况91-92
  • 5.6 本章小结92-93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93-97
  • 6.1 全文总结93-94
  • 6.2 研究工作展望94-97
  • 参考文献97-101
  • 作者简历101-105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文波;聂一雄;;新型无接触功率传输耦合机构仿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2 刘艺;王丹;文波;聂一雄;;无接触功率传输耦合机构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0年04期

3 聂一雄;文波;刘艺;;无接触功率传输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4 柳明,吴捷;功率传输中的分叉[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年09期

5 孙丹婷;聂一雄;;对无接触功率传输系统设计的探讨[J];电气应用;2007年12期

6 曾勤谦,华宏星,韩祖舜;梁结构耦合点处的振动功率传输关系[J];振动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7 胡青;杨炳玉;;网形结构电力系统中功率传输的建模与仿真[J];机电信息;2009年36期

8 白林坡;刘武发;;旋转界面非接触功率传输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1期

9 华科;谢开;郭志忠;;采用直流和交流功率传输分布因子的输电权交易[J];电网技术;2007年13期

10 邱革非;束洪春;于继来;;一种提高断面功率传输能力的无功补偿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汉巧;聂一雄;;无接触功率传输的功率发送单元设计[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潘存云;邓豪;徐海军;;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传输机构的新发展[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国庆;于娜;;基于BP网络的电网功率传输能力的计算方法[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大虎;魏学业;柳艳红;;一种应答器功率传输天线的研究与仿真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李国庆;董存;沈杰;;基于网络响应特性的ATC快速计算方法[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典立;开关式驱动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葛鹏鹏;无线低功率传输能量接收端的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谢鹏敏;基于空间充放电效应的航天器功率传输结构电场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生茂棠;基于磁谐振耦合无线功率传输的中继接力系统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4 刘云雷;无线功率传输中的非正定磁介质聚焦效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5 白林坡;高速旋转装置气隙功率传输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张威扬;差速式转子发动机功率传输机构动力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刘好;基于WiTricity技术的无线功率传输的匹配电路方案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4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04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