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无人飞行器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2:22

  本文关键词:无人飞行器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人飞行器 自主避障 目标跟踪 路径规划 鲁棒控制


【摘要】:无人飞行器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军事战场的侦查、打击以及民用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不论是执行何种任务,无人飞行器首先需要保证飞行过程中的安全。其中,无人飞行器对空中威胁的规避能力是实现安全飞行的关键。本文以无人飞行器非协作式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为研究主题,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系统方案论证、障碍目标跟踪、避障路径规划以及路径跟随控制展开。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非协作式无人飞行器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整体分析和结构划分,具体分为环境检测、目标跟踪、避障路径规划和路径跟踪飞行控制四个主要内容。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对每一部分的实现方法进行甄选和论证。2.针对障碍物跟踪问题的非线性特性,推导了求积分卡尔曼滤波跟踪方法以及稀疏网格化积分点的配置方法,建立了典型的机动与非机动目标跟踪模型,分析了不同跟踪模型的交互式目标跟踪的特点。针对跟踪模型与障碍目标实际运动不匹配的问题,提出采用适当机动时间常数的Singer模型逼近目标不同的运动状态,并将不同参数的Singer模型在交互式模型框架下跟踪机动目标,有效改善模型跟踪的失配现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机动的环境下,该算法较之传统的多模型跟踪方法,均有较高精度和明显的优越性。3.研究了转弯机动的跟踪问题。在解决模型失配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平转弯模型与空间转弯模型的特点与区别,提出了一种自适应IMM跟踪方法,通过纵向机动程度对两种运动状态加以区分,进一步估计瞬时转弯角速率建立转弯模型,跟踪转弯运动,有效提高了跟踪精度。最后通过半物理仿真实验有效的验证了自适应IMM算法对转弯机动的精确跟踪。4.研究了无人机动态避障路径规划问题。针对无人飞行环境局部极小现象,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势场特性,研究了死锁问题和徘徊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设计了障碍物避障模型并重定义斥力势场,有效提高了避障安全性。研究了路径规划与飞行器特性的关系,提出一种符合固定翼飞行器的物理约束与飞行运动约束的改进人工势场法,实现了规划飞行器实际可跟踪的避障路径,并通过半物理仿真实验验证了所设计避障路径的有效性。5.基于固定翼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将系统模型解耦为侧向模型和纵向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分别设计了PID控制器和鲁棒控制器,通过对飞行器的速度、俯仰角、滚转角和偏航角跟踪,使飞行器执行对避障路径的跟踪。最后半物理仿真实验中对使用控制器跟踪效果与避障安全距离的对比,说明了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无人飞行器 自主避障 目标跟踪 路径规划 鲁棒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论文中相关符号和缩写的说明11-13
  • 第一章 绪论13-2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5
  • 1.2 国内外无人机发展现状15-21
  • 1.3 无人机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现状21-25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25-27
  • 第二章 无人机自主检测与避障系统方案27-50
  • 2.1 引言27-30
  • 2.2 无人机避障系统整体方案设计30-31
  • 2.3 障碍物检测平台设计31-34
  • 2.4 障碍目标跟踪方案设计34-39
  • 2.5 避障路径规划方案设计39-45
  • 2.6 路径跟随控制方案设计45-49
  • 2.7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自适应目标跟踪算法50-79
  • 3.1 引言50
  • 3.2 异质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50-59
  • 3.3 交互式多模型算法59-61
  • 3.4 目标跟踪模型61-64
  • 3.5 自适应IMM跟踪算法64-70
  • 3.6 仿真实验70-78
  • 3.7 本章小结78-79
  • 第四章 基于运动约束的改进人工势场法79-97
  • 4.1 引言79-80
  • 4.2 经典人工势场法80-81
  • 4.3 障碍物建模81-83
  • 4.4 APF算法在无人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83-86
  • 4.5 基于无人机运动约束的改进APF算法86-92
  • 4.6 仿真验证92-96
  • 4.7 本章小结96-97
  • 第五章 路径跟随鲁棒μ控制器97-117
  • 5.1 序言97-98
  • 5.2 无人机运动学模型98-101
  • 5.3 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型解耦和配平101-104
  • 5.4 级向控制104-106
  • 5.5 侧向控制106-116
  • 5.6 本章小结116-117
  • 第六章 综合半物理仿真117-130
  • 6.1 引言117
  • 6.2 仿真条件和流程117-129
  • 6.3 本章小结129-130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30-133
  • 7.1 全文内容总结130-131
  •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131-132
  • 7.3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132-133
  • 参考文献133-145
  • 致谢145-146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和获奖情况146-1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耶晓东;;简易避障机器人的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09年01期

2 曹瑞青;张莉;;;图书自动小车避障功能的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07期

3 pvcbot;;避障小车[J];电子制作;2011年07期

4 刘天军;毛建秋;支波浩;武谦;朱达杰;段俊杰;;基于“慧鱼”创意组合模型的避障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吴树和;最大避障圆问题的提出与初探[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吴树和;求最大避障圆的一种新算法[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田国会;王家超;段朋;;病房巡视机器人复杂环境下的避障技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1期

8 马宏伟;王川伟;;煤矿救援探测机器人转向及避障机理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04期

9 王崇;;汽车智能避障方法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年06期

10 杨波,张振龙;壁面清洗恒压和避障功能的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世军;韩立伟;杨宏斌;王力;;基于雷达的无人车路径规划与避障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丁锐;喻俊志;杨清海;谭民;;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两栖机器人智能避障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3 徐红丽;封锡盛;;基于事件反馈监控的AUV模糊避障方法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吴倚龙;韦洋;郝卫东;;移动机器人导航和避障系统硬件的设计[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军;钟志军;黄心汉;;两轮小车避障控制的仿真研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吕春峰;朱建平;;Dijkstra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避障中的应用[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淼;汪懋华;林建涵;姚岚;;移动机器人超声波测距与避障系统的试验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8 刘征宇;夏海;毕翔;张利;;嵌入式技术在多功能小车设计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胡加齐;墨西哥发明盲人电子避障装置[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本报记者 柳艳芳;让学生感受创造的魅力[N];天津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家亮;基于小型四轴飞行器OS/JVM的室内避障/导航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年

2 朱立华;无人飞行器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姚玉峰;8自由度轮式移动操作机避障能力及其运动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姚立健;茄子收获机器人视觉系统和机械臂避障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戴光明;避障路径规划的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范红;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避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李寿涛;基于行为的智能体避障控制以及动态协作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丹丹;适用于小型智能车的行驶路况评价及自主避障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韩信;基于双目视觉的轮式机器人动态避障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吴小健;基于超二次曲面的柔性航天器避障机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李江湖;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避障控制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陈荣华;复杂避障约束下自主驾驶轨迹优化[D];浙江大学;2016年

6 周士超;无人机电力巡检视觉避障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劳家骏;水质移动监测平台路径规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刘慧丽;翻抛机清土装置的仿真分析[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陈星池;基于QCOS/JVM的四轴飞行器室内避障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宋露;基于Agent的动态路径规划[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5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05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