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卫星结构设计及其冲击响应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纳卫星结构设计及其冲击响应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纳卫星 主承力结构 冲击响应特性 振动响应特性 力学环境试验
【摘要】:在对地观测、资源探索等需求的牵引下,星载设备单机借力微电子技术、MEMS系统和微纳加工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在明显缩减了尺寸的同时提高了性能。近年来,微纳卫星凭借其质量轻、体积小、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廉、集成度高、可批量化生产等特点,迅速成为空间系统的研究重点,在空间科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新技术演示验证,遥感观测,空间组网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卫星的结构及构型设计作为卫星研制的核心环节,贯穿了整个卫星研制周期。本文以某夜光遥感微纳卫星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微纳卫星的结构特点、设计约束和冲击振动环境,针对设计结构构型方案,主要开展了卫星结构优化设计、冲击响应特性分析、振动响应特性分析及力学环境试验验证等方面的工作。首先,设计了该微纳卫星的主承力结构形式。根据该微纳卫星的主要任务和性能指标要求,提出一种非标6U式主承力结构,详细设计整星的物理构型、载荷布局和连接形式等。明确传力路径,合理优化卫星结构,降低整星重量,建立相应的整星有限元模型,并依据数值分析方法,提取计算整星的低频模态,最终满足运载方的基频要求。其次,以微纳卫星在星箭分离时的冲击响应特性为重点展开研究。基于冲击响应谱时域合成原理,将运载提出的频域上的冲击响应谱信号转化为可以作为分析载荷输入的时域上的加速度时间历程信号,以此模拟复杂的冲击波形。利用合成的时间历程信号作为冲击载荷输入条件进行瞬态响应分析,根据加速度响应结果和位移损伤判据对卫星结构合理性进行考核。随后,分析了该微纳卫星的振动响应特性。以卫星在发射过程中所受振动环境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求解在正弦激励和随机激励作用下卫星结构的动态响应,并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响应结果做出分析。最后,对该微纳卫星初样星进行振动试验。以振动激励下有限元仿真结果为主要依据,设计初样星振动试验方案。分别对卫星X、Y、Z方向进行验收级条件下的扫频试验、正弦振动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该卫星结构在振动环境下的动态响应值,试验数据与仿真值接近且满足总体要求,结构设计合理。
【关键词】:微纳卫星 主承力结构 冲击响应特性 振动响应特性 力学环境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42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微纳卫星研究现状11-15
- 1.3 微纳卫星结构设计技术现状15-18
- 1.4 微纳卫星冲击响应特性研究现状18-20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0-22
- 第2章 微纳卫星主承力结构设计22-36
- 2.1 卫星结构设计特点与流程22-24
- 2.2 某微纳卫星主承力结构设计24-28
- 2.3 微纳卫星结构有限元建模28-30
- 2.4 整星模态分析30-34
- 2.5 本章小结34-36
- 第3章 微纳卫星冲击响应特性研究36-50
- 3.1 冲击响应谱基本概念36-38
- 3.2 冲击响应谱在冲击响应分析中的实现38-45
- 3.3 冲击响应谱时域合成软件设计45-46
- 3.4 微纳卫星结构冲击响应预示46-49
- 3.5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微纳卫星振动响应特性分析50-64
- 4.1 结构振动响应分析基本理论50-52
- 4.2 微纳卫星结构正弦响应特性分析52-58
- 4.3 微纳卫星结构随机响应特性分析58-62
- 4.4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微纳卫星初样星力学环境试验64-76
- 5.1 扫频试验64-66
- 5.2 正弦振动试验66-70
- 5.3 随机振动试验70-74
- 5.4 本章小结74-76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6-78
- 6.1 总结76-77
- 6.2 研究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2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82-84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84-86
- 致谢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丁继锋;韩增尧;邹元杰;;航天器火工冲击模拟试验及响应预示方法研究综述[J];爆炸与冲击;2016年02期
2 魏磊;金光;谢晓光;张雷;杨林;;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主承力结构的优化设计与试验[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11期
3 戴芳菊;江雄;;某星载设备冲击试验时底板结构变形分析[J];环境技术;2015年05期
4 廖桥生;张祥金;包家倩;;立方星星箭分离装置的设计实现[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5年05期
5 石荣;张伟;;研发微纳电子侦察卫星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航天电子对抗;2015年04期
6 李晓宁;窦骄;任广伟;;立方体卫星的发展与应用[J];国际太空;2015年08期
7 张欢;刘海平;刘天雄;向树红;张庆明;;航天器火工冲击载荷减缓设计及验证[J];装备环境工程;2015年03期
8 丁继锋;赵欣;韩增尧;;航天器火工冲击技术研究进展[J];宇航学报;2014年12期
9 雷晓波;邓小宝;张强;;飞机着陆冲击响应谱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4期
10 曹越;李荣冰;刘建业;曾庆化;;加速度冲击对卫星接收机性能影响[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鑫;复杂约束下的卫星结构机构设计与动力学仿真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2 郑侃;隐身微小卫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琼;低轨高光谱卫星构型设计和结构优化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彭志刚;基于统计能量法的星箭解锁冲击响应谱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靖;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正样星结构设计与力学环境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汪彬;卫星结构的模态与频率传递特性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刘元;SPORT卫星子星结构布局及动力学仿真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6 王晓伟;结构参数对典型隔振缓冲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与冲击谱软件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薇;“TXZ”微小卫星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王勇;“TXZ”微小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赵玉刚;冲击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6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0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