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多飞行器编队三维避障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2:04

  本文关键词:多飞行器编队三维避障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飞行器编队 多智能体编队 矢量人工势能场法 避障问题 回环力


【摘要】:随着现代军事战争的发展,对多飞行器协同作战的要求战越来越高。在包含编队队形控制和避障控制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方法中,人工势能场法是一种常用方法,具有高实时性和对突发威胁的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当也存在局部困扰现象导致飞行器无法避开障碍物且无编队队形保持能力、存在零势能点导致飞行器停止移动等不足。本文针对多飞行器编队避障问题,对现有人工势能场法进行改进,提出了矢量人工势能场法,建立了相关模型并进行仿真,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对多飞行器编队避障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将飞行器归为一类智能体,分析了解决多智能体编队避障问题的人工势能场法,对现有人工势能场法进行改进,提出了矢量人工势能场法,该算法同时考虑了多智能体编队避障和编队队形控制问题,通过在合力中加入回环力与多飞行器之间作用力,由合力实时地确定加速度以不断更新飞行器的速度以及采用矢量表示合力、加速度和速度;且该方法考虑了编队队形控制问题。2.在多智能体编队避障问题的研究中,建立了新的障碍物模型、智能体模型、目标模型、编队模型和合力模型,改进了多智能体的避障方式。所建模型均含有二维和三维模型;智能体的避障方式从二维拓展到三维。采用复杂形状障碍物设计了布满复杂障碍物的运行环境,并归纳了矢量人工势能场法的算法步骤。3.采用飞行器作为实例进行数值仿真,分别在布满简单和复杂障碍物的环境中进行单个飞行器和多飞行器编队的避障数值仿真,且分别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进行数值仿真。从飞行器二维和三维避障的数值仿真结果看,所有飞行器都通过障碍物区域,且最终维持了编队队形,此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矢量人工势能场法应用在解决多飞行器编队避障问题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为增强三维避障算法的可视化效果,搭建了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MATLAB 2010和XNA 4.0的三维视景仿真平台,并展示了飞行器在该平台上的三维避障效果。
【关键词】:多飞行器编队 多智能体编队 矢量人工势能场法 避障问题 回环力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5
  • 第1章 绪论15-22
  • 1.1 研究背景15-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1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9-21
  • 1.3 论文结构安排21-22
  • 第2章 人工势能场法的分析22-25
  • 2.1 人工势能场法22-23
  • 2.2 人工势能场法的算法步骤23
  • 2.3 人工势能场法的优缺点23-24
  • 2.3.1 人工势能场法的优点23-24
  • 2.3.2 人工势能场法的缺点24
  • 2.4 小结24-25
  • 第3章 矢量人工势能场法25-47
  • 3.1 矢量人工势能场法的提出25-26
  • 3.2 二维矢量人工势能场法26-35
  • 3.2.1 二维智能体、障碍物和目标模型26-28
  • 3.2.2 二维合力模型28-33
  • 3.2.3 智能体二维避障方式33-35
  • 3.3 三维矢量人工势能场法35-45
  • 3.3.1 三维智能体、障碍物和目标模型35-37
  • 3.3.2 三维合力模型37-43
  • 3.3.3 智能体三维避障方式43-45
  • 3.4 矢量人工势能场法的算法步骤与创新之处45-46
  • 3.4.1 矢量人工势能场法的算法步骤45-46
  • 3.4.2 矢量人工势能场法的创新之处46
  • 3.5 小结46-47
  • 第4章 单个飞行器的避障问题仿真研究47-58
  • 4.1 硬件环境与仿真方法47
  • 4.2 二维点状障碍物避障仿真47-49
  • 4.2.1 仿真环境47-48
  • 4.2.2 仿真数据48
  • 4.2.3 仿真结果48-49
  • 4.3 二维任意形状障碍物避障仿真49-51
  • 4.3.1 仿真环境49-50
  • 4.3.2 仿真数据50-51
  • 4.3.3 仿真结果51
  • 4.4 三维点状障碍物避障仿真51-54
  • 4.4.1 仿真环境51-52
  • 4.4.2 仿真数据52-53
  • 4.4.3 仿真结果53-54
  • 4.5 三维任意形状障碍物避障仿真54-57
  • 4.5.1 仿真环境54-56
  • 4.5.2 仿真数据56
  • 4.5.3 仿真结果56-57
  • 4.6 小结57-58
  • 第5章 多飞行器编队的避障问题仿真研究58-65
  • 5.1 二维点状障碍物避障仿真58-59
  • 5.1.1 仿真数据58
  • 5.1.2 仿真结果58-59
  • 5.2 二维任意形状障碍物避障仿真59-60
  • 5.2.1 仿真数据59-60
  • 5.2.2 仿真结果60
  • 5.3 三维点状障碍物避障仿真60-62
  • 5.3.1 仿真数据61
  • 5.3.2 仿真结果61-62
  • 5.4 三维任意形状障碍物避障仿真62-63
  • 5.4.1 仿真数据62
  • 5.4.2 仿真结果62-63
  • 5.5 三维视景平台的建立63-64
  • 5.6 小结64-6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2-75
  • 致谢75-77
  • 附录77-88
  • 附录 177-78
  • 附录 278-79
  • 附录 379-80
  • 附录 480-81
  • 附录 581-82
  • 附录 682-84
  • 附录 784-86
  • 附录 886-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耶晓东;;简易避障机器人的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09年01期

2 曹瑞青;张莉;;;图书自动小车避障功能的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07期

3 pvcbot;;避障小车[J];电子制作;2011年07期

4 刘天军;毛建秋;支波浩;武谦;朱达杰;段俊杰;;基于“慧鱼”创意组合模型的避障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吴树和;最大避障圆问题的提出与初探[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吴树和;求最大避障圆的一种新算法[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田国会;王家超;段朋;;病房巡视机器人复杂环境下的避障技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1期

8 马宏伟;王川伟;;煤矿救援探测机器人转向及避障机理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04期

9 王崇;;汽车智能避障方法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年06期

10 杨波,张振龙;壁面清洗恒压和避障功能的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世军;韩立伟;杨宏斌;王力;;基于雷达的无人车路径规划与避障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丁锐;喻俊志;杨清海;谭民;;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两栖机器人智能避障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3 徐红丽;封锡盛;;基于事件反馈监控的AUV模糊避障方法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吴倚龙;韦洋;郝卫东;;移动机器人导航和避障系统硬件的设计[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军;钟志军;黄心汉;;两轮小车避障控制的仿真研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吕春峰;朱建平;;Dijkstra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避障中的应用[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淼;汪懋华;林建涵;姚岚;;移动机器人超声波测距与避障系统的试验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8 刘征宇;夏海;毕翔;张利;;嵌入式技术在多功能小车设计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胡加齐;墨西哥发明盲人电子避障装置[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本报记者 柳艳芳;让学生感受创造的魅力[N];天津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玉峰;8自由度轮式移动操作机避障能力及其运动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姚立健;茄子收获机器人视觉系统和机械臂避障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戴光明;避障路径规划的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范红;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避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李寿涛;基于行为的智能体避障控制以及动态协作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远春;未知环境下多智能体协作避障方法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刘宗来;离子型稀土矿掘进选矿一体机掘进路径设计及避障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煜;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无人车避障导航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殷林飞;多飞行器编队三维避障算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5 孙兰兰;自主避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吴轩;智能桥梁检测车工作臂定位与避障控制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胡凤娟;动态环境下多船编队及避障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8 占日新;基于模糊控制的星球探测器驱动系统避障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邱广萍;移动机器视觉定位导航和自主避障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边鹏飞;基于行为的移动机器人智能避障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5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35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